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

2009-10-24 01:52耿占坤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1期
关键词:青海湖青海诗人

耿占坤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青海省政府联合中国诗歌学会向国际展示“大美青海”的一张文化牌。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拥有神奇的自然造化、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充满魅力的人类生活传承,这是诗歌的基础。可以说,青海就是一部宏大的诗篇。所以,举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青海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通过诗歌节的形式赋予青海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实质,通过打造青海特色文化品牌,提升青海新形象,为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目标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文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7年,青海省极其成功地举办了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这个诗歌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年来中国文化界和国际诗歌界的一大盛事。通过诗歌节这座金色桥梁,美丽的诗歌成为了高原人民与世界人民交流对话的语言;世界更多地了解了青海,青海也更快走向了世界。

2007年8月9日,来自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杰出的当代诗人,在中国青海美丽的青海湖畔,共同见证并完成了一个创举,那就是向世界发布《青海湖诗歌宣言》。实际上就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就已经以它独特的地理诱惑和人文魅力,给这个有着伟大的诗歌传统以及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送去了一个惊奇,这是来自离太阳最近的地球“第三极”、来自被称之为人类最后净土青藏高原的一次从未有过的文化震撼。

正如波兰国家作协主席、著名诗人马雷克·瓦夫凯维奇所做的评价:“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东方的一个创举,它把关注自然和环境作为了一个重要主题,特别是选择了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特殊地域,作为诗歌节的永久举办地,同时,它还是一个让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诗人,理解差异性文化和差异性地理的最好去处。它是世界的高地,能给不同种族的诗人们带来无限的灵感。大量的文物古迹已经证明,这里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可以说是历史奇迹般地选择了青海,也可以说是青海选择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作为一个刚刚创立就被普遍认同的国际性文化品牌,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已经以它特殊的地域载体、新颖的时代创意和深刻的诗歌文化内涵,毫无愧色地载入当代国际诗歌和中国文化发展史册。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已经成为继波兰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诗歌节、德国柏林诗歌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之后,又一重大国际诗歌节。

以“人与自然——多元文化的共享与传承”为主题的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不仅高品质、高质量地完成了它全部的议程和各项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它就像一条连接过去和未来、连接东方和西方的文化链条,它既延续着青藏高原悠久的各民族古老文化,又通过这个平台,为复活这个世界神奇的诗意梦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创立和成功举办包含着以下几点重要因素:1、在世界范围内,诗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世界进入后工业化和信息爆炸时代之后,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对机器和技术的过分依赖,为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和重建人类的精神世界,而诗歌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和它永不衰退的感召力,必将在人类的精神复兴中承担起一份光荣的职责。2、一个有着悠久诗歌传统的中国,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民主的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国际诗歌节。这个国际诗歌节,既是当代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标志,也展示了古老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对世界的强大魅力。3、当代世界正迎来一个相互理解和协作对话的时代,青海是多种文明沟通交流、兼容并蓄、多元繁荣的典范,又是多种宗教和谐共存的地方,而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立足于这样一方乐土,恰恰为不同文明提供了交流和对话的平台。4、青海有着伟大的诗歌传统,这里是全世界最长的、并且是活形态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的诞生和传播地;实际上,这片由海洋中诞生的高原,从它面对人类之日起,就从未改变过它诞生激情和创造梦想的作用,它也必将给今天的诗歌之魂注入无穷的力量。5、青海湖既是这个世界上以天然洁净著称的高原大湖,更是一个被神圣化的人类精神载体,用它的名字命名国际诗歌节无疑就充满了象征意义,那就是诗歌永远是滋润人类生命的雨露和照耀人性的光芒,永远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对话的纯洁话语。

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中外诗人植根于自己丰厚的文化传统,面对青藏高原放声歌唱,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是第一次全世界众多诗人以诗意的目光共同关注青藏高原这片净土。诗歌节组委会已经征集、翻译、编辑了部分作品,不久将结集出版。这部诗集无疑就是那些“无限灵感”的结晶。在首届诗歌节期间,组委会出版了参加诗歌节的中外诗人的作品集《通往世界的门扉》,以求借助诗人的目光了解世界的多彩;把这些诞生于高原沃土的诗篇命名为《最后净土的入口》与之呼应,以期透过诗人的目光展示高原的魅力。不论他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具有什么样的审美情趣、立足什么样的文化根基,诗人们都在此履行了他们在《宣言》中的神圣承诺:“我们将以诗的名义把敬畏还给自然,把自由还给生命,把尊严还给文明,把爱与美还给世界,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

