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装饰性绘画构图

2009-10-28 07:01王文权
学理论·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装饰画构图

王文权

摘要:本文分析了装饰性绘画和人们常说的装饰画的区别,装饰性绘画的本质定位及几点体会:装饰性绘画作品注重画面上下左右间面积的经营,不去刻意追求画面的纵深立体效果;装饰性绘画在构图,完全凭借形式感所表现的美来打动、启示和熏陶观众,从而改变观众的审美观;构图往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了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构图法以及蒙太奇式的自由组合构图法;装饰性绘画在构图时,把空间美提到同形象美同等的高度一起研究,使形象适应空间,空间创造形象;装饰性绘画的构图,不仅要向传统学习,总结前人的经验,还要向生活学习,接受自然的启迪。

关键词:装饰性绘画;装饰画;构图;装饰规律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173—04

装饰性绘画是介于绘画和工艺美术之间的一门艺术,属于绘画的范畴,只是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一种甚至多种装饰画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具有装饰的美感或意境。

装饰性绘画从本质上讲是绘画的一种样式,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绘画[1]。由于其原本是依附于器物和建筑的一个画种,因此必须与装饰功能相适应并受到工艺材料和制作条件的制约。装饰性绘画借鉴和吸收装饰的形式美,赋予画面更多的装饰元素及形式的规律,创造出的一种理想色彩浓厚,主观意识突出的绘画形式风格[2]。具有画面简洁、色彩新颖、造型有趣的特点[3]。

装饰性绘画,全面总结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并将这种具有时代性与大众性的公共艺术上升到社会群体的、具有学术意义的层面,并有纯艺术的境界,从中寻求规律、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装饰性绘画和装饰画都是工艺美术和绘画相交融的边缘学科。但是装饰性绘画和人们常说的装饰画有三点根本区别。第一点是性质不同,具有审美与实用的功能属于工艺美术,而装饰性绘画服务于作者本体,属于绘画艺术;第二点是出发点不同,装饰画运用装饰味画面,表现积极、向上、欢快、神秘、浪漫的意境,主题为美好的人物或事物,极力避免消极的因素,是以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为主,本体服务于客体的。装饰性绘画的主题和意境的传达都是围绕着作者的思想,为艺术观念服务的,这种主题与意境并不一定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它以本体为主,客体服务于本体。第三点是目的不同,装饰画的目的是为了群众的,强调装饰意味,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强调与群众的关系,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群众的审美心理和需要。装饰性绘画的目的是传达作者的艺术观念和思想情感。

装饰性绘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国内外许多著述中都把用于装饰功能的绘画和壁画,如毕加索、马蒂斯、莫奈等人的作品及希腊瓶画、埃及壁画、敦煌壁画、日本浮世绘、民间年画等,列为绘画的研究范畴。装饰性绘画,从使用的绘画材料上来分,是我们熟知的那些画种,如油画、水彩、水粉、版画、国画、丙烯画、水墨画等等。[4]

装饰性绘画的构图、造型、色彩等组成要素中,构图是特定艺术作品产生的前提和过渡性的环节,对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起到重要作用。虽然构图是一种比较复杂而且难度较高的知识和绘画技巧,然而它又是绘画实践不可避免的,即使是一幅简单的习作,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构图问题。[5]在中国绘画中构图被叫做经营位置或章法与布局。这里仅就装饰性绘画构图谈几点体会。

一、装饰性绘画构图的体会——平面性

装饰性绘画构图的体会首先是平面性的,二维空间的样式成为绘画发源的首要样式,也是装饰性绘画的主要样式。如中国水墨画中的黑白布局,就是着眼于平面上的黑白分布。[6]

平面性,体现在装饰性绘画构图中,是用平面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物体的理解和感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再将作者的构思在平面上瞬间定格,产生二维画面上的多维感受,将本是三维状态的客观物体转移到画面上,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运用所学的作画技法诸如渗透法等,加强画面的层次和深度。

装饰性绘画构图,以平面性为前提,对画面上下左右间面积的经营,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因素决定的。

装饰性绘画构图的平面性体会,来源于装饰性绘画构图要适应装饰功能的需要。在构图时不能随心所欲,要依附于客体,求得和客体对象的统一协调。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到商周青铜器上的装饰,从西汉的画像石、画像砖到举世瞩目的敦煌壁画,可以发现装饰性绘画原本是依附于器物和建筑的,这就要求其与之相适应的装饰功能,依附于客体,求得和客体对象的统一协调。比如在壁画中,墙面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只有壁画的平面感,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定感,完整性。

