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需要公众参与

2009-09-15 10:16
环球时报 2009-09-15
关键词:恐怖主义普及公众

李 捷 杨 恕

新疆“扎针”事件让中国公众感受到,恐怖主义不再是一件离自己遥远的事情。尽管中国在反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如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法律建设等都已经比较健全了,但在公众参与反恐工作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

公众参与反恐十分必要

随着恐怖主义越来越多地指向无辜民众,打击恐怖主义、保障公众的安全,不可避免地需要公众自身更积极的参与和配合。实践表明,公众应对恐怖活动的素质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恐怖行动的效果。公众的反恐意识、反恐知识、心理承受能力、警觉性以及自救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等方面,都与反恐的结果息息相关。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众有时也有可能会受一些恐怖组织的欺骗和蒙蔽。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恐怖分子有更多的渠道和方法宣传和美化自己的主张和行动,这很容易为一些不明真相的公众所接受并被利用。

一般而言,根除恐怖主义有两条路,一是消灭或减少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如贫困、不平等、仇恨等;二是消灭或减少刺激恐怖分子采用恐怖主义手段的因素,即让他们认识到恐怖主义这种手段不可能带来期待的结果。第一条路短时间难以实现。作为第二条路,如果能通过教育和宣传使得公众对恐怖主义有客观的认识,从而降低公众在恐怖主义袭击面前的恐惧,那么就能大大提高恐怖主义的成本,也将减少它的吸引力。

发达国家重视公众反恐

尽管分工和科技进步等强化了强力部门和专家在反恐领域的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公众就不需要参与反恐。比如在美国,反恐工作就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与协作,如FBI向公众征集可疑信息,并且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向公众寻求帮助;如利用互联网征集反恐线索等。当今美国的反恐战略也十分强调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及公众的合作。

英国内政部早在1999年就印制了一本名为《炸弹——保护人民与财产》的小册子,用来传授应对炸弹袭击的知识。2004年,官方又给每个家庭都发了一本由政府和情报、反恐部门编纂的反恐手册《为紧急情况做准备,你所需要知道的》。2005年地铁爆炸案之后,英国军情五处又印制了一本共42页名为《预防恐怖主义》的小册子,涉及的内容包括怎样应对炸弹袭击、网络恐怖袭击等。

在以色列,国内各种公共场所的保安人员、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司机等都要接受反恐方面的知识培训;城镇内的人口密集地,如学校、商场、公交站点等附近都张贴有诸如“请注意周围可疑物品”之类的标语或宣传画;电台、报纸等媒体也经常宣传反恐知识;高校、科研院所等经常举办一些有关反恐的培训班和研讨会。这些措施使民众对恐怖活动时刻保持警惕,积极配合政府的反恐措施,在恐怖袭击发生时则能沉着应对、及时自救。

中国公众需提高反恐意识

国外的经验证明,反恐活动需要民众自身做好准备,需要民众具有很强的反应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的指导很重要。公众参与反恐有两种:一是被动防范,指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知识的普及,对恐怖主义有科学的认识;二是主动参与,即积极参与反恐工作,提供情报和预警等。具体来说,民众参与反恐工作的途径很多,如参与反恐演习和反恐知识培训、举报可疑信息、积极开导年轻人,使他们避免受极端主义思潮的影响等。

中国目前在公众参与反恐方面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对公众进行的安全教育和宣传严重不足。关于普及反恐知识的书籍很少。在反恐宣传方面,所做的工作也不充分,如北京奥运安保网的功能设计就没有反恐宣传的相关模块,远远达不到普及安保知识的目的。其次,有关部门严重低估了公众在反恐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那种认为让公众参与反恐工作会给反恐工作造成麻烦的想法是错误的。

对此,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公众参与反恐工作的重视程度,要从战略的高度思考这一问题。反恐不仅要重视“硬实力”, 如装备、专业人员配备等;也要重视“软实力”,提高公众参与能力。此外必须高度重视反恐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反恐意识和反恐常识以及应对突发灾难事件的能力。当然也需要注意,这种反恐教育和宣传并不是要营造一种人为的恐怖气氛,而是要普及相应的知识、提升公众的应对能力。而且只有及时清晰地向公众通报相关信息,才能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无谓的猜测、恐惧和混乱。▲ (作者分别是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所长。)

猜你喜欢
恐怖主义普及公众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恐怖主义”法律定义的合理程序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观点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
国家实施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的界定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