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党员权利要从基层党员民主生活会开始做起

2009-10-28 07:01樊玉枝
学理论·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保障

樊玉枝

摘 要:基层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一项重要组织制度,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基层党员民主生活会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发挥普通党员先进性作用,实现和保障普通党员权利的基石。本文从基层党员民主生活会的现状分析入手,强调要通过开好基层党员民主生活会,保障党员各项权利的充分行使,从而更好的调动广大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党的先进性得到更广泛的发挥。

关键词:民主生活会;党员权利;保障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106-02

要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就必须要有效保障党员权利,二者之间是互为前提的关系。在保障党员权利问题上,我党已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且实施效果很好。为了更好地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本文认为,还应从基层党员的民主生活会开始做起。通过开好基层党员民主生活会,让基层普通党员也能充分行使权利,从而更好的调动广大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党的先进性得到更广泛的发挥。

一、基层党员民主生活会现状

《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基层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一项重要组织制度,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基层党员民主生活会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发挥普通党员先进性作用,实现和保障普通党员权利的基石。但现如今,基层党员民主生活会的现状令人担忧,其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第一,背离民主生活会主题,使民主生活会名不符实。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党员干部提高个人党性觉悟的重要机会,是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场所。定期召开的民主生活会,是以制度形式督促每个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履行党员职责,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会议形式。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许多基层组织将民主生活会开成了经验总结会、行政汇报会、工作安排会、理论探讨会,严重误导会议主题甚至背离会议主题,使民主生活会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是民主生活会名不符实。

第二,重视数量轻视质量,使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由于民主生活会是一种制度设计,各级领导对会议召开的次数都有具体的要求,有些党组织在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就只注重开会的次数是否符合上级领导的要求,而对开会的质量重视不够。一是会前准备不足临时应付,导致会议针对性不强,思想碰撞不够,不能形成思想共识。二是会议主题不集中,党内民主生活会“生活化”。大家聚在一起天南海北、漫无边际地神侃,生活会变成了“大杂烩”,变成了大家谈天说地的“故事会”。

第三,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受到挑战。有些基层组织在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只注重形式,走过场。对开会的内容和所达到的目的重视不够。突出表现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力,问题找不准,就更难说真正的解决问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问题上存在着站在个人利益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敢批评;不讲原则,淡化是非,不愿批评;用“表扬和自我表扬”代替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问题。

二、开好民主生活会对保障党员权利的意义重大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民主生活会作为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反映了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原则性,同时还检测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成员的科学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环境的能力。这是因为党内民主生活会侧重于思想交流和反映内心世界的真切感受,用“心”说话,心灵相通,才会心心相印。只有用科学的思想理论,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健全的人格心态,去打开党员内心深处的大门,才能获得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最真实最直观的思想动态。可以说党内任何形式的会议,都不具有像党内民主生活会这样强大的内心震撼力和潜在的思维开发力。正因为如此,党内民主生活会才具有坚强的生命力,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开好民主生活会,保障党员的意见保护权。意见保护权包括利益受尊重权、批评权、先言负责权。利益受尊重权,即尊重和保障党内少数不同意见的同志的民主权利。这是党员对党的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党组织对每个党员负责的一种表现。在民主生活会上要给每个党员以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包括不同意见,不能不让持不同意见的党员说话,更不能对之进行打击报复。批评权即允许每个党员真实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批评和反对的意见。民主生活会要克服只有一个声音的现象,会议的组织领导者要有博大的胸怀,要以真诚的态度疏通民主监督的渠道,热心、耐心、真心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要引导和鼓励党员群众消除顾虑,畅所欲言,敢提敏感问题,敢说真话,敢大胆批评。先言负责权即免除党员保留意见范围内的决策责任,但不免除其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发生偏差的行为责任。先言负责权是对以上权利的有效保障。

第二,开好民主生活会,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参与权和建议权有两个假设性前提,或者说是行使要求。一个是程序前提。行使参与权必须在党的会议上展开,行使建议权必须通过组织正当途径提出。一个是实体前提。不得违反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得破坏党的团结统一,不得涉及组织安全、组织秘密、人身攻击等事项。对于参与权和建议权的行使,组织应给予诚实信用与信赖利益保护:一是路径保护。程序渠道应畅通,具有真实性与确定性。二是激励保护。对于党员的建议和倡议,应当认真听取、研究,合理的应当采纳;对改进工作有重大帮助的,要给予表扬或者奖励。三是免责保护。对持不同意见的党员,不得对其歧视或者进行追究。四是信赖保护。对于压制党员,限制和阻挠对党的工作行使建议和倡议权的行为,要严肃处理。[2]

三、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对策

要开好民主生活会,作为民主生活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就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水平。民主生活会成员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增强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水平。

二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事实表明,只有民主生活会成员的责任意识强,民主生活会才能开得成功。反之,民主生活会就会流于形式。因此,强化责任意识,使每个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牢固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时时处处以人民的需要为第一需要,在重大问题和重大是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任,敢于正视批评和修正错误、缺点,就能有效地保障党员权利。

三是增强民主意识,扩大党内民主。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政治基础的主体,是权利与义务的主体,是决定党内大事的主体,当然也是党内民主生活会的主体。全体党员要以《党章》为准绳,遵循党员在党内人人平等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明了权利与义务的行为规范,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积极拓宽便于党员发扬民主的通道,努力提供履行权利义务的实践课堂,让党员在自我教育中,亲身体验党内民主的真实性,从而认真行使党员权利。

四是开好民主生活会,保障党员的监督权。监督权包括揭发、检举权和提出处分、罢免或者撤换要求权。由于在党员权利保障过程中,大多数普通党员总是处于被动的、劣势的地位,所以,行使监督权既要从实体和程序上防止对其他党员民主权利进行破坏,又不宜太过严格要求内容的真实性,只要行使的条件合规定、程序齐备,就不宜追究其内容不实在责任。在民主生活会上,既要鼓励党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又要党员有的放矢,将普通党员的监督权落到实处。

总之,民主生活会是与党员权利保障密不可分的,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对待民主生活会,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为普通党员权利的实现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2]敖建斌.构建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探析[EB/OL].http://www.cddsb.zyk.cdcity.gov.cn/wzgg/cddsb/cddsb-2007-nj2006-3110.html.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保障
关于互联网企业的主要风险隐患及针对性产品分析
商业健康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探究
大数据时代集团财务共享问题解析
影响警察职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因素探析
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让法律走进心灵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