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坦克:共和国的钢铁丰碑

2009-09-17 04:24
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 2009年9期
关键词:坦克装备

贾 冰

序曲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坦克部队已经初具规模。到1949年底,已经发展到拥有两个战车师、一个战车团,拥有日制95式、97式、100式坦克、美制M3、M4坦克、“水牛”式水陆装甲输送车等共计410辆,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战斗力量,在解放战争的后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成方队的坦克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显示了人民解放军战车部队的雄姿。

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成立,许光达任司令员,装甲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时,许光达同志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明确指出:“当前我们的总任务是,要建立一支坚强的现代化的坦克部队,要树立永远为坦克服务的思想,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但是,要建立现代化的坦克部队,光靠几百辆破旧的美日坦克显然不行,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性能先进的坦克。而在当时,美国已经发动了侵朝战争,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购进苏式坦克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1950年10月,许光达司令员起草的向聂荣臻代总参谋长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三年内(至1953年底)“为装备1000辆坦克而奋斗”。随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1950年2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购进苏式装备创造了条件。1950年11月,由苏联购进的10个战略坦克团的装备运到国内。这批装备包括:T-34中型坦克300辆,IS-2重型坦克60辆,SU-122自行火炮60辆,总数为400辆。这批坦克成为建国后坦克部队建军的基础。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年轻的人民装甲兵部队迅速入朝参战,参战坦克总数达320辆。志愿军坦克部队共参加大小战争246次,击毁美制坦克41辆,击伤35辆,沉重打击了美军坦克的嚣张气焰。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装甲兵部队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到1953年底,装甲兵部队已经拥有2246辆各型坦克,兵种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1955年11月,由苏联购进T-54中型坦克15辆进行了第一期T-54坦克教导连的训练。随后,又引进了1辆T-54A中型坦克的样车。这辆T-54A坦克的样车,像宝贝一样秘密地存放在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的一间教室里,由学员日夜站岗守护,朱老总、彭德怀元帅等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先后参观了这辆T-54A坦克。这批具有50年代先进水平的坦克的引进,对于中国装甲兵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坦克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到1960年底,除部分美制水陆装甲输送车外,老旧的美日坦克已全部退出现役,苏制的坦克装甲车辆成为中国装甲兵部队的主要装备。

塞外钢城添风采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期间,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迅跑,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在此期间,也开始了坦克制造厂(617厂)的大规模建设工作。

建厂的第一件事是工厂的选址工作。当时,候选的几个厂址多数在北方。在考虑到工业基础、战略安全性、交通等各个方面之后,最终选址在包头。在当时,包头钢铁公司已经开始建设,钢材和特种钢的供应不成问题;而包头地处腹地,又毗邻友好的蒙古和苏联,是可靠的大后方;地处黄河,工业用水有保障。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后,很快便确定了包头青山区为617厂的厂址。

坦克制造厂项目,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的141项重点工程之一。建厂的筹备工作早在1953年2月便已开始。1955年4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坦克制造厂建厂的初步设计方案和预算,并同意产品型号由“T”-34坦克改为T-54A中型坦克。无疑,这一改动是大胆的、具有战略眼光的一招。1956年4月,包头坦克厂奠基正式动工。

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同志对于发展国产坦克予以极大的关注。他在1958年7月25日会见驻坦克制造厂的军代表时指出:“现在应当一切为了早出坦克,质量问题可以通过生产实践来逐步提高。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和工厂拧成一股劲,集中力量来搞自己的坦克”。

经过广大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驻厂军代表的共同努力,仅用了4年多一点的时间,便在一片大草原上白手起家,完成了这个万人大厂的建设任务,创造了人间奇迹。为了抢时间,争速度,采取了“边建厂、边试制”的方针,因陋就简,土洋结合,愣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制造出第一辆中国造的坦克,创造出又一个人间奇迹。

第一辆国产坦克的试制工作是从1958年9月开始的。尽管是的是苏联的图纸,但几千套模具和工、卡、量具却要自己制造,困难可想而知。在工厂党委“奋战一百天,突破试制关,人人创奇迹,出车一至三”的口号鼓舞下,全厂掀起了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劳动竞赛热潮,领导干部下基层分片包干,工人和技术人员把行李搬到车间昼夜连轴转,没有煤气用焦炭,没有模具手工干,愣是抠出了简易工艺装置近千件,保证了第一辆国产坦克如期胜利建成。当这辆试制的第一辆国产坦克在工厂的试车路上划划驶过时,全厂沸腾了,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欢呼声和掌声响彻云霄……。

