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悟法,写中学写

2009-10-09 09:56张安龙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广告词冰糖葫芦特产

张安龙 李 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特产,开发家乡特色资源的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介绍特产,学写广告词。

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介绍特产,学写广告词。

教学难点:培养修改习作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列举家乡特产,创设习作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呀?

生:特产。

师:我们先来欣赏几种全国有名的特产,如果你知道它的产地,就直接说出来,好不好?

生:好。(出示“北京烤鸭、杭州丝绸、宁夏枸杞、哈尔滨红肠”特产图片,生自由说出产地。)

师:刚才同学们说,红肠是哈尔滨的特产,那么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特产呢?

生:还有哈尔滨啤酒,五大连池矿泉水。

生:还有秋林大列巴,猴头蘑。

师:我们的家乡真是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每到冰雪节,就会有大批游客来我们黑龙江,这里的冰灯、雪雕很吸引他们,这里的特产、美味更吸引他们。(课件出示冰灯、雪雕、特产图片。)只要踏上这片黑土地,热情的哈尔滨人一定会让每位游客玩得开心,吃得舒心,买到放心的特产,你们说是这样吗?

生:是。

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都来做一回小导游,向国内外的游客介绍你最熟悉的家乡特产,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二、学生尝试介绍特产,学会抓特点介绍

师:许多同学把自己喜欢的特产带来了,有的还查找了相关资料。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

师:你现在身份是什么?

生:是一名小导游。

师:其他同学和老师都是游客,你向我们介绍特产吧。

生: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观迎你们来到冰城哈尔滨,我们家乡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我向你们推荐哈尔滨啤酒。它创建于1900年,最初不叫哈尔滨啤酒,是以商人的名字命名的。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才正式归哈尔滨市人所有。

师:听了你的介绍,作为游客我了解了哈尔滨啤酒的历史。那你能不能再介绍一下其他方面呢?

生:好啊。哈尔滨啤酒用玉米等粮食为原料,工艺独特,口感独特,喝起来就是一个字——爽!

师:真不错,经你这么一介绍,相信很多游客在晚餐时都会开怀畅饮哈尔滨啤酒。不过,我们还要善意地提示游客:饮酒可要适量啊!还有哪位小导游想介绍特产?

生: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特产猴头蘑,猴头蘑又名刺猬菌,是一种名贵的菌类,它还是“四大名菜”之一。

师:导游,能给我们说说“四大名菜”指的是什么吗?

生:猴头、海参、熊掌还有鱼翅。

师:谢谢你,听了你的介绍我又了解了一种哈尔滨的特产。几位小导游多热情啊。但是,怎样向游客清楚、全面地介绍特产呢?这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刚刚学过《我爱故乡的杨梅》,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杨梅的?

生:作者从形状、颜色和味道3方面介绍杨梅。

师:作者写这几方面时分别抓住了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快速浏览4~6节,用书中的语句说一说。

生:形状:圆圆的、刺儿由硬变软。

生:颜色:淡红——深红——黑。

生:味道:又酸又甜。

师:作者写故乡的杨梅,抓住了每一方面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介绍特产。(板书:按顺序、抓特点。)

师:各位小导游,冬天的哈尔滨有一种特产酸酸的,甜甜的,既便宜又好吃。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糖葫芦。

师:真聪明,你们看——(出示糖葫芦图片,配乐《冰糖葫芦》。)

师:听着音乐,看着诱人的糖葫芦,你想说点什么?我看有的同学都快流口水了。

生:我想知道糖葫芦的来历。

生:我现在真想吃一串。

师:不但你想吃,老师也想吃。

师:看来冰糖葫芦是各位小导游最喜欢、最熟悉的特产,那我们就把这种特产介绍给中外游客,好不好?

生:好。

师:谁先来介绍?

生:冰糖葫芦是我们哈尔滨的一大特产,它的味道可好了,酸里透着甜,甜里透着酸,竹签儿一串,吃起来简直就像是在人间仙境一般。这样的美味含着工人的辛苦,冰糖葫芦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也十分讲究。首先要选上好的大个山楂,把山楂洗干净,用竹签串好。然后用小火熬糖汁,把糖汁蘸好,再冻上几个小时,我们就可以吃到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了。

师:这位小导游介绍详细,让我们向她表示感谢。不知大家听清没有,这位小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冰糖葫芦哪几方面内容?

