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教法探索

2009-10-28 07:01韦秋杰雷炎炎
学理论·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中国文化教法

韦秋杰 雷炎炎

摘要:积极探索与实践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和亮点。本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中国文化》双语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双语教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相关内容的英语表达技能,进而传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教法;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194—02

一、引言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国外旅游者将不断地涌入中国,很多游客来华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观光购物,还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新世纪的旅游从业人员就肩负着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国外游客的光荣使命。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加强“中国文化”双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英汉双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使他们树立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从而为将来能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深厚的人文与英语语言基础。本文结合《中国文化》双语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双语课堂教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相关内容的英语表达技能,为构建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双语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国文化》双语教法的实施

教学方法的含义从广义上理解为:对于实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切手段和途径;从狭义上理解为:是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包括内含的和外显的动作)。[1]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为了突破双语学习难点、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培养他们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我们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注重优化每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策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提高了双语教学的实效性。主要运用了诠释法、对比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背诵法。

(一)诠释法

何谓诠释法?诠释法,可以理解为在双语教学中阐述和解释概念术语、专有名称等的教学方法。很多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历史事件、现象、约定俗成的概念术语,往往较抽象,仅仅运用简单的英译很难阐述清楚其中文化的内涵,就很有必要辅以教师的中英文进一步阐释。

例如,学习到“Chinese Food and Drink”(中国饮食)内容必然涉及很多带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菜系、菜肴。这里以“Beggars Chicken”(叫化鸡)为例。

教师先导出八大菜系中浙菜的典型菜系的名称:

Typical courses of Zhejiang Cuisine are“West Lake Fish”,“Longjing Shelled Shrimp”and“Beggars Chicken”.(浙菜的典型菜式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和“叫化鸡”。)

再接着补充讲述“叫化鸡”的缘由:

“Beggars Chicken”baked in lotus leaves in a clay pot.Legend has it that a Hangzhou thief invented“Beggars Chicken”.As t he thief had no stove,he wrapped the stolen bird in clay and baked it in a hole in the ground.(“叫化鸡”用荷叶包裹,糊上稀泥在炭火中烧制而成。据传为杭州的一个小偷所创,因为没有锅灶,他便把偷来的鸡糊上泥,塞入挖好的洞中,烤熟后食用。)

使用诠释法主要是为了较流畅地用英语解释中华文化重要的专有名称、概念术语,对于在阐述过程中出现的英文较难表述的词汇、语句等内容,要用中英文结合交互诠释为妙,先用英文解说,然后加以中文解说才可透切,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及掌握知识。

(二)对比法

在《中国文化》双语教学中,哲学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既重要又难理解,用英文表达更不容易。如宗教在世界舞台上一直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很多来中国的游客本身就是教徒,他们在旅游的同时也想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因此,为了突破学习难点,增强理解度,我们运用了纵向或横向比较的方法:针对“Religions in China”(在中国的宗教)、“Chinese Classic Philosophy”(中国古代哲学)内容,教师指导并协助学生绘制英汉对照表,将宗教内容中的对应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分别从Characteristics特征或Essence本质、Literary Inheritance经典、Doctrine教义、Cultural Relics文化遗址、Main Influence主要影响或Values价值等方面对在中国盛行的“Buddhism”(佛教)、“Taoism”(道教)进行纵向比较,这样就既加深了学生对宗教文化的理解,也使他们巩固了对宗教文化要素的英文表达;另外,还可以从多方面对“Confucianism”(儒教)与“Christianity”(基督教)进行横向比较,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教学和思考,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中国的核心文化与西方的主流文化的特征和影响,这对于学生能向外国人更准确的解释本国的文化,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可以取得相互之间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之中,让学生通过视、听、说和表演,主动地、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的和谐发展。由此,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事物和文化的能力,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的文化情景里,开展一系列课堂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景或模拟情景中锻炼、强化运用语言知识和获得语感的能力。如采用多媒体课件为背景进行口头陈述、角色扮演、面对面的交流等。在内容与形式上选取以名胜古迹、文化习俗、风味饮食、方物特产等为主题,使学生深受母语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地他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进一步升华。

以“Chinese Crafts”(中国工艺)这部分内容为例,可设计以主题为“Shopping in China”(在中国购物)的活动,布置学生根据相关材料编成模拟情景对话进行表演:在中国工艺品店里,一组学生分别扮演成导游、店员、来自欧美的游客A、B、C、D角色,“店员”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外国游客”介绍绚丽的“Chinese Knots”(中国结)、“Paper cuts”(剪纸)、“Cloisonners”(景泰蓝)、“Embroidery”(刺绣)等旅游品牌,“导游”在一旁协助解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训练口语,把握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技巧,同时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创新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游戏法

双语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双语课与母语授课不同,外语作为媒介语难免会使学生产生紧张、畏难情绪。因此,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缓解学生的忧虑情绪,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在课堂上可结合相关中国文化主题,设计一些英文词汇小游戏,诸如采用word puzzle(猜字谜。即根据提示填上正确的答案)、word crossroad(纵横字谜)、“英文词汇抢答”、词汇竞猜(一小组成员用英文阐述某个中国文化概念术语的特征,另外两个小组成员快速、准确说出相应的英文名称)等方式。游戏法的运用顺应了旅游专业学生活泼、好表现的性格特点,能够激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培养了学生记忆中国文化词汇的能力以及加深了对中国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背诵法

背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求学途径,也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外语学习方法。研究者发现,通过背诵能够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培养良好的语感。[2]而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中全部地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作为教学的媒介语言,来进行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实施双语教学应将学习学科和英语两方面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借鉴背诵法同样可以促进双语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背诵方法可以多样化,如模仿情景背诵法、关键词提示背诵法、利用电教设备创设情景背诵法、以译促背法等等。[3]尤其运用情景背诵法效果更为明显。情景背诵法是指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对双语教学的辅助作用,有目的地给学生营造一种融视、听、说等感观效应于一体的直观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背诵的兴趣、习惯与积极性。为实施情景背诵法提供的中国文化双语资源丰富多样,如CCTV9(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Around China”(中国各地)、“Culture Express”(文化报道)视频节目,和双语书籍(如《中外文化导读》、《英语畅谈中国文化50主题》)相配套的MP3、VCD等,这些生动形象的视听媒体成为学生进行模仿、朗读与背诵、训练的最佳材料,使学生能达到发音准确、语调正确地表达中国文化词汇、短语、短文。

此外,为了保持学生的背诵兴趣及持续,提高背诵的效率,要注意背诵方式的有效灵活,可以由个人、或两人、或小组进行,安排在课堂内外进行均可;背诵的材料可以编成中国文化双语词汇表、文化主题对话练习、导游解说词等形式;背诵也可以结合对比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其它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以增加背诵的趣味性和交际性。而通过反复背诵,日积月累,逐渐地学生就能流畅、准确规范地表达中国文化内容,这样就会增进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以展示才华的愿望与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英汉双语表达能力。

三、结语

如今,“双语教学”在我国各地、各个层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积极探索与实践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和亮点。然而,正如专家们曾指出的那样,“双语教学”热潮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双语教学对我国的民族语言和文化可能会带来一些冲击和影响,从而造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遗失。”[4]因此,在新世纪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加强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成为即时之需,将有利于主动把我们灿烂的文化传播出去,使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接轨,进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丁征霖等.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2-14.

[2]陈萱.对背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地位的理论思考[J].江西外语教学研究,2004,(1):31-32.

[3]王静.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的输入与输出[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52-53.

[4]许克琪.“双语教学”热中应关注中华民族文化遗失问题[J].外语教学,2004,(3):87-89.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中国文化教法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