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订《笔之匠》之明清笔工

2009-10-28 07:01李遇春
收藏·拍卖 2009年9期
关键词:毛笔

李遇春

关于毛笔的制作,我国很早就流行有蔡伦造纸、蒙恬制笔的源流说,而后来,有人考证出在蒙氏之前的周朝便已经懂得制作毛笔了。也就是说,中国人由刀笔改用毛笔的纪录,可追索到比蒙恬更早的年代。

毛笔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颇有讲究。首先需选取合用的毛颖,如除了至今仍在流行使用的兔毫、羊毫、狼毫而外,据记载古人尚且尝试过胎发、鼠毫、鸡羽、雁翎、狎毛、猩猩毛、鼠须、鹿毛等,甚至有用茅草集束而用作笔的。而且选材讲究,以致“一兔仅足成枚”。其次,是依据毛颖的特性,制出不同用途的笔来。制笔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最早而且最著名的就有三国时期的韦仲将(诞)制笔法,这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详载。又如,宋陈檩《负喧野绿》所记:“欧阳通以狸毛为笔,以兔毫覆之,此二毫笔之所由始也。以羊合兔盛于今时,不但刚柔得中,差宜作字,而且价廉、工省,故人所竞趋。”也就是今日我们使用的“兼毫”笔的起始。除此之外,还有枣心笔、鸡距笔、三副笔、散卓笔、一寸金笔、狼尾笔、水笔等为文人所钟情的种类,可惜其制作方法没有详细记载。再有,就是笔管的种类,常见的自然是竹管,但也有用木、玉、牙、犀、瓷、芦、水晶、玳瑁等为笔管的,而这与运笔则无太大关系。

毛笔的制作,选材固为重要,而关键还在于要有良工。我国古代毛笔的产地分布较广,仅以笔工的籍贯或其主要活动区域计算,则有江西的吉水、弋阳、宜春、卢陵、玉山、潘阳、新淦,江苏的南京、常州、扬州,浙江的杭州、湖州、嘉善、归安、衢州:河北的完县,湖北的安陆:安徽的宣州、歙县、仙源,山西的太原,湖南的武陵,广东的番禺、新会河南的商丘睢隔,山东的金乡、钜野、单父、兰陵、营丘,以及北京等等。自宋以后,以湖州(吴兴)所产最为有名。而那些卓越的笔工,往往得到文人及书画家的推崇,写下了许多赞美他们的诗篇,同时也因此让后人记住了他们的姓名和事迹。有人曾为此作过统计,如清人梁同书在其撰写的《笔史》中,以《笔之匠》为标题,辟一专门章节来介绍历代笔匠。通过他的努力,从文献中翻检出历代笔匠共九十二人。虽然这样的结果远离事实,却是迄今为止于相关方面较为全面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许多梁氏所无法接触到的古籍、文献,通过后人不断地搜寻和科学整理,已能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使得过去无法做到的事,变得可以做到了,使得过去难以做到的事,变得较为容易做到。譬如为“笔之匠”作增补的工作,也就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了。有感于我们的时代给予我们研究的便利,特为梁氏《笔之匠》作一续订。共获八十七人名。其中唐代及以前笔工补得3人,宋代补得26人,元代补得21人,明代补20人,清代补17人。(由于篇幅关系,本专题特选出其中的明清笔工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明代笔工

宋文杰

“文杰笔赞。叙曰,韩传毛颖托言于秦,既鲸其功,而可不知其人乎7作吴兴宋文杰赞。(文略)”(明邵宝《容春堂续集》卷八)

朱苕元

李维祯《书笔谱册子》记“蒋孝廉公鸣贻余书,亟称吴兴朱苕元制笔精良,东南第。已见其笔谱,则王百毅先生、朱元介宗伯、范长伯学宪,品题推许甚至。余不能书,生平未尝有手墨留人间,每听临池家谈笔美恶不知云何。苕元为鸿笔之士,所鉴赏定自不凡。用忆古人善书者,或运帚、或削荆、或染袖,无所不佳。余笑谓拙书人亦无所不可。以苕元笔授余,犹以乌号巨阙委诸偏枯指掌也。昔吴入晋,王秉袍鸣钟鼓,丁宁嫜于振铎,勇怯皆应,三军哗扣,声动天地。余怯者,窃附同声相应之义,安足为苕元长声价哉。”(黄宗羲编《明文海》卷三百十七)

