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对标准英语顶礼膜拜

2009-10-15 09:28
环球时报 2009-10-15
关键词:使用者标准语言

李少华

如果说当今中国最流行、最强势的语言是英语,可能会得到不少人的赞同。不过,英语这片“林子”也不小,有美国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甚至日本英语。如果提问中国人应该学习什么英语,答案十有八九是标准英语,对于那些不“标准”的英语,则冠之以“中国式英语”,将它们斩尽杀绝。

实际上,标准英语的使用者在英美只占总人口的3%-5%,但他们大多来自皇室、教会、贵族、政府高层和社会精英,真可谓“人少势众”。语言喜欢“傍大款”,正是因为使用者的背景,标准英语才有如今的地位,可以把别人当作矫正对象。

在标准英语熏陶下,国人养成了一种“洁癖”。一旦发现别人的“错误”,便认定对方语言能力有限。笔者参加过多次高考阅卷工作,充分领教过阅卷教师对标准英语的坚守。一篇分值为25分的高考作文,如出现了类似“he go”之类的错误,写得再好也绝不超过20分。结果,国人对英语既向往又敬畏,想通过英语获得成功,又不敢冒犯标准英语的金科玉律。许多人干脆自缄其口,从而成就了一代人的“哑巴英语”。

这种对标准英语的崇拜还体现在向外界介绍中国文化上。正如我们曾把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蹩脚地译成Friendlies一样,“炕”进入英语变成了bed(床),“稀饭”成了porridge(粥),饺子被翻译成一种意大利食品“ravioli”。 “二胡”原来被翻译成Chinese violin,但这种传统乐器与小提琴风马牛不相及,后来还是被音译成erhu;Tai chi(太极)进入了英语,可我们硬是要用shadow boxing代替。以上现象,显然不能简单归咎于译者能力有限,其实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由于对标准英语的执著心理,许多人从本本出发,标准英语里有的就是正确的,没有的就是错误的。所以,一些代表中国特有事物的词汇,一“进入”英语,要么“缺心”,失去本质特征,要么“少肺”,变得功能不全。反观外国人在这方面则很随意,guanxi (关系)、hukou(户口)等词都是先从他们口中讲出来的。“师父”想必应该翻译成master吧,但在《功夫熊猫》中,它就是shifu。

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现在对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据报道,“全球语言监督”机构主席帕亚克说,1994年新增的英语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这些“中式英语”的词汇大部分通过音译手段进入英语,并被广泛接受。这本来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极好手段,只可惜它 “墙内开花墙外香”,外国人乐意接受,中国人却不领情。其实,语言说到底是用来交流的,只要它能传情达意,就算是完成了使命,何必对形式吹毛求疵?英语能成为世界通用语,就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系统,能够不断吸收一些外来用法。遵循规范是必要的,但如果把规范高高供奉,让人们不敢轻易使用,那么它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为了解决英语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入侵”这一难题,许多国家如今都在探讨英语本土化的路子。这意味着,各国的英语使用者已成为英语的新东家,正在创造性地使用英语,从而导致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英语变体的出现,其中包括日本英语等变体,它们也已获得了相应的学术地位。在各国英语纷纷“独立”的今天,连英国女王都知道,标准英语不再母仪天下了,而中国人呢?▲(作者是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使用者标准语言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抓拍神器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梦乡床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