生:她介绍了冰糖葫芦的味道。

生:还介绍了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

师:我们还可以介绍冰糖葫芦的哪方面内容呢?

生:还可以介绍形状和颜色。

师:谁能试着介绍一下?

生:冰糖葫芦红红的、圆圆的。

师:老师打扰你一下,“红红的,圆圆的”是形容冰糖葫芦的,还是描写山楂的?

生:是介绍山楂的。

师:那请你说说冰糖葫芦的形状。

生:一根竹签串上五六个山楂,就像葫芦一样。

师:介绍冰糖葫芦的形状时一般要和制作方法一起来介绍。谁能看着图,再来介绍冰糖葫芦的颜色。

生:有的冰糖葫芦是红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师:红色的是用什么做的?黑色的呢?

生:有的冰糖葫芦是红色的,那是用山楂做的;有的是黑色的,那是用蜜枣做的。

师:你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接着往下说吗?

生:有的是翠绿色的,像透明的翡翠,那是用葡萄或者是猕猴桃做的;还有的是桔红色的,那是用桔子做的……

师:同学们在介绍颜色时又把冰糖葫芦的种类带出来了。刚才有位同学说他想知道冰糖葫芦的来历,谁知道?

生:好像是一个皇帝的爱妃生病了,一位江湖郎中给开的药方,就是用山楂蘸糖,每天饭前吃几颗,果然治好了爱妃的病,后来慢慢地传到民间就成了冰糖葫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资料知道的。

师:我们还可以引用资料介绍特产。(板书:引资料。)刚才××同学说的这个故事,老师也查到了。(出示:南宋年间,宋光宗的爱妃得了怪病,不思饮食,就连太医也没能治好,皇帝只好张榜招医。一位江湖郎中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山楂与红糖煎熬,饭前吃5~10枚,半月后病准会好。”贵妃服用后,病果然好了。后来,这东西流传到民间,就成了冰糖葫芦。)请大家看大屏幕,自己来读一读关于冰糖葫芦的来历。(生自由读。)

师:刚才,我们归纳了介绍冰糖葫芦的方法。现在,请同桌互相练习介绍冰糖葫芦。(同桌练习。)

师:哪位小导游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冰糖葫芦?

生:我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一样特产——冰糖葫芦。在一根竹签上串着几个红的像红宝石似的山楂,然后蘸上糖汁,再冻上几个小时,我们就可以吃到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了。冰糖葫芦的种类可多了,有的是用山楂做的,红而透明;有的是用蜜枣做的,甜而脆;还有的是用各种水果做的,形状各异,五颜六色。

师:对这位小导游的介绍,你们满意吗?(生鼓掌。)

师:游客的掌声是对你最大的肯定,谁来说说他漏掉了哪方面?

生:冰糖葫芦的来历。

师:谁能补充?

生:南宋年间,宋光宗的爱妃得了怪病,连太医都治不好……

师:几位小导游介绍得真精彩,如果我是游客,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一定买上几串尝一尝。

三、学生概括特产特点,学写广告词

师:其实,大家说的就是一篇关于《冰糖葫芦》的产品介绍。生活中还有一种快捷、高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介绍——广告。先请同学们欣赏几段儿。(出示广告:“爽歪歪”“美好时光海苔”“小儿感帽颗粒”。)

师:广告好看吗?

生:好看。

师:除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还有什么吸引你?

生:爽歪歪中有15种营养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广告里说的。

师:广告里除了多彩的画面,还有广告词,它能准确地说出产品的特点。像这样的广告词还有许多。(课件出示。)

师:农夫山泉——

生:有点甜。

师:要想皮肤好——

生:早晚用大宝!

师:维维豆奶——

生:欢乐开怀。

师:这些广告词,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各位小导游,请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家乡特产,写几句广告词或是产品介绍。(板书:为家乡特产写广告或产品介绍。)

师:你想选哪种特产写广告词或是产品介绍?

生:我打算给哈尔滨红肠写广告词。

生:我想给阳光葵花大米写产品介绍。

生:我想给山核桃写产品介绍。

师:快快动笔写吧。写的时候可以把你查到的资料引用进来,也可以把你的生活经验写进去。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略。(注重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交流习作,现场评改

师:大家先写到这里,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些同学写的是广告词?××同学请你到前边来,我们听一听她写的广告词,大家仔细听,它的广告词哪里写得特别精彩,哪里还有不足,我们帮她修改。

生:想要身体棒就吃猴头蘑。它不光含有10多种氨基酸,还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菜肴呢?猴头菇肉嫩、味美、口感香。哪买去?中国东北黑龙江。你可一定要来尝一尝呀!

