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

2009-09-03 09:5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何 婧

摘要:本文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分析找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寻找相应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风险

在当今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财务风险是贯穿于企业经营始终的。且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国际化、市场化,企业的理财环境日趋复杂化、多变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经营危机与日俱增。因此,深刻认识财务风险的种类、成因井在其基础上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是非常必要。

1 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1.1 属资风险

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入,这类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它的风险只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具体表现为资金使用效果低下,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期望,从而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加大筹资难度,使资金成本上升。另一类是借入资金,这类资金严格规定厂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因此,借入资金的风险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的还本付息

1.2 殷资风险

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而致使投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有以下3种:①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盈利;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②投资项目并无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率。③饥资项目既没有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利润率,但低于企业目前资金利润率水平。

1.3 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的可能性,以及由于产品销售完成后,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①库存风险: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的可能性。②存货变现风险: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性。③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

1.4 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对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

①收益确认风险: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不当,有可能少计成本多计收益,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偏高。

②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

2 财务风险的成因

2.1 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它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即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2 企业内部微观因素的影响

(1)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主要指企业全部资本来源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一般以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来表示。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接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型和风险型。保守型结构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这类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少,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信心不足。风险型结构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例异常。这类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

(2)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还是经营活动、利益分配活动,都存在着风险。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却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还较低,掌握的专业技能不足,尚不具备与其职务相应的抗风险能力,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轻率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特别是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财会实践的发展,更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①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踏实等。②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③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把建立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提到管理层的工作日程上来。

3 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3.1 对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因素的防范措施——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复杂性和易变性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因此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宏观环境变化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2 对企业内部微观因素影响的防范措施

(1)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从理论上讲,使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综合资本成本率最低,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佳,财务风险也最小。一个企业的资本全部来自于权益资本或全部来自于负债资本,其资本结构都不可能使最佳的。企业要把握好负债的量和度,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企业只有确定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并做到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素质水平。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控制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防范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水平。①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求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教育,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②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③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合理的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④要求掌握金融、证券、投资等相关知识,在企业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同时要与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减少风险。

3.3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1)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2)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使各部门真正做到权、责、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预警机制使企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关人员财务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的常用方法。

3.4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

学的决策方法,以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风险不仅给企业形成了压力和威胁,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企业不应一味对风险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应该对财务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提高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