在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青海省政府决定2009年8月在青海省举办“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二届“诗歌节”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诗歌学会主办;青海省文化厅、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青海省广播电视局、青海省新闻出版局、青海省旅游局、青海湖景区保护与利用管理局、青海省文联承办。诗歌节的主题是:“现实和物质的超越——诗歌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构”,举办时间定于2009年8月7日——10日。本届诗歌节将邀请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位中外诗人赴青海参加诗歌节的相关活动。诗人的文化背景更加多样,涉及地域和语言的覆盖面更为广泛。由组委会统一设计印制中、英文两种邀请函,按照组委会确定的邀请范围,分别由中国诗歌学会和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组委会负责发出邀请。

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有多项重点活动,包括开幕式暨高峰文化论坛、诗人采风创作、青海湖诗歌墙揭幕仪式、小型诗歌朗诵会、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颁奖、诗歌音乐演唱会等。

1.开幕式暨高峰文化论坛

8月7日,在西宁青海会议中心,举办以“现实和物质的超越——诗歌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构”为主题的高峰文化论坛。论坛将与开幕式有机结合;届时由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中国诗歌学会等有关官员出席并致开幕词;组委会负责人将作论坛主旨报告;中外著名诗人代表发言,按照国际会议惯例,进行现场同声翻译。

2.青海湖诗歌墙揭幕仪式

本届诗歌节将在青海湖畔修建一座长25米、高5米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诗歌纪念墙,将青海湖诗歌宣言、诗人签名及荣获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诗人肖像一起镌刻在青海湖诗歌墙上,届时将举行隆重的揭幕仪式,这对于打造诗歌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3.采风创作活动

诗歌节期间将组织中外诗人,以环青海湖地区为重点,进行采风活动;以青海为创作背景,以青海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民生活为主题,激发诗人的创作热情。

4.小型诗歌朗诵会

为充分抒发诗人的情感,诗歌节期间将多地点、多方式、有组织的举办多场小型诗歌朗诵会,广泛进行文化交流与对话,让所有来青海的诗人代表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5.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评奖

组委会届时将聘请13位文学诗歌界专家组成金藏羚羊国际诗歌节评奖委员会,其中8名中国专家,5名外国专家,专家评委是既有代表性,又有公信力并在国际诗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通过多轮严密推荐筛选评定,最后评选出一位世界普遍公认的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获得者。组委会将设计安排隆重的颁奖仪式,获奖者本人届时将来青海到会领奖。

6.音乐诗歌演唱会

09年8月10日在西宁举办“青海——生命与自然的颂歌”大型音乐诗歌演唱会。届时邀请国内著名的朗诵艺术家,与省内文艺工作者联袂奉献一台高质量的音乐诗歌演唱会,诗歌朗诵篇目精选赞美青海的优秀诗歌作品,并伴以歌曲、音乐、舞蹈等形式,充实和丰富音乐诗歌朗诵会内容。演唱会以青海高原为背景,以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为主题,节目创意、策划和节目编排都着力体现时代性和诗歌艺术的特点。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作为一个双年节(每两年举办一届),今后将如期举办,每届将会有各不相同的特点。09年第二届诗歌节将呈现出这样一些更为突出的亮点:首先,本届诗歌节以“现实和物质的超越——诗歌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构”为主题,更加关注诗与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精神的关系,把关于诗的思考引向深远的意境,所以开幕式的论坛上将会有很多精彩的演讲值得期待。第二,第二届诗歌节邀请了更多国外著名诗人,地域和语言的覆盖面更广泛,更具有代表性,他们的声望和成就将进一步提高诗歌节的品质。第三,将举行青海湖诗歌纪念墙揭幕仪式。青海湖是最有诗意的境地,在这美丽圣洁的青海湖畔,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庄严诞生了“青海湖诗歌宣言”。青海湖诗歌纪念墙将以高原文化传统中最为神圣的形式,铭刻诗的庄严和诗人的心声,记载历届诗歌节的风采。第四,本届诗歌节将首次评选颁发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藏羚羊是世界珍稀物种,被誉为“高原精灵”,自由而美丽,这正是诗歌精神的绝好象征。这是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最高荣誉。这个奖项将会持续下去,今后每届都会评出一位获奖者,并将其肖像、简历等铭刻于诗歌墙。

大美青海,风华绝代青海湖,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期待着有更多的朋友到青海观光旅游,到青海感受高原的人文历史和自然之美!

