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兴趣的培养

2009-09-30 05:25郭海兵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汽车理论

郭海兵

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只有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学生,才能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学生只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汽车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只有掌握这种专业技能,才能在汽车技术领域的学习中游刃有余。汽车维修专业是结合了汽车、机械、电子及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专业,理论性强,专业知识深。在实践较少的情况下,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总是一知半解,根本达不到轻松学习的地步,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成绩平平,不少学生对汽车专业逐渐失去了信心。如何吸引住学生,让学生热爱本专业,从兴趣上吸引学生是绝大多数老师的共同认知,但如何从教学上吸引学生还有值得思考的地方。笔者在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诸多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实际的内部动力。在汽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普遍都遵循“结构——原理——检测”的顺序进行。上课之初,教师要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需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对于内容较复杂且单调的汽车专业理论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规律,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课内容上。如:当我们要讲解汽车的点火系统时,可找来汽车点火系统的有关零部件,把点火线路接好,在讲课前,先做火花塞点火现象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观察火花塞点火现象中产生兴趣和疑问及求知的欲望,老师根据这些现象,一步一步向学生阐明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连接线路及如何维修点火系统。这样讲授的新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生活上给予关心爱护,学习上给予指导、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使学生由敢和老师接触到愿和老师接近,再加上老师的热情帮助,使师生的感情变得真挚融洽。此时学生会由对老师的良好印象发展到对老师所教学科有好感,进而产生学习这一科的学习兴趣。

二、工学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汽车专业具有特殊性,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应理论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枯燥理论让学生昏昏欲睡。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本人在教学的时候采用了工学结合的模式。所谓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课程教学完全脱离教室,到实训室或工厂上课,边讲理论边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职业技能。在讲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发动机结构的时候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拆装,从而熟悉内部结构,然后教师再进行理论讲解,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的知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从而能够很快的掌握所学内容,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又如汽车维修中,怠速不良是一个典型且常见地故障,其检修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经过教师讲解后,通常大部分同学仍很难掌握,教学效果较差。而笔者先介绍实践中怠速不良的处理过程,分析哪些故障原因是最常见的,最后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实践操作的过程。这样,在实践的同时又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得到巩固,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三、组建兴趣小组,巩固学习兴趣

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想在技能上提高的学生,可以组织汽车维修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巩固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1.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创业园对外维修部的需求,安排相应的项目。2.可以为学校各种竞赛提供后备人才,教学相长。3.可以为演示教学提供“小老师”,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带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而且也吸引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比学赶帮,巩固学习兴趣。

总之,职校专业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构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成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汽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