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发展走向

2009-10-28 07:01
学理论·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军事战略北约军事

刘 江

摘要:自1991年俄罗斯联邦成立以来,俄罗斯军事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经过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以及现在梅普组合执政三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根据俄罗斯2009年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不久俄罗斯将出台新的军事战略,回顾以往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历程,可以预见新军事战略的基本走向。

关键词:21世纪;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

中图分类号:E0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041—02

进入21世纪俄罗斯在继承前苏联军事战略遗产过程中,根据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对军事战略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军事战略凸现灵活性与务实性。2009年5月12日梅德韦杰夫颁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为军事战略新一轮调整指明了方向。

一、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演进轨迹

2000年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普京针对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有效的保护了国家利益,确保了国家安全。普京时期(2000—2008年)俄罗斯军事战略做出了两次调整。

(一)普京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第一次调整

该阶段俄罗斯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2000年普京签发总统令先后颁布了《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指导俄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从宏观上确立了新世纪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框架,并对于叶利钦后期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做出了修正,反映了普京对于俄罗斯军事战略新的思考。

(二)普京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第二次调整

该阶段俄罗斯奉行“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2003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的构想文件,标志着俄军军事战略的新调整拉开序幕。该文件颁布后,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指出,该构想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威胁判断、军事力量的建设等方面做出的补充。①2004年2月俄军举行了“安全—2004”战略核演习,巴卢耶夫斯基宣称,“我们现在这样表述武装保卫俄罗斯的主要组织原则: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这标志着俄罗斯军事战略已实现从“积极的现实遏制”战略向“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的转变。

二、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动因

(一)因应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遏制

战略遏制是指美国利用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俄罗斯进行战略包围,企图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成功地战略遏制,将苏联拖入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中,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彼此拥有了更多的共同安全利益,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价值追求。然而,美国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在美国看来,俄罗斯拥有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以及对大国地位的执著追求,这些都是俄罗斯军事上再次崛起的有利条件。美国对于这样一个国家“既要寻求合作,又要谨慎防范,防止出现合作方法本身不能阻止未来冲突的可能性”。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俄罗斯几度沉沦后,都实现了再度的崛起,要延缓俄罗斯崛起的时间和幅度,就必须从外部环境加以限制。进入21世纪,美国对俄罗斯战略遏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部署导弹防御系统。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对抗苏联开始研发导弹防御系统。苏联解体后,美国并没有停止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反而加快了研发的力度。经过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的大力推动,到目前为止,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已发展成为了具有攻防兼备能力的战略性武器系统。一旦在全球完成实战化部署,将打破美俄间“确保相互摧毁”的核平衡,极大削弱俄罗斯的战略威慑能力,确立美国对俄罗斯在常规军事力量和战略核力量上的“双优势”地位。

(二)缓解北约东扩带来的安全压力

缓解由于北约东扩带来的地缘安全压力是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直接动因。北约是西方在冷战时期为对抗华约而成立的军事联盟。华约解散后,中、东欧各国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纷纷要求加入北约,寻求安全保障。与此同时,为了巩固冷战成果,添补苏联解体后在东欧留下了“地缘政治的真空”,在美国的大力推动和中东欧国家的“紧密配合”下,北约于1999年和2004年成功实现了东扩,2009年4月1日北约又将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吸纳为成员国。从地缘战略环境的角度看,北约东扩进一步恶化了俄罗斯面临的安全环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西部就失去了约2000公里的战略防御纵深,北约两次东扩后,对俄罗斯形成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战略防线,北约的前沿部署向前推进了近800公里,“飞地”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西部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圣彼得堡直接暴露在北约的军事压力下。这对于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由于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没有签署《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这就意味着上述国家部署任何武器都将不受到限制,一旦北约在上述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那么俄罗斯的整个西部地区将处于北约监控之下。俄罗斯前外长普里马科夫指出:“俄罗斯不能接受北约扩展的做法,不是因为俄罗斯有否决权,而是因为俄罗斯必须在恶化了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捍卫自身的利益”。

(三)适应国家安全战略做出的调整

在安全理念上,确立了以“突出欧洲、东西兼顾、稳固周边”为核心的新欧亚主义为国家安全战略新的指导思想。“突出欧洲”就是以融入欧洲为重点,俄罗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欧洲。欧洲文明是世界先进文明的代表,只有融入了欧洲,俄罗斯才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强国。2002年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坚定地表示我们在欧洲的优先方向”②。“东西兼顾”就是东西方并重,利用地跨两大洲的优势吸取东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建立稳定的东部安全环境同时借助正在崛起的亚洲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实现纵横捭阖。“俄罗斯既是欧洲国家,又是亚洲国家。我们既对欧洲务实主义,也对东方的智慧给予应有的评价”③。“稳固周边”就是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一体化建设,重新确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为俄罗斯的发展创造安定的周边环境。2000年版《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指出:“与独联体各国进行有效的协作是俄联邦军事安全保障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战略方向”。

