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2009-10-22 08:13
商情 2009年2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院教学实践

解 勇 聂 松

【摘 要】培养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就业技能,进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当下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不同学校在师资力量、生源水平及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迫使艺术院校不得不依据自身能力和资源来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率的艺术实践场地与课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实践 美术学院

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创造性地把本科课堂教学内容与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建立了长期的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出一条“落实大学课程教学实践,搞活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双赢教学模式,为艺术院校如何落实教学实践开辟了一个确实可行、持续稳定的教学模式。

本科生就业难,找不到工作主要是因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传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都是以虚拟或模拟课题展开教学的,缺乏真实设计活动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学生设计创作定位过于主观,设计作品也缺少委托方的最终评定。美术学院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展开调研、分析,最终决定将艺术设计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改为以社会实践项目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的设计案例教学,改变以往学生设计实践少,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实践项目,这种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直接与设计委托方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十分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主观讲授为主体、案例分析为辅助的灌输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中、小学为教学基地,搞活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学目标的“校校联手”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为确保艺术教学实践的稳定开展,美术学院在“团市委、市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的协助下与勋望小学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勋望小学为沈阳大学美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落实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三、四年级部分课程,如:《广告招贴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及《导视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围绕勋望小学不同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展开,实地演练、调研,改变原有课程以虚拟项目为课题的不足,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调研、论证,为学生创造与甲方沟通、互动,共同探讨方案的机会。建立一个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此外,美术学院与勋望小学共同成立了“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团队”,由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美术教师牵头,依据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各阶段课程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做市场调研,明确设计理念,按设计公司的运做模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确定创作课题,绘制设计方案,随时与甲方沟通、论证,改进设计方案,一直到最终设计方案实施。设计过程中教师始终以设计指导的身份参与各组的讨论,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与甲方交流、阐述设计思想,帮助学生积累设计经验,特别是学生的设计作品被社会采纳、应用、推广更为学生的个人发展积累了业绩。

对于中、小学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附属于教育主体的,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宣传的载体,对学生有着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功能。好的校园文化宣传设计会给学生营造一种活泼向上、常见常新的文化氛围,通过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来体现。具有一定审美素质,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图文并茂的艺术设计作品会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眼下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宣传大多是以说教为主,缺乏科学、合理的艺术渲染。不是过于呆板,就是到处色彩斑斓、眼花缭乱,没有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角度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针对这种情况。基于上述原因,美术学院与省级重点小学勋望小学联手,以打造和谐、律动、健康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共同协作、探索出了一条“校校联手”的共建校园文化模式。

对于美术学院而言,建立“校校联手”的双赢合作教学模式为艺术类本科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确实可行的道路。大学、中学、小学都只是整个教育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一个节点。从纵向结构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通过与中、小学的合作大大增进了大学与中、小学的交流、互助,有利于共同探索一种有效、可持续开展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互协作的方式,发挥大学特长,搞活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大学重实践,小学重建设”的双赢教学模式。

从促进教學改革的角度来看,教改落实到课程改革上应该是教改的根本所在。通常课程的开展,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即灌输对象,课题是传授知识的媒介,以往艺术设计的课题大都是书本上那些死板的设计案例分析或虚拟课题,很难调动学生兴趣。我院通过“校校联手”建立设计教学实践基地,把课程内容改成真实、生动、立体的设计项目,将学生引入一种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领悟、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教学氛围,打破大学象牙塔的壁垒,把中、小学校园变为大学设计教学的实践演练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增长了学生的创作经验。通过与中、小学师生的接触、互动,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触动了本科学生的创作思维与灵感,同时也拓展了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平台。

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开展的“校校联手”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是大学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一次探索,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不足,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目标。

科研立项:教育规划类,2009GH47/辽宁省教育厅。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院教学实践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