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运动之马球

2009-09-10 04:43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9年7期
关键词:马球李隆基吐蕃

端 端

讲到马球这项运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英国美国,甚至将之视为西风东渐在体育项目上的表现。说起来,现代马球运动在中国确属刚刚起步的状态,但回溯历史,马球却是一项在中国曾经盛极一时的古老运动。

关于马球的起源,有的说最初源于公元六世纪的波斯,通过西亚一路传至中原,但也有说古时的马球就是从中国本土自然形成的。比如三国时曹植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名都篇》,里面描述了京都少年骑射游宴的生活场景,里面“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句子,讲的就是打马球。

中国自古有尚武精神。中国骑兵出现得很早,战国的赵武灵王就以推广“胡服骑射”闻名。而以蹴鞠训练军队,更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二者相加,马球的出现和普及也就非常自然了。真正将马球项目写进军训大纲是在唐朝。据封演所写的《封氏闻见记》中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吐蕃人爱打马球,便也大力提倡马球运动。

就像当年霍去病在征匈奴的途中仍然要平整场地踢球一样,天可汗李世民提倡打马球,也不是光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尚武精神和演练骑射。一般人会错意思就会出笑话,据说有人弄了一群人在宫外街坊里打球,然后特意引唐太宗去升仙楼上观看,以为能够就此飞黄腾达。唐太宗感叹帝王的言行不宜轻率,为此还焚毁了一只球以示警戒。

虽然冒出了这段小插曲,唐太宗并没有一刀切地把马球运动打入另册。马球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壮大。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发掘章怀太子李贤墓时,就在墓道的西墙上看到了一幅非常精美而庞大的《马球图》,上面光是各色骏马就达到了二十多匹,从截取的画面来看,马术球技更是极为高超。

就像那个想借马球逢迎唐太宗的马屁精一样,很多人并不理解倡导球赛的真正本意。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对霍去病踢球颇有意见。韩愈原本也有这种观点,后来他在徐州应节度使张建封之邀观看了一场马球赛后,迅速改变了成见,说:“深感习战非为剧!”也就是说打马球是为了练习战术而不是为了游戏。可惜司马迁没有亲临现场观看,实在是遗憾。

李世民对马球的提倡,若干年后在他的子孙身上显露出了成果。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春天,吐蕃派使者到唐王朝来迎娶金城公主,使者对唐中宗说:“我带来了吐蕃的马球高手,想与唐朝的球队来一场比赛。”几场比试下来,吐蕃的马球队都获得了胜利。唐王朝当然不能输阵,中宗便下令皇族子弟们上场。于是嗣虢王李邕、长宁公主驸马杨慎交、安乐公主驸马武延秀、临淄王李隆基四人组成一支马球队,与吐蕃的10人马球队比了一场。结果唐朝代表对大获全胜。尤其是临淄王李隆基,这位未来的唐玄宗在球场上策马来回,所向披靡,立下大功。唐中宗看得心花怒放,赏赐众人绢百段,又命文臣写诗纪念。

大概是对这场马球赛记忆深刻,天宝六年(747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颁下旨意,下令唐军以马球为“用兵之技”,正式将马球项目列入军训课目之中。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唐朝成为马球在中国最为兴盛的时期。不但男子打马球,女子打马球也是平常事。自唐以后,五代到宋朝,皇宫里的后妃宫娥,很多都是马球场上的高手,《东京梦华录》里说,宋徽宗宠爱的崔修仪就曾经担任过宫廷女子马球队的队长。前蜀时的花蕊夫人也担任过这项职务,还写了一首诗:“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由此可见,她们并不是现代人想象中迎风落泪多愁善感型的宫妃形象。

不过初衷虽好,发展到后来也难免变调。唐朝后来也出了几个在马球上栽跟头的皇帝。

一个是唐穆宗李恒。据《新唐书》记载,“穆宗因击球暴得疾”,很可能是从马背上摔下来负了重伤,伤势严重。大臣们都吓得接连上奏请求速立皇太子。虽然后经紧急抢救,穆宗脱离了危险,但辗转病榻拖了一年多还是死了。

可叹的是,穆宗的儿子唐敬宗并没把老爹的惨痛教训放在心上。即位没多久,他就开始张罗包括马球在内的各项游艺,并且一头扎了进去,每月上朝不超过三次。年轻的皇帝喜怒无常,近臣们常因陪玩时表现不够好而被责骂撤职,有些陪玩尽力得到宠信的,又因为在玩戏时忘形失敬被流放、抄家。结果使身边的陪侍都“既怨且惧”。终于有一天,在敬宗与玩伴们一起喝酒时,忽然殿上烛火俱灭,他死在了马球队员苏佐明的手里。

这样的事情,是唐太宗当年大力提倡马球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不过这与马球又有什么相干呢?完全是当事人自己忘记轻重缓急、本末倒置造成的。

编辑/姚晟

猜你喜欢
马球李隆基吐蕃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李亨啖饼惜福
知否,知否,马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论电影《妖猫传》的传统文化意蕴
美人爱欲与封建枷锁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
杨贵妃生死奇遇
新疆发现中国最早马球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