1959年,第一批国产坦克出厂并装备部队,定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中型坦克。装甲兵司令部于1959年10月1日就59式坦克试制成功给617厂发去贺电。贺电中说,59式坦克的试制成功“在我国的坦克事业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它预示着我国装甲兵的装备要得到迅速的改善,我们的国防力量将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充满朝气的新中国,到处都在创造奇迹。59式坦克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为日后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坦克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消化吸收·改进提高

59式中型坦克开始是按照苏联提供的T-54A坦克的图纸仿制的。1962年以前,一些重要的部件,如稳定器、坦克炮等,还要由苏联来提供。可以说,没有苏联方面的援助,就不会在三四年的时间里生产出现代化的坦克来。不过,坦克厂的广大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并不满足于半组装坦克,他们立志要造出完全国产化的59式坦克。1960年以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方面不再提供关键的零部件,使59式坦克的生产一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面对着巨大的困难,坦克厂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并没有气馁,他们迅速组成了三结合的攻关小组,查资料,外出请教,分析图纸,消化吸收,一遍又一遍的试验,一次又一次分析失败的原因,终于在特种钢和精密的稳定器的制造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无镍铬合金钢的研制成功,是早期坦克工业上的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获得了国家级的奖励。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到1963年59式坦克生产定型时,所有的原材料和绝大多数部件也立足于国内。

59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6吨,乘员4人,装一门100毫米坦克炮(带单向稳定器),发动机功率为520马力(383千瓦),公路最大速度为50千米/时,有驾驶员用夜视仪。由于它火力强,外形尺寸小,重量较轻,制造成本低,在50年代末期,可跻身世界优秀坦克之列。1959年10月1日,首批生产的59式坦克32辆参加了国庆阅兵式,胜利通过了天安门广场,令国人扬眉吐气,大长了国威和军威。

1960年1月,装甲兵技术部委托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了全面的考核性试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9 000千米大试车。通过一年多的试验表明:59式坦克具有良好的战术技术性能,能较好地适应我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大部分机件工作可靠,保养工作简单,深得广大装甲兵指战员的喜爱。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装甲兵部队装备的最主要的一种车型,最多时装备总数超过5 000辆,占装甲兵部队装备的各型坦克总数的一半以上。到1980年底,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已经成为拥有万辆铁骑的铁甲雄师(各型坦克超过8 000辆,装甲车等配套车辆超过4 000辆),使我国成为仅次于苏联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坦克大国。与此同时,59式坦克还以军援方式出口到10多个友好国家,总数超过2 500辆,其中援助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巴基斯坦几个国家的59式坦克均超过500辆。59式坦克已经走向世界。

在1979年2月至3月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有一个59式坦克团参加了战斗,经受了亚热带地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路窄坡陡、河流湍急等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战考验。实战运用的经验表明,59式坦克不仅适用于中国北方平原地区、高原和硬戈壁地区,只要运用得当,也能适用于中国南方地区。这对于装甲兵装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1980年起,对59式坦克做了23项改进,其中包括:新结构的圆形安全门、采用热电偶式自动灭火装置、采用液压助力转向操纵装置、车体两侧安装橡胶屏蔽、增装一个红外大灯、车尾增加一个200升的备份油箱、坦克外表面涂三色迷彩等。改进后的59式坦克,被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1984年12月设计定型。59—1式中型坦克通过局部的改进,提高了坦克的生存力,改善了操纵性能,增大了贮备行程,提高了可靠性。

与此同时,又在59式中型坦克上换装了105毫米线膛炮,配用三种新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旋转稳定碎甲弹,在战斗室装自动灭火抑爆装置,换装新型无线电台。改进后的坦克被命名为59-2式中型坦克,也于1984年12月设计定型。59-2式中型坦克的穿甲威力有大幅度提高,可以击穿70年代列装的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这使得59-2坦克具有同70年代敌方主战坦克相抗衡的能力。

由民用动员线生产的59-2A式坦克,也于1988年12月设计定型,被命名为ZTZ59C中型坦克。这种坦克的总体性能与59-2坦克的性能大体相同,但在一些分系统上又有若干改进。

在60年代前半期,我国独立研制成功62式轻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和63式装甲输送车,并开始大量装备部队。这些不仅使我军有了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战斗车辆,也标志着我国的坦克装甲车辆从完全仿制到改进和自行研制阶段过渡,我军装甲装备的国产化和系列化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特别是62式轻型坦克,部队的指战员称它为“小五九”、“缩小了的59式坦克”,可以说,没有59式中型坦克,就没有62式轻型坦克。