(本文图片由青海日报杨展望提供)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评委会成员名单(按中文笔画排序)

南尼·巴莱斯特里尼 (意大利)

叶廷芳 (中国)

刘宪平 (中国)

吉狄马加 (中国、评委会主席)

雅克·达拉斯 (法国)

张同吾 (中国)

张清华 (中国)

树才 (中国)

安东尼奥·科利纳斯 (西班牙)

赵振江 (中国)

高兴 (中国)

托马斯·萨拉蒙 (斯洛文尼亚)

罗伯特·孔·戴维斯-翁蒂亚诺 (美国)

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评委会成员

巴莱斯特里尼

南尼·巴莱斯特里尼(Nanni Balestrini),意大利著名诗人、作家。1935年生于米兰。他是“六三社”重要成员。曾长期致力于艺术形式的创新,写过“视觉诗”、“电子诗”、“录音带上的诗”等各种先锋派实验作品。主要诗集有《垂悬的石头》(1961)、《如何行动》(1963)、《其他手续》(1965)、《我们可是要另做一个》(1968)、《轻松的民谣》(1975)和《尼克蒙特小姐的叙事诗》(1980)等;除诗歌外,他还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品有纪实性长篇小说《暴力色彩》(1976)和三部曲《伟大的造反》(1999)等。

叶廷芳

叶廷芳,著名学者、翻译家。1936年生于浙江衢州市。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64年调入中国(社科)科学院外国文学所,先后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主要著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美的流动》等7部;编著有《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20世纪艺术精神》、《外国经典名著选》、《外国百篇经典散文》、《世界名家随笔金库》等30余部;译著有《迪伦马特喜剧选》、《溺殇》、《卡夫卡读本》等。

刘宪平

刘宪平,著名翻译家。1954年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曾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进修。1985年起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负责人,欧美同学会会员,俄罗斯作家协会名誉会员,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代表,他还担任全国对外友协、中俄友协、中阿友协理事。从事俄苏文学翻译,迄今已发表翻译作品150万字。译著主要有《母亲的心》、《国际女郎》、《阿富汗战争的悲剧》、《手提箱》、《我们一家人》、《模仿者》等。1991年和1992年先后获得戈宝权青年文学翻译奖和彩虹翻译奖(此奖已并入鲁迅文学奖)。

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著名诗人、作家。彝族。196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原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现为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第十届政协委员。一级作家。作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位国际性诗人,已在国内外出版诗集近二十部,其中诗集《初恋的歌》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获中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多次获得中国国家文学奖和国际文学组织机构的奖励。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授予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章和证书。同年,保加利亚作家协会为表彰其在诗歌领域的杰出贡献,特别颁发证书。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多国文字。曾多次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和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国际活动。2007年创办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并任诗歌节组委会主席。

达拉斯

雅克·达拉斯(Jacques Darras),法国著名诗人、翻译家。1939年生于法国芒什海峡附近。现为毕卡迪大学名誉教授,教授英美诗歌。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诗歌和诗歌的翻译工作中。从1988年起创作一部长诗《梅河》,诗题取自法国北部一条河流。1978年创办诗歌刊物《今日》,2001年参与创办诗刊《今日诗歌》并任主编。他翻译过惠特曼、庞德等众多英美诗人的作品。散文作品有:《谁在谈欧洲?》、《我们都是德国浪漫派》、《我们生不是为了死》、《岛屿看守地平线》等。2004年获阿波利奈尔诗歌奖;2006年获法兰西学士院诗歌大奖。

张同吾

张同吾,著名诗歌评论家、作家。1938年生于哈尔滨。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在高校中文系执教多年。1983年调入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多次主持国内和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主编多种诗集与诗论集。主要著作有诗评诗论集《诗的审美与技巧》、《诗潮思考录》、《诗的灿烂与忧伤》、《沉思与梦想》、《诗的本体与诗人素质》、《枣树的意象和雨的精魂》、《青铜与星光的守望》以及小说集《不只是相思》、小说评论集《小说艺术鉴赏》、诗集《听海》、散文集《哲学的白天与诗的夜晚》、随笔集《放牧灵魂》等,三次获全国优秀图书奖。

张清华

张清华,著名诗歌评论家、作家。文学博士。1963年生于山东。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著作有《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内心的迷津:当代诗歌与诗学求问录》、《境外谈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等7部;出版散文及学术随笔集《海德堡笔记》、《隐秘的狂欢》;主编《21世纪文学大系诗歌卷》共8卷(2001—2008);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300余篇,其中多篇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曾获省部级社科成果一等奖。曾应邀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新加坡新跃大学、韩国首尔市立大学等大学访问、讲学。

