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交往要让青年来点劲

2009-09-17 10:33
环球时报 2009-09-17
关键词:文化交流青年人中俄

姜 毅

回顾这些年中俄交往的历程,可以看出,两国民众相互了解还跟不上两国总体关系发展的步伐,两国民众对对方的了解存在着误区和空白,而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两国青年缺乏交往沟通。

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中老年人的交往和了解相对多、感情相对深厚,而中俄青年相互间的感情基础则比较脆弱;“中老年热,青年冷”的情况在影响着未来两国民间的交往与沟通。

客观来说,西方的许多方面非常容易成为如中俄这样发展中国家青年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远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吸引两国青年的注意。凭借政治和经济的优势,西方文化也确实占据了年轻人的市场。这样一种趋势,在相当时期内恐怕难以根本改变。

但从主观上看,中俄两国宣传、推介自己的方式和力度有不少问题。第一,两国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使人文交流与合作能使两国民众——特别使使青年人有兴趣、有反应的方式。以中国为例,我们的宣传往往庄重有余、活跃不够;宣传语言直白、生硬、说教味浓,例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往往局限于“老几样”,流于表现形式,很难使俄罗斯青年感兴趣。

第二,媒体和多种文化艺术传播渠道本应是文化交流、营造气氛的重要途径,但两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在推动中俄交往、培养合作民众基础方面参与的程度都不高。在中国,中老年群体对苏联歌曲大都耳熟能详,几乎唱成了中国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都快成了《北京城郊外的晚上》。然而,“80后”年轻人恐怕最多只知维塔斯;在俄罗斯,这种情况更甚。与青年生活最紧密、最易吸引他们的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演出等交流方式越少介入两国文化交流,这个群体了解对方的兴趣也自然越少,而片面、甚至不准确的东西也越易渗入。

第三,从已经开展的一些人文交流活动的实际效果看,或者官方色彩浓厚,上下互动出现脱节,或者让青年人参与的机会较少,活动期间热热闹闹,后续工作缺乏跟进。增强彼此了解、加深相互信任、夯实长期友好的社会基础并非易事,不能奢望几个工程就能解决,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青年将影响两国关系的未来,而人文交流是加强青年群体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因此,中俄两国民间交往需要更多“俄语年”系列活动搭建的人文交流平台,让两国青年的思维更加贴近。▲(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青年人中俄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大师摇头的玄机(外一篇)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