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发热”要一查到底

2009-09-03 09:54缪晓辉
家庭用药 2009年8期
关键词:病因体温激素

缪晓辉

从呱呱坠地那天起,人就不可避免地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热,伤风感冒、胃肠炎和尿路感染最常见,但这些发热都不足为虑。需要提醒大家重视的是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是全球的疑难病症,病因不外乎三类:感染、肿瘤和风湿病。其中感染性疾病占半数,肿瘤和风湿差不多各占20%,另有约5%很长时间仍不能明确病因。需要明白一点,这里所说的“三类”实际上隐含了数百种疾病,这些疾病中,有些危急、有些重笃、有些不治,但是无论病情轻重缓急如何,也无论治疗的难易程度如何,必须明确病因,才能进一步对因治疗,而疑难之处恰恰就在于病因诊断。笔者数十年从事不明病因发热诊断临床工作,有时也难免感叹:不是医生无能,而是疾病太狡猾。

从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极其认真和细致,这样才能发现蛛丝马迹。吃过某种特殊食物、到过某些特别地区旅游、有过某种特殊生活行为,查体时发现一个小小淋巴结、一个不显眼的皮疹、心脏新出现的杂音等,都可能成为重要线索。

第二,长期高热必有“背景”,一定要一查到底、水落石出。持续数周高达40℃的发热,要么是恶性肿瘤,要么是严重感染。

第三,各种辅助检查不仅要全面,更要重复。比如简单的骨髓穿刺、细菌培养和拍片,这就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切不可认为这是医生过度检查。

第四,不可随便用药,尤其不可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在我们接诊过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几乎100%使用过抗生素,纯属滥用;近1/3用过激素,只不过图降温的一时之快;还有人长期用植物药调理,这可能会耽误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第五,在寻找病因过程中加强支持治疗。发热会大量消耗能量、水和电解质,在诊断中一定要兼顾支持治疗,否则会陷入病因尚未明确,病情已经严重恶化而至无法进一步查找病因的尴尬境地。

第六,最大限度的耐心。患者、家属和医生都会因为不能尽快确诊而急躁,此时一定要冷静,要理解这个病症的复杂性。

再介绍几种特殊情况:一是“药物热”。很多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药物热,在住院期间发热的患者中药物热高达15%左右。二是“伪热”。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有关,多见于女性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三是“热感”。常常有人主诉发热,甚至声称体内有“火”,实际上只是感觉上的发热,体温并不升高,或许有疾病背景,更可能是“烦热”,大多数也是心理因素起作用。四是“夏季热”,俗称“疰夏”。人是恒温动物,下丘脑里有一个调节体温的开关,可维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数值,一般不超过37℃。环境温度一旦超过37℃,极少数人的调节开关会自动把调定点设高,但又很少超过0.5度,多见于体质较差者以及儿童和女性。五是生理性发热。如女性排卵期发热,一般要比平常体温高0.3~0.5℃,是生理现象。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一定要重视病因诊断。超过一周的发热必须去医院就诊,切不可随意服用退热药和抗生素,更不可自行使用激素,否则将延误疾病的诊治。

猜你喜欢
病因体温激素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谈激素色变?没必要!
激素怎么用才安全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激素草莓能吃吗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汉字小门诊系列(五)
好中医也会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