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

2009-10-28 07:01吴荣秀
学理论·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误区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吴荣秀

摘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将追求最大利润作为企业的中心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面临的诸多误区,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不断弱化。这势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积极思考对策,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和互动机制,让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重新焕发活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220—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误区和对策,对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有着重大意义。在此,笔者略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原因

近几年来,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在部分企业,由于一些同志的认识的误区,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误区一:思想政治工作“无利可图”。在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占用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难免会与生产经营工作相抵触。因此,部分同志认为企业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多赚钱、职工多实惠才是“硬道理”,搞思想政治工作既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又要“投入”,是 “无利可图”的事情。因此,部分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会走过场,应付了事。这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仅停留在“开开会、发发文、谈谈心、搞个活动”等表面形式上。

误区二:思想政治工作“无关紧要”。在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如果离开思想政治工作,职工的思想难以统一、力量难以凝聚、积极性难以调动,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受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驱动,对企业发展的评价片面放在经济指标上,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游离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外,自成体系,和生产经营形成“两张皮”。

误区三:思想政治工作“无需专职”。一些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还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人人都会做”的观念。因此,在政工干部队伍的配备上随意性较大。在部分企业,根本就不存在政工部门,政工干部大多兼职着其他工作,还存在着兼而不管的现象。政工队伍的薄弱性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误区四:思想政治工作“与己无关”。有些人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仅仅理解为“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把工作对象局限于“有思想问题的人”,认为自己做好了本职工作,只要思想没问题,搞不搞思想政治工作“于己无关”。这使得企业政工人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子越走越窄,效果也越来越差。

误区五:思想政治工作“无所作为”。教育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效,再加上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难以量化性和主观评价的随意性,导致部分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无所作为、费力不讨好”的想法。在这种思想认识的作怪下,企业政工人员往往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对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主动研究的积极性,工作思路不清,方法单一,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不高,作用不明显。

二、消除认识误区的对策

要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开展,并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要加快消除上述认识上误区,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构建起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是消除认识误区、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因此,要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开展,并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责任制。思想政治工作抓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为、有位。事实证明,领导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企业就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反之,企业管理混乱,人心涣散。因此,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责任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负全责;分管领导指导对应职能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负分管责任;企业政工部门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落实责任。同时,在中层管理部门,大力推行“一岗双责”,要求部门负责人既抓业务工作,又要负责本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责任的层层落实,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在一起,势必会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监督考评奖励机制。建立监督考评奖励机制,就是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量化,纳入企业方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和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政绩依据、晋升依据;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突出的人员要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通过建立监督考评奖励机制,既可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依,树立其权威性, 又可达到思想政治工作从“可做可不做”、“被动要我做”到“必须做”、 “我要主动做”的转变,确保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是企业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职责。为此,要改变过去“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政工部门的事”的错误看法,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政工部门为主角,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积极协调,各部门紧密配合,全员主动参与,形成党、政、工、部门全方位、立体式的齐抓共管机制,营造全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

四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培养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说服人、教育人、影响人的工作。由于人的思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和专业素质,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才能真正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因此,有必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就需要选拔培养一些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培训政工干部,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转变作风,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方针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拓宽思想交流渠道,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机制

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拓宽员工思想交流渠道,形成思想互动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是针对企业发展中的热点、管理中的难点、员工普遍关心的利益点等,定期召开多层次的员工座谈会,及时听取员工对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建议和意见,通报上级部门的政策和本单位的工作思路,为员工答疑解惑,既能解决员工思想上的根结,也能满足员工参与企业管理、表现自我的愿望。

二是将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设立领导接待日,敞开大门定期接受员工的来访,及时了解员工心声;每月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既关心了员工的生活,也了解了员工的工作,既拉近了与员工的距离,增加了理解、信任,也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原始的依据。

三是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作为与员工互动的平台,通过电子邮件、BBS论坛等,将员工的诉求大胆展现出来,不回避员工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答复、解惑,既尊重了员工的意愿,又拓宽了民主渠道。

四是设立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制度。在各基层部门设立员工思想动态收集员,及时将员工的思想动态和意见建议反馈到企业政工部门,企业政工人员负责将信息汇总、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撰写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对常规问题,每月向企业领导汇报一次;对员工出现的苗头性问题,随发现随汇报,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误区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