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几点思考

2009-09-03 09:55胡雪珠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生态工程城市园林

胡雪珠 丁 林

摘要:对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产业化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生态工程

1 前言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向城市输入丰富的园林植物,以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和景观,对于改善城市生态、治理环境污染和美化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也给城市生态带来了危机:由于未能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片面地追求人口与物质财富的高度聚集和物质产品规模上的不断扩大,加之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的追求,资源过度消耗,致使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生态结构出现失衡。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环境绿化的课题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有可能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2.1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既属于生产部门,又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和公益事业,而且园林产品往往是无偿为社会提供的一种特殊的公益产品,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化应当由市政当局作为公共产品共给全体市民,另一方面,则可以由法人实体作为法人产品提供给部分市民。

2.2 城市园林绿化所投入的绿化材料,在合理的养护下,将不断增加物质量,为社会积累财富。在绿化材料物质量积累的同时,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环境经济效益,形成提升城市以及社区价值的砝码:大街小巷绿树成荫;街心广场绿草如茵;绿色衬托高楼,花丛布满庭院,城市坐落于绿色海洋中——独特的园林景观赋予了城市新的活力与生机,极大地美化了城市容貌,提高了城市品位,而且城市园林绿化本身,就是城市形象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的“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的例子在今天已不胜枚举,在绿化环境的同时也繁荣了经济,获得环境、经济的双赢。

3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3.1 公益事业与企业化管理问题

国家兴建的公园和各种类型的公共绿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环境质量,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它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以社会效益为一切经营活动的准则。

公园、公共绿地等事业单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国家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经营者以企业法人的资格,承担园林绿化管理责任,按照约定的工作数量、质量和费用定额,核定养护、管理的投资。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承担养护、管理任务的企业。承担养护管理的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这与公园、公共绿地的事业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2 管理资金问题

要增加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养护资金的财政预算比例,采取政府财力倾斜、银行贷款筹措、企业自筹、招商引资综合开发置换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城市园林绿化资金,确保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增强园林绿化管理发展的后劲。

3.3 转变相关政府机关职能的问题

要清理行政管理中旧的观念、方式和习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调整管理制度,摆脱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务,由侧重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把主要精力用在绿化规划的制订与实施上、绿化市场的监控和导上、绿化法规的制订和实施上。在管理范围上,要由侧重于行政序列内的管理转向对全社会绿地、树木的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充分发挥市场管理、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等中介组织,城市绿化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的功能。

4 管理策略

4.1 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

“绿线”的划定是实现绿化规划的前瞻措施,维护“绿线”比划定“绿线”更重要。当今实施的“拆房建绿工程”,对当代人来说是个大成就,但需要以数倍、数十倍的投入进行环境重塑。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以多少无奈吞下历史的苦果,不要因现在的宽容给后人留下隐患。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4.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

当今,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4.3 养护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同时,兴办绿化养护企业,开发绿化养护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为社会绿化养护服务。

5 市场导向

仅以“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为例,要达到其基本要求,需要投入的土地即接近城市土地面积的1/3,城市中任何行业都没有这样多的土地投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建设中,对绿化的投资,都占有相当比例。城市绿化产业正蒸蒸日上地活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全社会对绿化建设的投资,以及市民对绿化的消费,都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各种所有制的相关企业,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绿化市场。其中包括;规划设计、科学技术、绿化施工、绿化材料生产、机具肥料药剂生产、绿化养护及游览服务等。千万家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为市场体制所代替。绿化业的经营领域已经向市内外、省内外、国外开拓。尤其是“人世”以后,需要建立与国际贸易相一致的市场规则,把经营活动纳入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轨道之中。

从事绿化行业的法人成千上万,分布在各个专业、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所有制和经营方式。他们的经营成果是社会经济成果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诚信经营、生产质量、技术水平,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城市绿化的质量、造价等诸多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各个法人进行直接管理。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应,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绿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运用相应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引导市场的运行,运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使行业的经营方向、发展规模、资源配置符合城市绿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6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站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城市园林绿化事业。21世纪的城市,应该是高度园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实现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生态工程城市园林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城市园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及管理模式研究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浅析畜牧养殖生态工程
浅析生态材料在河道生态工程治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