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整地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09-09-03 09:55刘新宝赫英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机具整地农民

刘新宝 赫英华

摘 要:伏秋整地是一项不断发展变化的农业技术。原来单一的平翻,目前已演变成翻、耙、旋、松、起垄、镇压等多种整地方式相结合。相应的耕作制度也由原来的连年翻耕发展为“三三轮耕”。新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促进了我省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巴彦的“永常模式”就把伏秋整地用为一项提高大豆产量的恬备技术,在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提高整地质量是提高农业作物产量的必要前提,但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及阻力。

关键词:整地;农业机械

1 影响秋整地技术推广的因素分析

1.1 农民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秋整地乃至三三轮耕制是高产措施之一,但推广该技术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我省乃至我国农民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较深,不易接受新技术。这不但影响县、乡、村各级组织工作的开展,而且也会影响作物产量,从而影响农民收入及我省农业强省建设进程。

1.2 领导工作方式有待提高

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是有关部门服务(受精)的本职工作,在整地工作中制定相应的计划,以督促各基层生产单位落实工作也是可取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上级下达的任务过于具体,出现乡里任务县里定、村里任务乡里定,这样可能会造成指导(指令)性计划脱离实际的情况。更有甚者,上级组织为便于检查和突出领导业绩,给各级(村)指定秋整地地块,造成有的地块三三轮耕变成了连年翻耕,而有的地块则变成了连年无耕的不正常现象。这种情况下,肯定会影响农民秋整地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乡村干部工作热情。至于各地搞示范田、示范带,便于对比不同耕作方法的效果,是推广高(新)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但若示范田(带)总是连年集中在便于领导检查验收之处,就会事与愿违,造成只走形式而无效果的反面效应。

1.3 土地条件限制

适时整地是一项高产栽培技术,但具体推广该技术时应因时因地而宜,有些年景在伏秋季节降雨量偏大,部分低洼地块土壤含水量大,影响秋整地作业及时进行。这时,若强制进行机械秋整地,虽整地时间得到保证,但却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这也直接影响各乡村秋整地任务的完成。

1.4 机具限制

若选用小型轮式拖拉机组(12/15/1Ps)完成整地作业,不但达不到作业质量,而且压实土壤严重。多年实践证明,长期使用小型轮式拖拉机组进行整地作业,不但影响作物产量,农民不易接受,而且造成土壤严重板结,直接影响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要保证整地作业质量,要求由大型机具完成作业,但有的乡、村大型机具数量不足,无法在适时完成全部整地任务。

1.5 资金限制

秋整地机耕费用占农业生产费的20%-30%,按要求进行整地作业,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另外,农民习惯在整地同时施底肥,但秋整地时,农民尚未出售余粮,手里无足够的资金购置肥料,即使秋季整地,也无法施入底肥,第二年春天播种前还要再次破垄施肥,增加了机具进地次数,不但影响土壤墒情,而且增加农民耕整地费用。因此,有些农民宁可牺牲产量也不进行秋整地。

2 搞好秋整地任务的对策

鉴于上述原因,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要有针对性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整地工作及时有效完成,进而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促进我省农业发展。

2.1 提高农民认识

采取多种形式宣讲秋整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给农民带来的效益。一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往往要看一个或几个周期的应用效果后,农民方可能接受。这无疑延长技术推广的时间,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不适应,因此就要根据这一事实采取各种方式宣传有关技术特点、使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提高农民应用先进技术的主动性。

2.2 改变领导工作方式

有关领导虽重视整地工作,但具体工作方法要依实际而定,农民无资金购买肥料,是阻滞秋整地任务完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领导应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另外,三三轮作制应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不能只是为便于检查或为营造示范田(示范带)的视觉效果而忽视各块土地的实际情况,有关领导及决策者要体察下情,应只布置原则性任务,给下层领导留一定的决策余地,不要人为地给农村整地工作施加阻力。

2.3 筹集必要的资金

在秋整地工作中,更新、购置大型农机具是完成秋整地工作、保证粮食增产的必要措施之一。有关部门及领导要正确认识这一点,筹集必要的资金,加大农机具购置及更新力度,为秋整地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另外,针对秋季农民手中无余钱购买化肥这种情况,有关部门是否能(采取款购肥或采取)以粮易肥、赊销等方式供应农民充足的化肥。保证秋整地同时深施底肥,增加秋整地的技术含量。

2.4 推广配套农业技术

秋整地工作在全省已普遍受到重视,然而在某些地区秋季耕整地工序复杂、质量差。针对这种情况,要结合推广大型机具秋整地技术同时,还要推广先进的耕整地及播种机械,如我省很多地区使用的旋耕深松起垄机一次能完成旋耕、深松、起垄、镇压几种作业,不仅保证整地质量,而且减少机具进地次数,有利于保护土壤,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同时也降低农民的机耕费用,增加农民收益。

2.5 做好“两结合、两改革”。“两结合”是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农机推广人员和农业推广人员相结合,以达优势互补的目的。“两改革”是改革垄距,使之基本保持一致,即60cm-70cm之间,以适应大型深松机的1.44m工作幅宽;改革垄台追肥为垄沟追肥做法,以使深松深追肥相匹配,最后达到增产的目的。继续坚持引进、实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原则,搞好技术报务,做到“四个跟踪”。跟踪技术指导;跟踪技术咨询;跟踪考察记录;跟踪实地测试。三是应该建立健全技术服务责任制。这个责任制应在作业前就确定出来,作到“四个明确”。明确人员;明确职责;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四是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组织措施,以推动和促进这项小小的“技术革命”顺利实施。应该积极稳妥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相关工作,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秋收倒地时间;统一使用调度机车;统一计划安排作业顺序;统一制定作业质量要求标准;统一作业收费价格标准。

总之农业机械要适应我国新世纪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探索适应我国现实发展状况的创新模式,要对农业机械及相关的政策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问题与经验不断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使我国的农业机械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广大农民已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只要推广措施符合实际,先进适用技术肯定能顺利推广。

猜你喜欢
机具整地农民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