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竹科学栽培技术

2009-09-03 09:5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毛竹造林病虫害

杨 芳

摘 要:介绍毛竹科学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毛竹生物学特性,造林地选择,母竹选择,造林整地,移竹(母竹)移鞭造林、林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能够指导毛竹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毛竹;造林;病虫害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v.pubescens)(又称楠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等特点,用途极其广泛。一是它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广泛应用于建筑业、造纸业、农业及其它方面,如江南的竹楼、与、墙、梁等均以竹子制作,浙江新安江千岛湖建造的水上宾馆,高雅别致,吸引游客最多;二是竹笋的食用价值高,竹笋味甘鲜脆,营养丰富,是我国的传统佳肴,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钙和其它各种元素、维生素等物质,是减肥和防止肠癌的绿色保健食品;三是毛竹具有绿化、美化作用。楠竹正因为用途广泛,价值高,所以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毛竹产业已成为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

1 生物学特性

毛竹分布极为广泛,从赤道两旁直至寒温带,从平原丘陵到高山雪域都有它的足迹。全世界竹子种类约有70属1200多种,我国的竹子资源有40多属400多种,面积多达700万公顷,品种毛竹(俗名楠竹)占80%的比例。 毛竹是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竹亚科,但其生长发育不同于一般乔木树种,它是由地下部分的鞭、根、芽和地上部分的秆、枝、叶组成的有机体。毛竹不仅具有根的向地性生长和秆的反向地性长征,而且具有鞭的横向地性起伏生长。竹秆奉命短,开花周期长,没有次生生长,竹鞭具有强大的分生繁殖能力。竹鞭一般分布在土壤上层15-40厘米的范围,每节有一个侧芽,可以发育成笋或发育成新的竹鞭。壮龄竹鞭上的部分肥壮侧芽在每年夏末秋初开始萌动分化为笋芽,到初冬笋体肥大,笋壳呈黄色,被有绒毛,称冬笋。冬季低温时期,竹笋在土内处于休眠状态,到了第二年春季温度回升时,又继续生长出土,称为春笋。春笋的笋壳为紫褐色,有黑色斑点,满生粗毛。春笋中一些生长健壮的,经过竹笋——幼竹40-50天的生长过后,竹杆上部开始抽支展叶而成为新竹。

2 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主要有移竹((母竹)移鞭造林,切杆移蔸和实生苗造林等方法,下面我主要介绍移竹((母竹)移鞭造林。

2.1 选择母竹

栽竹不同于栽树,要靠竹鞭伸展,靠芽发笋,靠笋长成竹,因此选母竹是通过竹株来选竹鞭实现的。竹鞭是毛竹的繁殖器官,同时它又是地上部分养分供给的枢纽。在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养分贫乏地段上竹笋的萌发和存活可通过竹鞭的联系得到养分丰富地段的立竹及其鞭根系统的资源供给。因此,地下部分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立竹的生长。一年生母竹太嫩,经不起移栽后环境改变的影响,成活率低;四年生以上的母竹太老,生长衰退,鞭根稀少,鞭芽不齐,也不易栽活。

2.2 母竹采掘:

挖掘前先在母竹四周划一个半径为62厘米的圆圈,沿圈破土深挖,要注意竹鞭的方向。每棵竹都有两支竹鞭,和母竹连在一起的叫“去鞭”,新抽发的叫“来鞭”。发现竹鞭就要顺着挖,不能损伤竹鞭上的笋芽和须根。“去鞭”要保持67厘米长。多带泥土,顺着竹鞭方向挖取。母竹挖好后用快刀将竹梢削去,只留6~7对竹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挖取母竹时,切忌用力摇晃竹竿,以免损伤竹竿和竹鞭的连接处,破坏竹竿与竹鞭的输导组织。若母竹要长途运输,必须用草包扎

2.3 母竹栽植

栽竹要求做到深挖穴,浅栽竹,下压实,上松盖。按照株行距5m×5m,栽竹390株/hm2的密度挖穴,穴规格一般长1m,宽、深各60cm,并将表土、底土分别堆放。栽竹时,穴底先填表土20cm厚,放下母竹后解开草绳,并顺着竹蔸自然形状使来鞭去鞭舒展。竹蔸下部用土塞紧,上部略低于地面,自下而上分层填土塞紧竹蔸与竹鞭周围。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在竹鞭沿线撒施已腐熟的厩肥20kg或饼肥5kg后再分层填土压实。近蔸处竹鞭要压紧,鞭两头要松,以利抽鞭发笋,压土时不要伤害鞭根和鞭芽,天气干旱要勤浇水促活。植穴的上部要盖成馒头形,压实后再盖1层松土,并以高出地面12cm为宜。

