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拖影说再见

2009-09-22 08:29王颖鑫
数码世界 2009年8期
关键词:动态优化

王颖鑫

近年LCD的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不过LCD本身有很多技术缺点,例如拖影现象就是一大问题。

不过有需求,就有供应,市场的力量催生出不少针对LCD TV先天缺陷的技术,所以LCD TV有特别多的优化技术。今年最新流行起来的,就是一些动态优化技术,近期多家厂商更亮出200Hz,成为关注焦点。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动态画面优化技,是否真能带来最流畅靓丽的电视画面。

认识动态优化技术

现在流行的动态优化功能,其实可以说是基于LCD电视的100Hz倍频技术,原本的倍频技术是用来改善LCD的迟缓造成的画面模糊现像。而从倍频技术,就发展出多造一个中间画格,让原本重复的一个画格,变成两个画格之间的中途画格,就像由数目由1到2,中间加入了1.5一样,使画面动态变得更加流畅。

Blu-ray,1080p/24p不是最好?

另一个令动态优化技术成为今年焦点的原因,就是Blu-ray的1080/240影像。很多规格决定论的影音玩家,都以为1080/240影像是最高质的影像表现,但事实上1秒24格的影像,只是将原本菲林格数重现,只有“忠实”这个优点。

如果直接看1080/24p的影像不难发现影像的清晰度不够理想,如大摇镜下有跳动的现象快速横移的物体有像重叠影像的残影跟在主体身旁。不过事实这也与电影院的表现是一样,这就是忠实还原的成绩。

加入了动态优化,就真正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以前看过一份报告人类的视力,要真正看到流畅的影像起码要有1秒70格以上才有真正流畅的影像。但事实上我们生活上接触到的影像,都达不到这样,PAL电视是50i的影像,NTSC电视是60i影像,再扯远一点风行全球的日本动画,看上去是动感无限,但事实上电视动画只有一秒8幅画,好一点的电影动画,也只有1秒12幅。但是这些影像看上去,我们都一直看不出问题由此证明人眼是很好欺骗的。电视的动态插补技术分析画格间的不同移动数据在中间的位置插入移动的数据,来加入一个画格的移动数据,甚至分析整套动作,重新散布及加入画格,也不是难事,只要处理器的能力够强便能够做到。

开创期3-2 Pull Down

虽然今天的动态优化技术是要改善LCD的模糊,但最早开始研究动态改善技术,可追溯到CRT时代。当时的有关技术,由Philips发明,目的是为针对电影信号源。一秒24格的电影信号源,都是经过3-2 Pull Down处理,这种非均匀的画格分布方式,在快速动作时就会出现模糊的影像,而当时Philips推出NaturaI Motion技术,就是将3格加2格的影像,由头尾的两个画格为依据,重新整理出中间三个画格的影像,形成流畅的影像。不过这种影像的表现,动作也过于流畅,普遍觉得太过人工化,比方说人的步行,变成好像滑行的感觉,当时没有太好的评价。

发展期倍频技术

LCD步入成熟时期,各厂商开始针对LCD TV研发不同的画质改善,其中就有为改善影像的迟缓,而推出了倍频技术,在两个画格之间插入一个与上一个影像一样,但减低了亮度的画格,重复一个减暗了画格是为了使像素内的液晶成份保持活性,使反应加快。(“动态优化技术演进示意图”第二行)

创新期200Hz

从以上发展出来,就是将插入的画格,变成一个中间的100Hz画格,使影像变得更加流畅。先有加入一个画格的倍速加画格插补技术(“动态优化技术演进示意图”第三行),继而最新有加入三个画格的M0lion Flow 200技术(“动态优化技术演进示意图”第四行),都是最先进的动作优化。

何为3-2 Pull Down?

