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2009-09-07 10:06周艳萍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9年6期
关键词:锌片铜片原电池

周艳萍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性。

众所周知,化学课内容前后联系最为密切,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极切企盼“探个究竟”,使之自觉地启动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广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使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灵活性。

有些学生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糊涂,究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观察不同学生解题的过程发现,有些学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另一些学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可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的能力,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如看完氨气溶于水形成喷泉实验后,学生充满兴趣,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形成喷泉需要什么条件?我们学过哪些物质可形成喷泉?若实验室未准备事先吸水的胶头滴管,还能完成喷泉实验吗?有哪些方法可引发喷泉?

三、设计探究式问题,提高学生创造性。

在当代人才的多种素质中,有决定意义的是能及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高度应变的创新能力。而应变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活动。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法,公式独到的证明或应用等。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科学家发现规律一样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比如,在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时,首先演示“番茄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音乐卡和番茄组成)趣味实验,设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若用茄子或黄瓜代替番茄行不行?直接用稀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什么原理?

进而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各有何现象?在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又有何现象?铜片、锌片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的H+有何变化?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流通过?

最后进行知识的迁移扩展:让学生讨论铜一锌原电池的缺点;根据原电池的原理设计一个实用电池;探究干电池的结构和电极反应;研究原电池反应与金属腐蚀和环境污染,从而激励学生在延续探究中创新。

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

猜你喜欢
锌片铜片原电池
水工建筑物止水紫铜片施工渗漏防治
例析原电池解题策略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对铜锌原电池实验中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探究
香瓜变电池
电学知识在原电池工作原理讲解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