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0日 中国打开互联网大门

2009-09-27 06:10
中国计算机报 2009年35期
关键词:骨干网三角网中科院

1994年4月20日,通过美国Sprint公司的一条64K国际专线,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完成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IP连接。至此,中国打开了通向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扇大门。如果说现今已逾80G的国际网络出口带宽是艘飞速急升的航天飞机,那么当时的64K专线则更像是一个缓慢爬行的小蜗牛,只有极少数用户可以透过这个狭小的望孔窥得貌似神秘的网络新世纪。

自1987年9月20日成功发送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之后,站在科技前沿且具有敏锐目光的中国科学家们就梦想有一天能够接入互联网骨干网。当时中国发送与接收邮件都必须通过德国的服务器进行中转,租用信道的费用非常高,每K流量的费用超过6元钱。而那些接入互联网骨干网的国家,收发邮件的费用只有每K几厘钱。更为可怕的是,自从有了互联网之后,国外科研机构就直接把科研成果放在网上,等国内科研人员看到时,都已经是在杂志上刊出的,发表了半年多的陈旧论文。

1990年4月,由中科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三个单位参与的中国首个大范围局域网项目启动。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关村地区用光缆连接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内部运行的互联网络,让科学家们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就可以使用超级计算机。在国内部署这么大范围的网络还是第一次,这是中国发展网络的一个绝好的试水机会。

1992年,30多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支持10兆以太网的RIP协议路由器搭建的局域网完成建设,并于1993年年初实现了互联。这项连通了中科院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局域网被命名为“中关村示范网”,而科研人员亲切地称它为“三角网”。 这个“三角网”,实际上便是中国互联网的雏形。

从1990年开始,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胡启恒几次找到互联网核心骨干网的控制者——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商谈,却屡屡碰壁。因为互联网骨干网最早是由美国国防部的网络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网络合并而来,骨干网上面有很多美国政府部门。

经过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支持, 1993年底,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终于同意中国接入互联网骨干网。1994年的大年三十,主管副部长朱高峰带着邮电部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召开了全面协调会,全面支持接入和开通互联网骨干网。

猜你喜欢
骨干网三角网中科院
有轨电车信号系统三层骨干网传输方案分析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NGB骨干网中QoS 保证实现机制研究
针对路面建模的Delaunay三角网格分治算法
OTN和PTN技术在高速公路骨干网中的应用
中科院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清华山维在地形图等高线自动生成中的应用
通过骨干网对接入网业务进行保护的探讨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
在AutoCAD环境下不规则三角网构建及等高线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