树才

树才,著名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1965年生于浙江奉化。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1990至1994年在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任外交官。200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著作有诗集《单独者》(1997年)、随笔集《窥》(2000年)、诗集《树才短诗选》(中英文对照,2004年)等。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等多种文字。1997年参加法国巴黎第四届国际诗歌节。译著有《勒韦尔迪诗选》、《夏尔诗选》、《博纳富瓦诗选》等。2008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

科利纳斯

安东尼奥·科利纳斯(Antonio Colinas),西班牙著名诗人、评论家和翻译家。1946年生于西班牙莱昂省巴涅萨市。曾在意大利伊比萨岛生活了二十年,并在那里的地中海国际大学获得名誉教授称号。回国后,在萨拉曼卡大学任教。在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翻译等方面均卓有建树。主要诗作有《大地与血的诗篇》(1969)、《雷声与笛声》(1972)、《夜后之夜》(1983)、《俄耳甫斯花园》(1988)、《开放夜之书》(1989)、《白/黑》(1990)、《墙上的鸟》(1995)、《温顺之书》(1997)、《在湖畔》(2001)、《时间与深渊》(2002)、《在呼吸的光线里》(2004)等。曾在国内外获得多种奖项。

赵振江

赵振江,著名学者、翻译家。1940年生于北京顺义。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和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作有《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歌导论》、《拉丁美洲文学史》(合著)、《山岩上的肖像:聂鲁达的爱情·诗·革命》(合著)、《拉丁美洲文学大花园》(合著)等;译著有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拉丁美洲诗选》、《西班牙黄金世纪诗选》、《西班牙当代女性诗选》以及西文版《红楼梦》等。译作和著作曾多次在国内获奖。智利-中国文化协会于1995年授予他“鲁文·达里奥”勋章;西班牙国王于1998年授予他伊莎贝尔女王勋章;阿根廷总统于1999年授予他五月骑士勋章;智利总统于2004年授予他聂鲁达百年诞辰勋章。

高兴

高兴,著名诗人、翻译家。1963年生于江苏省吴江市。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现为《世界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以作家、外交官和访问学者身份游历过欧美数十个国家。著作有《米兰·昆德拉传》、《东欧文学大花园》、《布拉格,那蓝雨中的石子路》等;主编过《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美国卷》(上、下册)、《伊凡·克里玛作品系列》、《外国名家人生美文66篇》、《外国名家自然美文66篇》、《外国名家幽默美文66篇》、《水怎样开始演奏》等大型图书。译著有《凡高》、《黛西·米勒》、《雅克和他的主人》、《可笑的爱》、《安娜·布兰迪亚娜诗选》、《我的初恋》等。

萨拉蒙

托马斯·萨拉蒙(Tomaz Salamun),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1941年生于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市,成长于斯洛文尼亚港口城市科佩尔。投身于诗歌事业之前,他曾是一位观念艺术家。迄今已出版三十多本诗集,被认为是中欧目前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国内外获得过多种奖项,还担任过斯洛文尼亚驻纽约大使馆文化专员。他的作品常常出现在各种国际性期刊上。已有四本用英语出版的诗集:《托马斯·萨拉蒙诗选》、《牧羊人,猎人》、《忧郁的四个问题》和《盛宴》。

戴维斯-翁蒂亚诺

罗伯特·孔·戴维斯-翁蒂亚诺(Robert Con Davis-Undiano),美国著名学者、教授。现为《当代世界文学》杂志执行社长。长期从事美国文学和文化、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和教学。在奇卡诺研究领域也有出色成就。主要著作有《天父传奇:在早期西方文化中阅读上帝-父亲》、《文化与认识》(与罗纳德·席莱弗和南茜·莫格勒合著)、《批评与文化》(与罗纳德·席莱弗合著)等。由他撰写的《当代文学批评:文学和文化研究》作为教科书在美国受到欢迎,多次再版。2008年10月,曾来北京出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当代世界文学》杂志联合主办的“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候选诗人名单(按中文笔画排序)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瑞典)

约翰·阿什贝利(美国)

罗伯特·勃莱(美国)

胡安·赫尔曼(阿根廷)

郑敏(中国)

绿原(中国)

菲利普·雅各泰(瑞士)

塔德乌什·鲁热维奇(波兰)

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候选诗人简介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1931—),瑞典诗人。用“精益求精”来描述他的诗歌创作和质量,再合适不过了。他的诗是“以少胜多”的典范。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仅仅发表了一百多首诗作,却足以让他享誉全世界。他要求自己做一个诗歌的禁欲主义者。如此,他写下的诗言简意深,富于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气息。连布罗茨基都承认:“我偷过他的意象。”主要诗集有《十七首诗》(1954)、《途中的秘密》(1958)、《野蛮的广场》(1983)等。