这一时期,还开始了轮式装甲输送车的研制工作。代号为521的轮式装甲输送车于1964年11月设计定型,开创了我国轮式装甲车研制的先河。

60年代前半期,是我国装甲装备科研工作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1961年11月,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扩编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我国的一大批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精英,就是从那时起培养的。在这一时期内,建成了多条标准的试验跑道,亚洲第一的潜渡池,南方试验站初具规模,珍宝岛成功缴获T-62中型坦克,核效应试验取得极为宝贵的数据……,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从59式坦克到69式坦克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1966~1976年),装甲装备的发展同样遭到严重的挫折。在“大跃进”、“赶美超英”的革命口号鼓舞下,新型装甲战斗车辆的研制也火速上马。当时,装甲兵和五机部联合成立了“五种新型车辆会战领导小组”,下设“二四会办”的办事机构,负责车辆会战的组织工作。它试图以会战的形式来加速新型装甲战车的研制,直接参加会战的单位达180多个,科研人员和办事人员达2 600多人。在广大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制成了几种装甲车辆的样车,并在北京的一个试验场进行了汇报表演。然而,由于“会战”本身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致使样车的故障频发,可靠性很差。到了1975年4月,会战领导小组也不得不解散,几种新型战车也最终未能定型。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间,装甲战斗车辆发展的最主要的成就是69式中型坦克设计定型。而69式坦克,严格地讲,也可以说是59式中型坦克的进一步改进型,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69式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是从1964年开始的,研制代号为121中型坦克。当时提出的战技指标是:在59式坦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提高机动性和最大行程,增大弹药储备,采用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夜瞄装置、三防系统等,使整车达到苏联T-55坦克的技术水平。研制工作是从1964年开始的。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直到1974年3月才被批准设计定型,前后历时长达10年。到1978年生产定型时,和59式坦克相比,相差已有近20年的光景。

69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为36.5吨,装有580马力(426千瓦)的发动机,主要武器换装为100毫米滑膛炮,炮弹的弹药基数为44发,带双向稳定器、激光测距器、主动红外夜视夜瞄装置、自动灭火装置等,在总体性能上比起59式坦克来有一定提高。但是,今天看来,它只能算是59式坦克的改进型。由于研制时间拖得太长,致使本来比较先进的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坦克技术的发展而显得逊色不少。这样,尽管69式坦克已经定型,但却不能继续列入装备计划,到1979年底,617厂不得不停止生产69式坦克。今天看来,69

式坦克不算是一个成功的设计。但是,在提高我国坦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能力方面,69式坦克的设计,还是一次大胆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后来研制成功的69-2式坦克乃至79式坦克,都是在69式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9式坦克的历史地位

59式中型坦克研制成功已经整整半个世纪。50年来,我国的坦克制造业和装甲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到拥有万辆铁骑,装备了先进的三代主战坦克,各种战斗车辆和配套车辆形成系列、配套成龙,成为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今天,尽管59式坦克已经不再是我军装甲兵部队的主要作战装备,但是,它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第一,59式坦克是我国第一种国产坦克。在50年前,世界上能生产坦克的国家只有10多个,新中国在坦克制造业上的起步并不算晚。

第二,59式坦克是世界上少数生产总数在8000辆以上的主力坦克。屈指算来,即使是历史的车辆转到了90年代,世界上能生产坦克的国家也只有二十几个。其中的相当多数国家还是特许生产的,生产量多数是一两千辆以下,即使是大名鼎鼎的M1坦克,生产量也不过8 000辆,“豹”2坦克更只有3 070辆。60年代以前列装的坦克,只有T-54/55坦克和M60坦克的生产数量超过了59式坦克。就生产数量而言,59式坦克可跻身三甲。

第三,59式坦克是服役期最长的主战坦克之一。尽管59式坦克已经是服役期长达50年的“老兵”,但至今仍然在我军中服现役。通过不断的改进提高,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第四,59式坦克先后出口到世界上的10多个国家,59式坦克已经走向世界。

第五,59式坦克对于我国的坦克事业来说,具有奠基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59式坦克,就没有50年来我国坦克工业和坦克科研事业的大发展。59式坦克的问世,使我国有了坦克制造业基地,有了专门的装甲车辆科研队伍,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六,59式坦克具有极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仅69式坦克和79式坦克可以看成是59式坦克的改进型,就连80式坦克也可以看成是59式坦克的进一步改进型。这种状况直到99式主战坦克问世才得以改变。这里面自然有种种原因,但59式坦克的基本结构能延续三四十年,说明它是一个稳定的、成功的产品。

如今,尽管我国最先进的99式主战坦克问世已经10年,但作为我国装甲事业的起点,59式坦克的历史地位不容抹煞。59式中型坦克,在我国的装甲事业上竖起了一座历史性的钢铁丰碑!

猜你喜欢
坦克装备
港警新装备
铁皮侠的装备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超级坦克大乱斗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航空装备Ⅱ个股表现
坦克新杀手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
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