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在教学行为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2009-09-03 09:5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重要作用教学反思课程改革

金 爱

摘 要: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程改革;重要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和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更有学者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它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录?本文试做些初步探讨。

1 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总之,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2 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对这个公式的理解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惟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3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3.1 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及学生对老师的期待都会反映我们的教学状况。如有一次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原来上课一直认真听,积极回答问题的个别同学精神状态大不如从前,课堂纪律也有些松散,上完课后我经过反复思考总结,原来由于某一些知识点在课前准备不充分,使得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从而造成这种状况。

3.2 从教师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

从教师的角度来对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要抓关键事件,从而捕捉住发展自己的机会。例如一位教师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反思可以看出:基本功扎实,基础知识厚实,善于学习,责任心强,但执教以来教学还处于模仿阶段,教学的关注点是学生的考试能力及考试成绩,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落后,没有什么创新(除公开课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寻找原因:思想懒惰,接触范围狭窄(只限于本校教师),教育文献读得少,与同行或专家交流不够。及时寻求对策制订个人发展计划: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理论武装自己;拓宽与充实学科知识;注重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对外交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尽快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3.3 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后反思教学。

通过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及自己的潜心琢磨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3.4 通过阅读教育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接受新的信息、观点,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与自己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差距在哪里,找出原因及时调整。

4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是否学得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难等。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定能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使教学反思录发挥其独到的作用?研讨几点做法和体会。

4.1 总结“得意”之处,分享成功喜悦

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这就是“满意”之处。诸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某些思想教育渗透的巧妙之举;备课中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之花;针对学生课上学习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实施“课后备课”调整教案的内容等等,这一切都可以作为教学反思录的素材。

4.2 查找“病因”、“病例”,探索矫正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教材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教学方法选择不佳,有时师生活动不协调,有时教学效果不良,如果不及时查漏,就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地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病症”可以找同事或专家一起“会诊”,力求将病例消灭在萌芽状态。

4.3 寻找学生“创新的火花”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有创意的问题,进而发出“创新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学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这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对他们无疑是一种赞赏和肯定。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无疑是教学相长的有利时机。这些难得可贵的见解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可以把它们记下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4.4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哪些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反思贵在持之以恒,教师将逐步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省的习惯,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善其教学行为。一个教师只有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或他人,认真反思自己,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差距中找到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熊川武.20025.

[2]批判反思性教学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杜威.2002.

[3]试论教师的反思与策略.教育研究.张立昌.200112.

猜你喜欢
重要作用教学反思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