3-2 Pull Down是将电影信号源的1秒24格画格,套入1秒60个FieldNTSC影像的方法,将原本均速的24格画格,第一格出现3个格(Field),第二格出现2个格,第三格又3个格,第四格又2个格,如此3-2-3-2的重复下去,就可以将24格画格套入60Hz一秒的影片之内。

200Hz热点大作,疾速流畅“四倍速”

索尼的4024500是国内首款支持到200Hz动态优化技术的液晶电视,在此之前的优化技术常见的多是100Hz、120Hz,Z4500系列还包括了46和52英寸型号。

艳丽画质&数字电视接收

Z4500是索尼旗下首个支持200Hz动态优化技术的产品系列,除了能够减少高速动态画面的拖影,减少画面抖动之外,该系列还采用了BRAVIA ENGlNE2图像处理引擎以及10-bit液晶面板驱动,画质鲜艳出色的同时,还能通过数码视频树立流程从高清和标清信号中重现高分辨率图片。

此外,Z4500系列也内置了数字电视接收模块,无需机顶盒,只要购买无线接收电线即可接收数字电视信号。而新加入的USB接口也能播放MPEG1格式高清视频。

全能数字典范,智能动感200Hz

作为三星09年上市的旗舰机型,B750系列虽然没采用LED背光,不过支持了200Hz动态优化技术,该系列目前有46和52英寸两种尺寸选择。

USB视频播放&简单互联

除了200Hz优化技术之外,三星的B750系列产品还拥有不错的多媒体娱乐性能,比如Intemet@TV、趣味百科、DLNA家庭网络和USB视频播放功能,虽然只是简单的互联网应用和小游戏,但趣味性还不错。USB视频播放功能则能支持主流的H.264编码的1080P格式全高清视频,无需再借助高清播放机。

此外,B750系列同样内置了数字电视接收模块,无需连接机顶盒,也不需要有线电视信号,通过普通的外置电线即可接收无线数字电视信号。

其它具备动态优化技术TV简介

其实不只是以上的品牌,其他厂商也有推出自家的动态优化技术,所有主流的电视品牌上都有这类功能,只不过能达到200Hz数值的目前还不多,相信不久后会延伸到其它更多牌子上,也将是未来各家竞争的主战场所在。

现如今所有主流的电视品牌上都有动态优化技术和功能,相信不久后还会延伸到其他更多牌子上,也将是今年开始各家竞争的主战场所在。以下我们就以Philips和Panasonic等拥有动态优化技术的电视型号来简单介绍,了解各家技术的实现和运作原理。

插补技术先驱——Philips 42PFL7403/93

Philips去年推出的高阶LCD,用上倍频加上Natural Motion技术,大大改善画面屏幕的迟缓及处理器迟缓。Philips可说是最先发展动态插补技术的厂家在该系列电视上的Perfect NaturalMoton配合了100Hz Cjear LCD技术,画面表现十分出色。而对60Hz及240的影像也是以倍频表现,技术表现也十分成熟。

Plasma代表——Panasonic TH-42PZ800C

Plasma技术本身没有影像迟缓的问题,用上动态技术就绝对是为进一步改善动态表现,Panasonic这一期的PIasma电视,都有480HzSub-field Drive的技术。这并不表示它真正是有480个画格,实际上的输出画格是1秒60格,它的运作是先将50Hz的影像转换成60Hz,然后每个格下再生出8个Sub-field动态资讯数据。

从24格到200Hz

电视技术发展之初,因要配合每个国家AC电输出频率的不同,例如国内、香港、英国是50Hz,日本,美国是60Hz,所以电视机也就有了50Hz与60Hz之分,也就是传统PAL与NTSC系统之分,只有香港那么特别,电视广播用PAL影碟用NTSC,才使电视机也有两种模式存在。

不过,电影每秒的菲林格数是24(24p),要可以维持一定流畅度,而又可以让菲林有一定曝光,相互平衡之下取用的一个每秒格数,就是24Hz,跟电视机的50160Hz不能完全配合,可见当初没有人想到要用电视机来看电影。

之后的改良,先是3-2 Pull Down技术,到由50/60Hz倍频至100/120Hz,再进化到200Hz,将来当然不排除会有300Hz。

有必要,但尚未完美

有动态优化的电视,普遍来说,的确对影像的表现是有相当的帮助,基本上都可以对影像整体的清晰度有所提升,最理想多数会是一些非人类的移动,都有十分流畅舒服的表现。而对人类动作的表现,就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处理器要有较高的分析力,才能有自然的动作表现,毕竟人的动作细致处不好轻易估量。而就算使用,可以调校的话普遍也不要开太高的度数。在目前未太成熟的时期,还是适度使用。不过无论如何这个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发展,期望将有更完美的优化技术。

猜你喜欢
动态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雕塑动态
雕塑动态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