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运开幕式中的儒家文化

2009-10-28 07:01罗小岑
学理论·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礼乐儒家文化

罗小岑

摘要:奥运开幕式向世界人民讲述中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以绘画长卷为线索,以美学写意精神展现了东方文明的底蕴,绚烂的色彩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富有创造性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等,无不闪烁着中国儒家文化的光辉。

关键词:奥运开幕式;儒家文化;礼乐;和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067—02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那是一个万众举目的时刻,那是一个历史的时刻,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北京,那夜的天空,北京最美。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奥运开幕式不只是各种仪式化元素的集合,它超越了体育的意义,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向世界分享他们故事的契机,而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也是面向世界人民,尤其是我国人民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实现文化整体提升的过程。那个不眠之夜, 透过绚丽的烟花,我们看到了中国灿烂辉煌儒家文化的影子。以下是笔者从儒家文化“礼乐”、“和”的角度浅谈奥运开幕式中的儒家文化。

一、礼乐

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以礼乐教化学生。礼是儒家崇高的思想,也是治国的方略。孔子说过“上好礼,则民易使也。”《礼记》是儒家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儒家文化崇尚礼,因为礼是治国安邦的需要,有利于维持等级制度、社会关系制度;礼是个人立身修养的需要;礼也是怡情审美的需要。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音乐。古代的音乐有“宫、商、角、徽、羽”五音,其中五音代表着不同的内容。五音不能乱,不能缺,否则就不和谐。音乐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一致,我国在重要的仪式上都要奏乐,这项礼仪制度从古代一直沿用下来,至今也是如此。

记得我们的奥运开幕欢迎仪式是从烟花的燃放、2008名古装乐手击缶倒计时开始的。我国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北京这个既古典又现代化的城市、表达全中国人民对来自世界各地所有热爱友谊与和平、热爱体育的朋友们最真挚的欢迎之情。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几千年来不仅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烟花的燃放是我们表达庆典的一种传统仪式。29个烟花的足迹,在北京的上空响亮起来,一步步迈向鸟巢。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向北京鸟巢走来,途中有过艰辛,但是我们终于迎来了百年的奥运之梦。我们独特的的欢迎仪式,也是儒家礼的表现。

说到我国古代的乐,便自然离不开古琴。擅长“琴棋书画”,是古代儒家文人雅士的标志之一。奥运开幕式中古琴的表演,由陈其钢作曲,陈雷激演奏,深沉蕴藉、潇洒飘逸。那是一张1000多年前的古琴,太古遗音。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品格高雅。“琴者,乐之统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五幅中国长卷画,配以演员们的古典舞,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乐之邦的盛世气象。第一幅是《游春图》,画于距今1300多年前的隋唐时代,画中展现的是人们踏青游春的情景。第二幅是距今1000多年前宋朝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第三幅《大驾卤簿图》描画了元代宫廷仪仗和车骑的宏大景象。第四幅是明朝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生动地表现了射箭、蹴坨、马球等当时的体育活动。第五幅则是清朝的《乾隆八旬万寿图卷》,再现了当时的乾隆皇帝寿辰庆典的豪华场面。

开幕式现场用三种语言做解说,依次是法语、英语、和汉语。我们的国语——汉语排在最后。刘欢和外国女歌手的同台合唱,以及运动员的入场顺序,中国队最后一个入场,这些虽然都是小细节 ,但也体现了我们传统的礼仪谦让的美德。烟花将天空绚烂得如此美丽,会馆场内载歌载舞,盛况空前,国家元首齐聚一堂……无不表达了我们作为东道主的国家用真诚浓重盛大的待客礼仪迎接神圣的奥林匹精神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

二、和

“和”,在《中庸》中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汉代董仲舒曾说过“夫德莫大于和”。德以和为高,道以中为正。儒家提出用中和之道治理天下,用中和之道养身。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不同事物之间彼此为“他”,“以他平他”即把不同事物联结在一起。不同事物相配合而达到平衡,就叫做“和”,“和”才能产生新事物。”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等等,即表现了这一价值趋向。“和”的基本精神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和”是指通过共同的理想和相互沟通,达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类未来社会能够共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我们再看开幕式活字印刷的表演。表演者先写出一个中国古代的“和”字。然后变换另一个中国古代的:“和”字。最后是一个现代的“和”字。三个“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和儒家思想:“和为贵”的重要理念。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和谐观,历史悠久、传统优良。中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汉字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独特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和为贵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和谐”观,十分丰富。《论语·述而》中记述了孔子弟子有子的一句话:“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原意是指典章制度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珍贵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也是儒家和为贵思想的体现。

我们看到的一个画面就是,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读书场面,弟子们手持竹简。古代的书是用竹片串成,文字刻在竹片上。竹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而《论语》一书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儒家学说的经典代表著作。儒家把学习作为君子一生不懈的追求,其中的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现了儒家文化倡导的和平,团结与友谊的主题。

再看画面用线条的形式表现长城,简洁而鲜活。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桃花朵朵开,浪漫、写意、唯美,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共筑和平世界的美好愿望。画面《丝路》的表演表现的是中国古代陆地与海洋中的两条友谊纽带。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景象。广交朋友,互通有无,互相学习,礼尚往来。中华民族热情友善的特质古已有之,两条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印证。

2008名演员完美的表演,配合之默契,表现了表演者团体内部之间的和;56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少年儿童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入场,代表着我们民族间的和;2008张笑脸符号,不分国籍肤色,和颜悦色的笑容,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表达了国际间的和;飞人在太空行走,强调人与宇宙,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奥运精神的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与竞争。

三、儒家和谐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契合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显然通过一次奥运会,我们不可能将整个中国文化展现给世界人民。北京奥运会将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展示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中国文化中的礼乐,重和,求同存异的思想,就是肯定事物的多样性,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容纳不同的意见,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向来宣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和平友谊。这一点上,我国的儒家文化是与奥林匹克精神契合的。

和谐精神使得中国文化表现出温良、和平、容、宽厚的特质,这种特质与《奥林匹克宪章》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以及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为特色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完全契合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可找到共同点。中国文化在强调自强的同时,还强调厚德载物,强调中庸和谐,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当我们看到美丽的飞天把闪光的奥运五环托起在北京的夜空,点亮了那晚北京的夜色,同时也点燃了每一位来自世界各地热爱和平、热爱友谊、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人心中跃动的激情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奥运五环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儒家文化闪耀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滕贞甫.儒学笔记[M].上海: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

[2]聂振斌.儒学与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3]周桂钿.中国儒学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8.

[4]郭金彬,徐朝旭.构建和谐社会与哲学理论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礼乐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礼乐文明的确立(部级优课)
情繫桑梓 积极捐赠防疫物资
情繫桑梓 积极捐赠防疫物资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培育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