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究

2009-09-03 09:55孙晓南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构建教学模式

摘 要:21世纪是教育息化时代,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形式变革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分析网络教学入手,探究了网络教学的新模式,并对网络教学的方式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1 前言

网络教育是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网络教育代表了现代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方向,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教育消费,促进教育产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的下的教学,是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要。

2 构建网络教学的新模式

2.1 网络教学模式的概念

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形象直观的人机界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网络教学把网络作为教学的一种环境,这个环境没有教师与学生之分,没有区域与时间的区别。因此网络教学概括起来就是:网络作为教学的工具,网络作为教学的资源,网络作为教学环境。

2.2 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

网络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的网络实现,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教学、实验、作业、考试等若干环节。通过网络化教学的实践,可以看出网络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的特点:(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共享资源。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网络资源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网络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开发、建设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通过组织、调控和作业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

2.3 网络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对典型错误或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这些以群体辅导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3 网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从网络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的认知过程。而计算机网络创造的环境,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它是确定呈现教学材料顺序的理论依据。因此,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探知”和“导行”,激情导入、探知明理、深化导行、总结延伸等环节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思想进行的。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利用现代化手段,完善传统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能力也有重大作用。

4 网络资源对网络教学的影响

网络资源是网络教学的核心所在,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效果的好坏,它被视为网络教育体系质量保证的标志项之一。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环境下多种可能的教学形式,要将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以及内容和过程与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助学服务、考核与评估等体现在资源的策划和开发上。资源产品不仅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加入多媒体和网络课件所能实现的音视频、互动、搜索、链接等功能,还具备对学生在与这些内容互动中所需要的实时、非实时交流、线上和线下交流以及过程监控与考核等“嵌入”式设计。

5 网络教学教师角色的定位

网络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现教与学两个方面双向互动。作为互动过程的组织者,教师需要在网站中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从网络等媒介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的任务是体现在“导”上。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网络上,学习的进度难度都要由学生个体选择,这就需要教师去组织、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系统,发展形成适合自身方面的学习方法习惯等,以不断激励学生向前,保证某个阶段的基本发展要求达标。

6 结束语

网络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网络教育个性化、多模式、超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极大的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要。网络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革命,对教育也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进行教育,是对教学模式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把信息技术和专业技术知识充分地结合起来,运用好教学新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将教育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

参考文献

[1]吴倩,王周秀,鲍建樟.基于网络的中学心理教育 [J].计算机教育,2004,(4).

[2]蒋东兴,张继才,罗念龙.高校网络教育现状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4, (9).

[3]刘枧.计算机网络化教学初探[C].计算机科学,2005, (7).

[4]吴耕宜.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初探 [J].黑河教育2006,(1).

[5]陈绯.探讨计算机课程在网络教育中现代的教学模式[J].计算机科学 2007,(7).

[6]余婕.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 [J].现代企业文化 2008,(2).

作者简介:孙晓南(1972-) 女 陕西三原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副教授本科 计算机应用。重庆大学软件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构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