装饰性绘画构图的平面性体会,来源于装饰性绘画构图在某些时候要受工艺材料和制作条件的制约。比如以大漆和蛋壳为主要材料,以镶嵌为主要制作手段的漆画作品,不擅长表现纵深层次,为了突出材料特点,在构图时就在平面经营上做文章。如广东蔡克振的《荷兰玉兰》,画面由前景台布、背景叶子、花、花瓶构成,将静物进行加工,在具象和抽象中大胆探索,化繁杂为简洁,化具象为抽象,化立体为平面,化不规则为规则,然后用蛋壳疏密不匀、厚薄不均地贴花瓶图案,厚漆画花,台布磨漆膜,背景撒箔粉,融汇传统漆艺中的填嵌、罩明的各种技法,吸收嵌、撒、画、罩、磨的髹饰工艺,巧用漆性的肌理,产生错彩镂金之美。

装饰性绘画构图的平面性体会,还表现在作者自觉的审美追求。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对客观对象的摹仿逐渐减弱,装饰性绘画构图追求作者主观思想、艺术观念的有效传达,强调美术的纯视觉性和形式感,平面性也成为作者的绘画追求。如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画面采用平面化的形体垂直线构图组织画面,将画中五位裸女形象分解为几何形体,带有醒目的边线和尖锐的边角。脸酷似非洲的原始面具,脸部表现带有埃及的特点:侧面的脸和眼睛;两个居中的形象都将手臂置于脑后,仿佛有传统绘画中的譬如维纳斯的影子[7]。

二、装饰性绘画构图的体会——形式美

装饰性绘画构图体会到形式美,形式是体现内涵的一种表象,内容必须通过特定的完美形式才能得以体现。一定事物的内容通过它特有的形式感完美而典型的表现出来,并引发人们的审美感受。

装饰性绘画构图绝大多数是借助于形式美来体现内容美,在无具体内容非主题的情况下,完全凭借形式感所表现的美来打动、启示和熏陶观众,从而改变观众的审美观。

形式美规律有许许多多的表现,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法则,但将其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变化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8]。为了取得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就要注意对比、均衡和节奏感。

装饰性绘画构图时要注意点、线、面的对比。点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密集成片而成为面。线既可以作为物象的边缘,也可以独立地表达一定的形象,例如线的直与曲,长与短。面的对比,在多数以圆作为环境的形象中,方形易突出;反之则圆形突出。点彩派的作品就是例子。

如修拉的《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小色点被仔细地排放在一起。慢慢地整张画的颜色就丰富了起来,轮廓、形式……要拼的图像也一点一点清晰明朗了。看修拉的画感觉很朦胧,好像人、静物、景物都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中。远看整体感强,走近看,又发现了很多色彩。整个画面生动有变化。

装饰性绘画构图的均衡感,是以重量来比喻物象、黑白、色块等在构图分布上的审美合理性。我们已经习惯于重力的平衡、稳定,在观察事物中要寻找最理想的视角和视域,反映在构图上就要求均衡。均衡是将图形分成数量各不相同的两组或多组,分别安排在作品的两边,使两边的数量不相等,但通过变化统一的手段,使两边的质量相等。均衡包括对称式均衡、非对称式均衡和运动倾向。

对称式均衡是将构图的图形以作品的中心为起点,向左右或上下做水平、垂直或放射状排列,使各边的图形数量和形状相等或相似。能给人以稳定感。如果画面主体是同类型的,均衡的方法就可以归纳为:色调的不均衡,可以调整形体大小进行补偿;形体的不均衡,也可以调整色调的深浅进行补偿。

非对称式均衡是一种感觉上的均衡。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判断画面上物象的实际重量,因为纯属心理意义上的重量,按照他在人物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大体顺序是以人为重,其次是动物、人造器物、植物、自然物质。从物理意义上,无论如何是不均衡的,因为树木无疑比人物重得多,但因为人物的重要性,所以感觉是均衡的。

运动倾向是有方向性的,人们观察运动着的物体,视点往往追随着其运动方向而略为超前,因而在构图中也往往需要在运动前方留有更多的余地。

三、装饰性绘画构图的体会——浪漫性

装饰性绘画构图的浪漫性体会,体现在散点透视构图和蒙太奇式的构图上。

散点透视构图就是画面没有固定的构成结构,其表现方法是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描绘同一个事物,将从各个角度所见到的形象结构一一列出来,形成散落的构图形式。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飓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法构图,作者带着观者遨游于北宋都城汴京的上空,俯视观看北宋首都汴京从城郊到城内在清明节这一天的繁荣景象。

蒙太奇,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在装饰性绘画中,就是把远景与近景、天空和地面、虚景与实景等等,都有机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穿越时空的人和事物表现在平面上。

当我们描述一个主题时,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例如:我们将母亲在煮菜、洗衣、带小孩,父亲在看报等镜头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母亲忙碌的感觉。

这种蒙太奇式的构图在我国的绘画史上很多。比如敦煌壁画《萨埵那太子本生图》用连环画的形式,将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有机地穿插组织在一个方形的单幅画面上,从离宫出游到收骨白塔为止,中间经历了舍身饲虎的高潮,以太子不断改变饲虎的方式,来突出其自我牺牲的决心。