3 林地施肥

毛竹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除氮、磷、钾外,一般都可以从土壤中得到满足。氮、磷、钾是竹子生长最主要的三要素,需要量大,土壤中常常供肥不足,需通过施肥加以补充。 施肥必须讲究科学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因此,必须根据竹林生长需要和土壤缺肥状况来施用,一般来说是竹林生长需要什么施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施,土壤缺什么施什么。此外,还要注意施肥方法,要注意少量多次,深施入土,并且把握好施肥天气,提高利用率,防止流失,造成环境污染而产生公害。 据分析,每生长1吨鲜笋需消耗土壤中的氮5.1公斤、磷1.5公斤、钾5.4公斤左右。因此,要及时对笋用竹林或笋、竹兼用竹林的林地进行肥料补充。肥料以有机肥为佳,如堆肥、栏粪、菜枯、垃圾等。施肥每年二次为好。第一次在冬季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人畜粪2500-3000公斤,或菜饼250-300公斤,或埋青4000-5000公斤。方法是:把有机肥均匀撒入林地,结合冬垦和挖冬笋翻入土内20-30厘米的深度。第二次施肥是在挖春笋后,以速效化肥为主,时间以6-8月竹鞭排芽前为宜。方法是:在毛竹兜上方挖半圆形水平沟条施,深15-20厘米,施后覆土。施肥量可参照上述每生长1吨鲜笋所消耗土壤中氮、磷、钾元素的数量加以补充,但所补充的养分一定要超过带走损耗数量中,不包括竹的秆、枝、叶所消耗的养分及土壤流失的养分、被土粒固定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和林下其他植物所消耗的养分。这些,在施速效化肥时都应考试进去。

4 病虫害防治

楠竹枯梢病:该病常发生于一年生新竹杈部位,最初侧枝叶包逐渐变黄至棕黄色,而后叶片开始卷曲,渐次脱落,枝梢枯死,以致死亡。因病斑发生部位不同而分为:枯梢型(在主杆枝节处发病),枯枝型(在枝条节丫处发病),枯秆型(在主秆基部发病),发病一般在5——10月多雨高温时节。

防治方法:严格检疫,严防引种传入;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楠竹抵抗力;及时砍除病树进行烧毁,防止蔓延;在发病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在新竹展叶时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病原盛发期,选期天无风傍晚,施喷5%百菌清烟雾剂,每7--10天施喷一次。

黄脊竹蝗。又名蝗虫、蚱蜢、蚂蚱。5-6月以跳蝻、成虫取食竹叶,为竹林的主要害虫。大发生时,竹林被害如同火烧,立竹成光秆。新竹竹叶被吃光一交后即会枯死,壮竹竹叶一次被吃光后新发叶片变黄、生长势弱、发笋量大减,第二次被害后即死亡。死竹茎中积水,纤维变坏,生林也趋衰败。竹蝗一年发生1代。以卵产于背北向阳、杂草稀少、土质较疏松的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深约4厘米左右。产卵处常见黑色园形盖状物,这是寻找卵块的最好标志。防治方法:①挖卵块。生蝗产卵地易识别,可挖掘消灭。②幼蝻未上大竹、群集在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时,及时喷酒2.5%敌百虫粉剂或2.5%溴氰菊脂超低容量喷雾,每亩1毫升。③已上大竹的蝗蝻可用烟剂药杀。即用2.5%溴氰菊脂每亩6-10克,按药1份、柴油20-40份比例混合,用喷烟机喷烟;或有741烟剂,用药量每亩1-2公斤。喷选择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④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我省桃江县在蝗蝻孵化时或幼虫即上竹时,采用注射器在离地上的一节或二节笔杆注射300-400倍1059药液30-40毫升,有效期40天以上,杀死竹蝗、竹青虫效果显著。

竹螟:又称竹苞虫,可吃光全部竹叶造成竹株或成片竹林死亡。

防治方法:(1)冬季削山松土,可消灭越冬幼虫。(2)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苞叶时,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50%敌敌畏1000倍液,或在近竹秆基部上方钻一个孔,将25%乙酰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每株竹注射2-3毫升。

竹镂舟蛾。又名竹青虫、竹蚕。以幼虫暴食竹叶和叶鞘,严重时将成片竹林吃成光秆,如竹林一年连续发生二代或三代,被害竹可死亡,来年也不发笋。故竹镂舟蛾也为竹林主要害虫。湖南一年发生3-4代。幼虫全身光滑绿色、头红褐色。1、2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习性;2龄后的幼虫受惊即坠地,但几分钏后又会重新上竹。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中旬老熟幼虫下竹于枯枝落叶间吐丝缀叶结茧化肾越冬,翌年4月羽化成成虫。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白天静伏不动、黄昏或晚上10时及黎明前很活跃。卵多产在1、2年生竹上端嫩叶上,成块状或散产。防治方法:①灯光杀成虫。②利用幼虫受惊坠地习性,击落捕杀。③卵期释放赤眼蜂,每亩7万头。④用2.5%溴氰菊脂,每亩4-8克,1000-2000倍液进行低量喷雾。

猜你喜欢
毛竹造林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毛竹护笋养竹技术探讨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