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把网络群体性事件简单化

2009-09-27 07:07
网络传播 2009年9期
关键词:谎言老百姓抗议

尚 杰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是一样的,都在于它是一种暗示的语言。有话不明说,是胆怯的表现。官方和百姓既然都用汉语说话,也免不了继承胆怯的文化传统。中国老百姓是世界上最老实的老百姓,就像中国知识分子是世界上最老实同时也最无用的知识分子一样,但人都是血肉之躯,老实人气急了是最可怕的。

把老百姓当公民

什么暗示的语言呢?比如“群体事件”和“网络群体事件”,这两个说法很有趣,它的意思褒贬兼而有之,甚至可以有1000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个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人,即使他的汉语有多好,光从这两个词组的字面上,完全成了丈二的和尚。是的,是摸不着头脑。让我来尝试着摸一下:我觉得“群体”二字,和“老百姓”的说法一样,是一个蔑称,和“乌合之众”差不多。“我是人,人所具有的一切,我无所不有”,别把我叫老百姓,叫我“公民”!

是的,你首先要把“老百姓”当成公民,才能把他们真正当成人,首先,就别叫他“老百姓”,而要叫“公民”。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先要讲理,叫“公民”,就得改正“群体事件”和“网络群体事件”的说法,而要实事求是地说,“某地区的某些公民们因为对官方不满举行抗议示威活动”,或者“来历不明的很多公民,在网络上集中对某件事情发表意见”——需要说明白,中国公民有抗议示威的自由,当然,同时也有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自由。

关于“石首事件”的来龙去脉,我就不细说了:某小市镇饭店一青年厨师“自杀事件”,竟然导致最多数万当地公民暴力抗议当地政府的“群体事件”,而“全国最想对此事件表达看法的公民们”,则上演了针对“石首事件”的“网络群体事件”—一我写这些句子的愤怒,首先来自这样的表达实在是太别扭了,还是自然的口吻好,更能贴近人的生命和本能。

怎么贴近呢?用带血的或者直白的文字说话,直来直去,比如,“群体事件”和“网络群体事件”的说法,与“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说法一样,是一种欺骗的说法、隐瞒事实真相的说法,而目前,用知识与真理武装起来的中国公民,首当其冲的、特别是作为网民的中国公民,早就把这些以及其他一些类似的谎言,看得透透的。

“看得透透的”——这才是“中国国情”,而我们以往所知道的“中国国情”,往往是“被教育出来的”——一个“被”字最近红遍网络——“被小康”“被就业”“被增长”“被自杀”“被自愿”“被退休”,物价“被下降”。这些“被”组成的词组,表面看,是无奈和调侃,但它们说的是真理,表明了人民在觉醒,纸里包不住火。当然,现在对我们这些只有纸上权利而没有实际权力的公民们来说,实在也就剩下网络这一个发泄渠道了。

所以,公民在网络上发泄一些心中的怨气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这绝非调侃,因为沉默的火山爆发起来最可怕!

人是制度的产物,中国网民们之所以特别容易愤怒乃至说话过火,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他们太受压抑而又没有什么好办法。比如,一个强盗手里有枪,逼着我把钱包里的钱交给他,然后命令我说“我非常高兴把钱给您”——当然,强盗走了,怎么办呢?背地里骂他几声。当然,这是阿Q心理,但就是这也不成的,据说要搞什么网络实名制了,就是说,连“发泄”的权利也要被剥夺了。我坚决反对搞什么网络实名制,因为全国公民们和网络公民们设想一下,把人剥夺得光着屁股,肯定是更好管理的,却也是最危险的,因为马克思早就说过,大意是一旦无产者一无所有……

如果公共权力公开撒谎,全国人民看透了它在说谎。最令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地方的“公共权力”编造更微妙的谎言之能力正在下降,也就是说,“公共权力”说理的能力很差,或者说歪理的能力很强。这有什么严重后果呢?可能谁都没有想到,就是使国家的软实力严重下降——我们的公共权力太相信所谓GDP或者“硬实力”了。当然,也许公共权力想到了我所想到的问题,但是没有任何好办法解决它。

善待公民

说网民们是“被利用”的,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也想骂人!一个“被”字,要是出自上述网民之口,那是无奈与愤怒;要是出自网民的公共权力之口,则明显带着对人民的蔑视与狂妄,因为它带着这样的思想前提或者潜台词:人民是没有理解力的,需要被教育。难道不是吗?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不是早就习惯了“要教育人民”这样的表达方式吗?

在石首事件中,几万愤怒的公民之抗议示威行动,使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有了这三个“进不去”,似乎“进去”就是名正言顺了。为什么三个“进不去”成为了事件呢?因为根据当地或我们的公共权力的习惯看法,“进得去”才正常,而“进不去”不正常,而且,在通常情况下,这三个公共权力通常总是“进得去”的。可是非常遗憾,今年以来,这种进不去的情形,在各地愈演愈烈。于是,就奇了怪了,为什么以前能进去现在就进不去了呢?

为什么呢?非常明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否则,如此老实的中国“老百姓们”是吃饱了撑的?我觉得从此之后的中国历史将要被老百姓们拖着走向我们的公共权力不愿意去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不得不”!

一个“被”字,不但道出了人民的觉醒,而且还道出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我不由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一听到“大家一致认为”云云,我首先想到的,不仅是一句套话,更会想至4,接下来,我将听到一大堆谎言。18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而不是英国人或者德国人的,因为法国出了伏尔泰和卢梭,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人虽然学术立场不同,但是两人一起戳穿了中世纪神学教条之多少世纪以来的谎言。揭穿谎言看清事物真相、或者说精神启蒙的意义,比科学发明的意义要大得多,否则,一个蠢人完全可以用原子弹去毁灭人类。

如果我们听到的一切,都不是真的,生活将会怎样?

如果我们明明知道它不是真的,却无可奈何,生活又将会怎样?

将会迫使更多的人改变人性,丧失良知。比如,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我们的后代,生来就很快学会了说谎,并且对说谎者也说谎。骗人者也在被人骗。就像欺负人者同时也在被人欺负一样。到那时诚信和道德将变成一种记忆,那才是最危险的。

当下我们最要紧的不是去研究如何控制“网络舆论场”,而是要消解现实生活中公民心中的积怨和对一些地方政府的对抗情绪,真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一句话:要把他们当成人,而不是“不明真相的群众”。

猜你喜欢
谎言老百姓抗议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艺”心抗议
抗议之歌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缝线抗议
真实的谎言
谎言
揭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