四、装饰性绘画构图的体会——空间美

装饰性绘画构图体会到空间美的重要性,要处理好实体与空间的关系,使形象适应空间,空间创造形象。

中国传统绘画十分重视空间美,提出“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摆实就是布虚,布虚就是摆实”、“落墨处黑,着眼处却在白”等见解。

装饰性绘画中,“黑白”处理就是实体和空间的关系。空间感受,画面“黑白”的分配的多与少在视觉心理上有反映。实体黑多于空间白,使人感到画面充实饱满,同时也有紧迫、压抑感。白多于黑,会使人感到轻松、自由,也会有空旷、冷清感。黑、白、虚、实均衡,会给人一种安逸、平稳的感觉。反之,也会减弱气势,琐碎凌乱。

如左图,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构成第8号》,画面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在画面中运用点、线、面和单纯平整的色彩穿插表现构成,表现画家的思想感受,画面反映出强烈的装饰意味,是一幅装饰性绘画作品。

若把画面二度空间的实体形象看作正空间,那么非实体部分的组合就叫负空间。正、负空间共同构成了整个画面,正负空间的运作环节就为空间分割。

装饰性绘画构图画面通常由主体、陪体、环境(分前景和背景)和空白组成。空间美体现在空间分割上,使各种画面成分占有合理的位置,同时使之有主有次,相互关联地构成一个整体。空间美要求运用黄金分割率,利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和空白的留取。

装饰性绘画构图的空间分割有很多,其中多数是依靠大结构线的变化和所划分的不同形状或面积来区别。常用的样式有以下几种:平行线构图、交叉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折线构图、弧线构图、S线构图、金字塔构图、圆形构图、涡形构图和组合式构图。[9]

平行线构图,用水平线或用垂直线构图,主要表现平静、安详的题材。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交叉线构图,画面由十字形或X形构图,主要表现永恒、稳定的内容。

对角线构图,画面以斜线为主,可以表现强烈的运动感和速度感。

折线构图,画面以Z线为特征,可以预示运动的爆发和情节的曲折。

弧线构图,画面弧线向上,表示上升的主题。弧线向下,表现下降的趋势。

S线构图,表现情节或运动的延续和疏缓。

金字塔构图,多表现稳定的题材,特别常见于肖像作品。

圆形构图,可以表现循环性情节或主题的圆满性。

涡形构图,是一种强烈的运动形式,给人以离心力的感受,多表现激烈的场面。

组合式构图,是将两种以上的构图形式,组合运用在同一幅作品中,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和题材。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又有叫做为永恒的三角构图法。品字形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形状,像个品字。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

五、装饰性绘画构图的体会——生活性

装饰性绘画构图体会到生活性,不仅要学习传统,还要外师造化,以自然为师,向生活学习。

只有在不断向生活、向自然学习的过程中,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才能真正消化前人的经验,丰富前人的经验,发展前人的经验。

如东汉砖刻珍品《弋射收获画砖像》,是一幅具有生活性的装饰构图。四川成都扬子山汉墓出土。长45.8厘米、高40厘米、厚5.2厘米。砖刻分上下两层,上为弋射,下为收获。弋射描写的是射猎场面,隐藏树下的两猎手,张弓欲射,荷塘深处,一群鸿雁有的已飞起,有的振翅欲飞,情景紧张真切。收获描绘的是农家收割的景象。田间两壮汉挥舞着镰刀,三农妇俯身拾稻穗,后面一个挑水送饭的老农,刻画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歌颂了劳动。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明确提出“美是生活”。

生活是装饰性绘画构图创作的源泉,生活不仅孕育了艺术的内容,还孕育了艺术的形式。生活中、自然中处处有美,花朵的聚散,树枝的交织,阡陌的纵横,山峦的起伏,劳动的节奏,舞蹈的韵律等等。

装饰性绘画构图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瞬间,积累创作素材,提炼和升华,创出佳作。[10]

结束语

装饰性绘画在原始绘画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并流传至今。无论是西方装饰性绘画构图原理的对称与平衡、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还是中国绘画构图原理的布势与主宾、虚实与开合、呼应与藏露、疏密与穿插、题款与用印,都重视构图,体现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

装饰性绘画构图体会是画家绘画创作的人生历程中的发现,人们常有发现,时有参与。学画者更是应该孜孜不倦,一生求索,耗尽心血!艺术是允许偏执的,构图也是一样。构图是创造之作,装饰性绘画构图体会,撰文,也是领悟与继承,期望对专业人士有细微帮助。

参考文献:

[1]关岩.浅谈装饰画与装饰性绘画艺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2]陈圣谋.装饰画和装饰性绘画[J].美术,1985,(6).

[3]向磊.装饰画与装饰性绘画之比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装饰画构图
装饰画
作品赏析(3)
海洋世界装饰画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门神的造型研究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关于黑白装饰画的艺术魅力价值
保存乳牙的装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