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2009-10-10 05:27黄攸立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

黄攸立 燕 燕

〔摘要〕通过对中国联通安徽分公司156名雇员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个人统计变量、内外控人格特质、工作满意度三者间的关系。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员工的整体工作满意度正相关,即员工越内控,其整体满意度越高;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工作满意度与内外控人格特质及个人统计变量的回归关系。

〔关键词〕内外控人格特质;工作满意度;个人统计变量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09)02-0026-05

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核心目标是生产率和员工职业生活质量,而工作满意度(Job sarts-faction)又是职业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心理指标[1](244)。罗宾斯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并且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的态度;工作满意度水平低,对工作就可能持消极的态度。[2](120)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个热点问题。据统计,从1935-1976年的40年间,有3000多篇有关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论文发表,这表明了工作满意度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3]。

工作满意度之所以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和员工的工作行为变量(绩效、流动、缺勤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目前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仍然比较括跃,许多研究者将工作满意度作为自变量、因变量和调节变量来开展研究。而国内外有关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二是它与工作绩效等组织行为结果变量的关系,三是它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多年以来,人们都假设情境性的因素决定了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各个方面普遍是由诸如工资满意度、同事满意度、领导满意度、工作本身满意度这样的情境变量来定义的。情境观认为工作满意度源于工作特征和工作环境,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需求,因此对于相同的工作特征和工作条件,所有的人都将会感到满意。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工作满意度仅仅由情境性条件决定”的观点提出了质疑[5]。Staw等认为工作满意度具有倾向性成份,这种倾向性源于个体稳定的人格特质,它导致个体留意积极和消极事件的程度不同,进而产生个体满意度的差异[6]。

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平时的行为模式,其分类众多,包括A/B型人格特质、内外控人格特质、DISC四种人格特质等等,其中内外控人格特质是最常被用于心理学及应用心理学的人格特质之一[7]。内外控人格特质,心理学领域的文献一般将它翻译为心理控制源,最早是由Rotter提出,Rotter认为内外控人格特质是一种概化的期望,是个体对他的行为及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强化后所得的信念。如果一个人认为事件的发生,是个人的能力和属性所造成,是可以由自己加以控制或预测,则被称为内控者。相反,如果一个人认为事件的发生,不是他本人行为的后果,而是由运气、机会、命运所造成,或者个人认为周围的环境太过复杂,致使它无法预测事件的后果,则被称为外控者[8]。Mitchell综合各方的研究认为,内外控人格特质是最受管理学及工业心理学者所注意的三种人格特质之一[9]。根据Spector的研究,一个人工作行为的变异有5%~25%可以由内外控人格特质的变数来解释[7]。同时,由于人格具有跨时间和情境时以相对一致的方式行为的倾向,不仅调节了工作满意度和绩效的关系,而且可能对工作满意度具有预测作用[10]。

国外己有研究表明内控型员工比外控型员工具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11],但这些均是针对国外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鉴于东西方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并且有学者证实中国人的内外控人格特质与西方人的特质也存在差异,中国人更偏于外控倾向,那么国内员工的内外控人格特质是否也与工作满意度有着类似的相关性目前尚未见有相关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文以安徽省联通公司销售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企业员工的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一)样本选择本研究选取了安徽省联通公司的销售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除去不完整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56份。被调查的销售员工男性占53%,男女比例接近均衡;其中31%具有本科学历,高中及高中以下员工比例为36%;年龄以25~34岁为主,占员工总数的64%;工作年限以工作7年以下的员工最多,占66%己婚者占总数的52%调查样本中部门经理占6%,客户经理占36%,一般业务员最多占42%,月收入4000元以上占总数的8%,34%的调查者月收入为2000~3000元,46%的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

(二)量表选择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是在国外较成熟的量表基础之上修改得来,量表通过信度检验,Cronbachα值均在0.7以上。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用Likert五级量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到5分。其中内外控量表有16道题,总分为80分,因为本研究中该量表采用反向计分,所以分值越高,人格特质越倾f向于内控型;工作满意度量表考察了工作本身、薪酬、主管、同事和升迁5个构面的满意度。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首先用Person相关分析探讨内外控的人格特质是否与工作满意度的各个维度及整体工作满意度显著相关,再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分别探讨内外控人格特质与人口统计变量对整体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力。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1可知:内外控的均值为53.88,高于平均分40,表明样本整体表现出偏内控型的人格特质:整体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得分71.52分,其中工作本身的满意度为17.65分,薪酬满意度平均分为8.13分,主管满意度平均分为18.26分,同事满意度平均分为18.38,升迁满意度为9.25。样本的整体工作满意度,及其五个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平均水平,表明被调查的员工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基本满意。

(二)Person相关分析探讨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

由表2相关分析的结果可知:

(1)内外控人格特质与整体工作满意度正向显著相关,即员工越倾向于内控,其整体工作满意度越高,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12-15]。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内控者相信成功来自于个人的努力,失败是个人的责任,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比较主动、自主、积极;当在工 作中遭受挫折时,内控者往往也会采取建设性的适应方式,正是因为他们对工作保持着这种 积极的心态,所以他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相反,外控者不相信成功或失败和能力或者努力有关,他们在工作中往往保持着听天由命、比较消极的心态,并且有较强的依赖性,当遭遇挫折时,外控者则会采取破坏性或者消极的方式来面对,所以外控者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