在安全目标选择上,重振大国地位。确立正确的安全目标始终是国家安全战略首要解决的问题。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是战略指导者在国家安全战略实施中所要达成的最终目的,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对国家面临的形势及肩负任务的基本判断,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一种没有目标的战略也不是真正的战略,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牵引行动而已”④。无论是普京执政时期,还是现在梅普组合执政时期,俄罗斯从未放弃对世界大国地位的追求,将其做为战略目标,体现出了俄罗斯安全战略的务实性,因为目前“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甚至三流国家的危险”。

在安全手段选择上,强调军事手段的运用。战略手段是战略指导者根据战略目标对战略力量的运用方式。英国著名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指出:“战略能否获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对“目的”和“手段”(工具)能否作精确的计算,能否把它们正确地结合起来加以使用”⑤。国家安全战略实质上就是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与手段的有机统一体,只有将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护国家安全。俄罗斯是一个有着尚武传统的国家,从彼得一世改革开始,几百年来俄罗斯都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强大首先要有强有力的军队做保障”。2009年5月12日,梅德韦杰夫批准的《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再一次强调,必须依靠本国武装力量捍卫国家利益。目前,俄罗斯综合国力尚处于恢复期,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俄罗斯要重振大国地位需要倚重强大的军事力量。

三、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发展走向

2009年5月12日,俄罗斯颁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不久后俄罗斯将出台新的军事战略,这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梅普组合执政时期出台的指导俄军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奉行“非对称回应”的军事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指导军事斗争全局的原则,它明确了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及军队建设的方向。9·11事件后,美国的军事战略做出了重大调整,战略目标从冷战后防范其他大国崛起,维护自身超级大国的地位向打击恐怖主义,维护本土安全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弱俄、削俄的既定方针并没有改变,在伊拉克战场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后,美国立刻加大了对俄的战略围堵。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战略态势,梅德韦杰夫将汲取了苏联时期实施“对称回应”战略方针时的经验教训,将以“非对称回应”的战略方针回应美国的战略进攻。俄罗斯著名军事理论家安德烈·科科申指出:“非对称回应的实质,首先是在还击中有能力给对方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梅普组合将实施的“非对称回应”战略方针就是避免在军事领域与美国展开全面的军备竞赛,而是加强在战略核力量、航空航天等俄罗斯具有优势的领域建设,保持与美国的战略平衡。

(二)按照均衡发展原则建设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建设是实现军事战略目标的实践环节,是战略决策、战略指挥的落脚点,是军事战略对抗的直接形式。军事力量的构成要素有很多,包括核力量、常规力量、后备力量等等。军事力量的建设实质上就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需求,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战略利益的最大化。2009年俄罗斯新国家战略强调,要完善体制编制,在保证战略核力量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常备部队建设。可以预见未来梅普组合对军事力量建设将坚持“均衡发展”的方针,强调以核力量为基础,把常规力量作为实战的手段,实现“威慑”与“实战”相结合,确保俄罗斯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三)深入推进独联体军事合作一体化

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在制定过程中都会受到不断变化发展的因素影响,如:国际战略形势、国内政治发展等。在考察各国军事战略的调整过程会发现除了受到这些不断变化发展的因素影响外,还有一个相对的稳定因素始终影响着军事战略的调整,这个因素就是地缘的因素。独联体各国位于俄罗斯的西部和南部地区,既是俄罗斯的战略边疆,又是应对北约东扩的战略缓冲区,对于俄罗斯而言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传统利益区,处于军事战略部署的优先方向。梅普组合的新军事战略必将体现出对于这一地区的关注,通过大力推进独联体国家快速反应部队建设、防空一体化等措施推进军事合作的一体化进程,实现俄罗斯军事上主导独联体事务的目的。

注释:

①《俄罗斯频繁军演检验改革成果》,李大军,解放军报第九版,2003年12月15日。

②《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622页。

③《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111页。

④丹尼斯·德鲁、唐纳徳·斯诺著,《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王辉青等译),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

⑤《战略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利德尔·哈特著,战士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450页。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军事战略北约军事
走向北约?
利德尔·哈特“间接路线”战略析论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表
毛泽东与东北抗战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
美国新军事战略瞄准中国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