师:写得怎么样?

生:好。

师:哪儿写得好?

生:介绍得详细、专业。

生:语句通顺,有的地方还压韵。

师:是的,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充分介绍了猴头蘑对人体的益处。

师:对了,做广告的目的,就是要宣传这种产品,不过要真实,要不然就成虚假广告了。

师:有没有小小的不足呢?

生:要是节奏感再强一点就更好了。

师:这个建议你接受吗?

生:接受。

师:多虚心的孩子呀,你写得已经非常好了,不过修改一下会更好的。有人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会老师请同学们个个都来当语言小医生。(出示:我是语言小医生。)从这3方面评改作文。

* 改正错别字和用得不恰当的词。

* 注意文中的标点符号。

* 画出表现产品特点的好词好句。

师:现在请大家按照上面的要求修改作文。可以同桌互批互改;也可以自修自改。相信改完后你的作文能更精彩。(生修改习作,改后交流。)

生:营养丰富的山核桃:山核桃圆圆的,刚生长时与青梨差不多大,等到外面的皮烂掉后里面的核就是我们现在吃的核桃。山核桃先是青绿色的,皮烂掉后就露出淡褐色的核,把核敲开里面的仁是白色的,就像美丽的白衣天使,把核桃仁放在嘴里,香甜可口。常吃核桃仁,对大脑有好处,但一次不能吃太多,因为核桃仁的油太多了,吃多了会恶心的。

生:冰糖葫芦个儿大,一根竹签中间串;山楂兄弟红又胖,小脸通红圆又圆;酸里透着甜,甜里裹着酸,象征着幸福和团圆。哪里有?北国冰城哈尔滨呀!

师:真是一篇优秀的广告词,配上音乐都可以唱出来了。真了不起!

生:我原来写的是“哈尔滨啤酒是‘啤酒中的战斗机,喝了你就‘O了”,同桌帮我改了,现在是“哈尔滨啤酒是‘王中王,喝了你就爽了”!

师:这位同学借用了小品中的话,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改呢?

生:因为啤酒不是战斗机所以改成“王中王”,“O了”就是完了的意思,那样谁还喝呀,所以改成“爽”了。

师:改得好,一字值千金呀!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交流到这里。同学们通过给家乡特产写广告词和产品介绍,让我们对家乡特产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大家可以把你写的广告词或产品介绍上传到我们花园小学的网站上(出示网站:www.hyxx.edu.net),让更多的人了解黑龙江的特产,让黑龙江的特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张老师执教的《为家乡特产写广告或产品介绍》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一、提供素材,让学生能写

本次习作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熟悉,倍感亲切。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有米下锅”,教师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家喻户晓的各地有名的特产,再由哈尔滨红肠引出家乡的种种特产,教师随机分类。这个教学环节,一方面拓宽学生对家乡特产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家乡的

情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做到乐于表达。

二、适度指导,让学生会写

张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到位而不越位,他的指导既让学生有法可依,又给学生个性表达留有空间。他的指导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比如:介绍冰糖葫芦,他先给学生提供鲜活的视觉(图片)和听觉(歌曲《冰糖葫芦》)材料,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介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借助教材中的例子《我爱故乡的杨梅》,让阅读真正为习作服务;二是在学生写作中指导,比如:可以把冰糖葫芦的形状和制作方法合起来介绍,也可以把冰糖葫芦的颜色和种类一起介绍。至于语言,则完全是学生的,是个性化的。

三、自主修改,让学生写好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目标明确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改能力,为学生精心设计修改提纲“我是语言小医生”,指导学生改什么,怎样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能够抓住产品特点,按一定顺序,借助资料介绍特产。学生语言鲜活,富于个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着,收获着。

(本课在教育部“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广告词冰糖葫芦特产
冰糖葫芦也会引起胃结石!
江阴特产——马蹄酥
好的标题就是内容的“广告词”——侠客岛取标题的六点经验
为青蛙给泥塘写广告词
欢迎订阅《中国林副特产》
鲜艳的冰糖葫芦
泥塘广告词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