(2)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对工作本身和主管的满意度也是正向显著相关,即员工越倾向于内控,他们对工作本身和上级主管的满意度越高。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升迁的满意度正向弱相关。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对薪酬和同事的满意度并不显著相关,即员工对薪酬和同事的满意度与他们的内外控倾向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

(三)回归分析探讨内外控人格特质与人口统计变量对整体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力

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可以获得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及方向,但无法说明个人统计变量及内外控人格特质对于工作满意度的解释预测能力。为此,我们以工作满意度作为因变量,以个人统计变量和内外控人格特质作为自变量构建了两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且利用R2值获得预测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

表3给出了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该表的最后一列是Model 2各变量的方差膨胀指数VIF,可以看到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指数最大值为2.948,这说明研究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Model 2的Durbin-Waston值为1.907趋于2,说明残差也无自我相关问题。Model是仅引入个人统计变量,以工作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得到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对工作满意度达到统计显著水平的变项仅有5项。其中性别,工作年限4~7年,部门经理,客户经理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解释作用,但均是弱显著(P<0.1);而25~34岁的年龄段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解释作用这表示工作年限4~7年的女性部门经理和客户经理的工作满意度比其他员工高;同样,年龄在25~34岁的员工,其他比其他年龄段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低。

Model1的确定系数R为0.221说明个人统计变量可以解释工作满意度方差的22.1%。Model2是在Model 1的基础上引入内外控人格特质变量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从结果可以看出引入内外控人格特质后,模型对工作满意度的方差解释能力增加了13.7%达到35.9%,这说明内外控人格特质对工作满意度具有很强的解释预测能力。从表中还可以看到内外控人格特质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解释作用(P<0.001),这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都表明内控型员工比外控型员工工作满意度水平高,而此时个人统计变量中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作用的变量与Model 1相比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回归系数也未发生规律性地减小,由此可以推断个人统计变量通过内外控人格特质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作用基本不存在。

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安徽省联通公司员工的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1)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及其中的三个构面显著相关,其中内外控人格特质与整体工作满意度正向显著相关,表明员工越倾向于内控,则其整体工作满意度就越高。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对工作本身和主管的满意度也是正向显著相关,即员工越倾向于内控,他们对工作本身和上级主管的满意度也越高。员工的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对升迁的满意度正向弱相关,即内控型的员工的对升迁的满意度更高。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对薪酬和同事的满意度并不显著相关,即员工对薪酬和同事的满意度与他们的内外控倾向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

(2)在单独引入个人统计变量来预测工作满意度时,个人统计变量中的工作年限4~7年的女性员工对工作满意度呈现弱显著的正向解释作用。相对而言25~34岁的年龄段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解释作用,由此推测该群体的销售员工将可能是高离职率人群。其原因可能是该群体员工整体来说精力较为充沛,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工作机会多,再就业难度小,迫于生活的压力,可能会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造成工作满意度水平普遍较低,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该群体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预防其离职。

(3)内外控人格特质对工作满意度有很强的解释预测能力。具体而言,引入内外控人格特质后,模型2对工作满意度的解释能力增加了13.7%,达到35.9%。同时,在控制个人统计变量的基础上引入内外控人格特质变量后,个人统计变量对工作满意度解释的显著性及回归系数并未发生规律性减小,从而推断个人统计变量通过内外控人格特质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中介作用不明显。

〔参考文献〕

[1]韦恩·卡肖.人:活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M].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姚艳红,曾艳.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建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23:112一115.

[4]张勉,李树茁.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决定因素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1,(8):33-37.

[5]张兴贵,郭杨,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特质取向.心理科学进展[J].2008,16(1):143-153.

[6]劳伦斯R詹姆斯,米歇尔D马兹勒.工作组织中的人格[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85-191.

[7]Spector,Paul E.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as a Function of Empioyee's Locus of Control[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2,91(3):482-497.

[8]Rotter,J.B.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of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Psychology Monograph :General and Applied.1966.80(1).

[9]Mitchell,Terence R.organizational behavior[J].Ann.RevPsychol.1979,30:282.

[10]3 Connolly J J,Viswesvaran C.The role ofafrectivity injob satisfaction:a meta-analysi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0,29:265~281.

[11]Bruce D.Kirkcaldy,Roy J.Shephard,Adrian F.Furnham-The influence ofwpe A behaviour and locus of control upon job satisfaction and occupational health[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33:1361-1371.

[12]Frank W.Bond and David Bunce.The Role ofAcceptance and Job Control in Mental Health, Job Satisfaction,and Work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iogy.2003,88:1057-1067.

[13]Tuija Muhonen and Eva Torkelson-Work locus ofcontrol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health and job satisfaction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J].Stress and Health.2004,20:21-28.

[14]R.Martin,G.Thomas,K.Charles,O.Epitropaki and R.McNamara.The role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s in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us ofcontrol and work reaction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5,78:141-147.

[15]Mark Sritejohn EGaiin,Maqju KAt114a,Elena karat1anna-Effects of individuals,psychological states on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GSS process[J].Information&management 2007,44:535-546.

(责任编辑:高俊山 谷风)

猜你喜欢
工作满意度
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与激励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中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员工行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国青年编辑工作满意度研究
济宁市任城区管理综合执法提升工作满意度探讨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综述
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职业高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