约翰·阿什贝利

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1927—),美国诗人。作为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阿什贝利自20岁前后步入诗坛以来,见证、参与并推动了美国后现代诗歌的发展。他的诗歌,富于强烈的反叛精神和创造意识,跳跃性很强,意象充满断裂。他想用诗歌的“支离破碎”来暗示世界的混乱。已出版诗集《一些树》(1956)、《网球场的誓言》(1962)、《三首诗》(1972)、《凸凹镜中的自画像》(1975)等二十余部。1975年获美国图书评论奖。1976年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图书奖。1985年获波林根诗歌奖。

罗伯特·勃莱

罗伯特·勃莱(Robert Bly,1926—),美国诗人。作为美国“新超现实主义”的领袖人物,勃莱坚决主张诗歌应该回归更为隐秘、更为本真的生命世界,应该具有深层意象,以恢复人与自然的联系。他的这一主张极大地冲击了保守主义诗风,为美国诗坛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他也因此成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勃莱受到过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我们在他的诗作中能明显看到这种影响的印记。主要诗集有《雪地里的宁静》(1962)、《身体周围的光》(1967)等。

胡安·赫尔曼

胡安·赫尔曼(Juan Gelman,1930—),阿根廷诗人。1954年,与友人合作创立诗歌团体“硬面包”。赫尔曼的人生道路十分坎坷。阿根廷军政首脑曾联名签发对他的驱逐令。1983年12月,阿丰辛政府结束了军事独裁,但赫尔曼依旧没有被接纳。许多作家对赫尔曼进行了声援,其中包括马尔克斯、略萨和帕斯。1988年1月,他终于合法地回到阿根廷。赫尔曼的诗集有《关系》(1973)、《如果温柔地》(1980)、《狄巴苏》(1994)、《值得》(2002)和《故国将是》(2004)等。1997年获阿根廷国家诗歌奖。2000年获胡安·鲁尔福文学奖。2005年获索非娅王后奖。2007年获塞万提斯文学奖。

郑敏

郑敏(1920—),中国诗人、翻译家。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6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英美文学。1949年出版《诗集:1942—1947》,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郑敏善于运用写实的手法,从鲜明的形象提炼出深刻的思想,让感性呈现智性的光芒。郑敏的诗把具体的物象和丰富的想象融为一体,显示了深厚的知性与语言的功力。主要诗集有《诗集1942-1947》(1949)、《寻觅集》(1986)、《心象》(1991)、《郑敏诗选1979-1999》等。

绿原

绿原(1922—),中国诗人、翻译家。“七月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4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童话》。1949年后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编辑出版工作。绿原的诗歌生涯是坎坷的。他的诗歌,风格深邃圆融,意象富于哲理,语言凝炼流畅。已出版诗集《又是一个起点》、《人之诗》、《另一支歌》,诗话集《葱与蜜》,散文集《离魂草》、《非花非雾集》等几十部作品;另有译著《叔本华散文集》、《黑格尔小传》、《德国的浪漫派》等。译著《浮士德》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1998年获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环奖。2003年获国际诗人笔会“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菲利普·雅各泰

菲利普·雅各泰(Philippe Jaccottet,1925—),瑞士诗人。1953年以后,他一直过着隐士般的生活。雅各泰被认为是当代最优秀的法语诗人之一。他的诗凸现了当代法语诗歌的一个重要侧面:简洁、内敛、幽秘。“简洁”指他的笔触,“内敛”指他的诗情,“幽秘”则指他的心灵。他倾听并领受大自然的启示,用朴素清亮的词汇,勾画出了敏感不安的心灵图景。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把荷马、歌德、荷尔德林、里尔克等诗人的作品译成法语。已出版《云下的思想:诗篇》(1983)、《许多年之后》(1994)、《诗》(1997)、《在冬日阳光照耀下》(1997)等二十余部诗集和随笔集。

塔德乌什·鲁热维奇

塔德乌什·鲁热维奇(Tadeusz Rozewicz,1921—),波兰诗人。他提倡并实践着一种与传统诗歌背道而驰的诗歌:以理性替代感性,以逻辑替代想象,以洗练、经济到极致的文字替代纷繁的韵律和意象。他称这样的诗为“反诗”。他的诗歌让我们领略到了真正的朴素:摈弃过多的手法和技巧,剔除华丽的辞藻,几乎全是日常生活的“平凡写照”。已出版《不安》(1947)、《绿玫瑰》(1961)、《永远的片段》(1996)等几十部诗集。

猜你喜欢
青海湖青海诗人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青海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诗人”老爸
愤怒
资讯
踏浪青海湖
游青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