张子良

“笔妙轩记·吴兴张子良,居京师,以善制笔得名。予始未识也。永乐中,予乡友刘选预修大典在馆阁,每求笔于子良,予得用之,甚适意,因是亦往往求之,遂与相识。予性拙,不善书,而人事酬酢有不能已者,赖子良之笔稍有可观。然予之拙,亦终不能精也。其后,予居北京,而子良亦来北京。北京之制笔者亦皆让其能。然予不见者久矣。今年忽造予,以其笔妙卷求题。予不及见,予子柜为受之。乃作七言近体诗题其上。蹄数日,子良复来见予,曰,幸有名在官府,当朝夕供事,不得数拜庭下,今以疾代将还吴兴,笔妙轩者,众人之所命也。昨辱为赋诗,然鄙意以为未足敢求公序其端,以启士大夫之歌咏。辱见知之久,请无爱干言,庶光远有耀也。予谓笔之用大矣,观夫韩文公所作毛颍传可考也。则制笔者之有功于世,岂他艺可及哉。宜其见重于士大夫。子良制笔之妙固已久知于世,士大夫得其助者非独予也。则予题是轩岂能爱于言哉?昔罗隐喜笔工苌凤,谓之日吾当助子取高价,乃以膈头笺百幅赠之。由是价益增,而笔大售。予谓隐之计踪矣,奚必论价哉?名者实之宾也,修其实以成其名,则自无不利。今诸公为赋诗,则过于隐之赠矣。子良之笔益精,则名益著。人之求笔者孰能舍是而他适哉?笔妙之轩将益有闻于天下矣。若有其名而怠其事,则是轩也将不晦矣乎?故为序如此,既以勉子良,亦以发诸公之兴云。”(明王直《抑庵文后集》卷二)

杨均显

“赠湖州杨均显制笔:当年冯陆擅吴兴,曾许杨生继盛名。三馆每蒙诸老重,万钧不博一毫轻。归来未觉江湖远,落拓宁知岁月更。颖也此时须自荐,国家用尔颂升平。”(明张昱《可闲老人集》卷四)

严子英

“武陵严子英家世善制笔,严应始以笔治生,至今孙子大其名。用世虽云四宝具,传家贵在一艺精。东郭之口即毛颖,南山有竹俱管城。器利天下功不有,慎守其业毋自轻。”(明张昱《可闲老人集》卷四)

杨彦章

“于文定慎行云:经筵进讲在文华前殿,日讲在殿后穿廊。正字在后殿东阁,设一幄,次又东一室,乃上所游息。一日,同二、三讲臣入视,见窗下一几,几上设少许书籍。又一、二玉盆,盆中养寸许小金鱼,乃上所玩弄也。西壁一几,几上笔砚无甚珍异,笔皆市中所买,上贴笔匠杨彦章名,纸皆折筒,如士人所用,其朴如此。”(孙承泽撰《春明梦余录》卷九)

姚元之

“为笔工姚元之题笔谱:少时见友人作字,每用新笔,辄于书灯上微燎其颍,然后濡墨。予诮之日君殆为赵文敏所误。赵之云右军书兰亭是用已退笔,盖见其藏锋敛锷而意其或然,非定论也。不然,夫岂不知锋藏画中,是用笔秘密藏,顾于守郡胜会赋诗题叙而反欲以退笔见长耶?锋藏画中,正逸少之自喜词翰两擅者也。如赵云云,几于埋没右军用笔矣。目使后人求全笔工,将令如元之辈当于何处生活。”(明娄坚《学古绪言》卷二十四)

王学诗

“(明)笔工王学诗传:笔工王姓,名学诗,字全四,完县人。尝以异人言割股肉,愈母疾:又尝佣身葬父,孙徵君钟元为立孝子传。天下士夫由是知有学诗。畿内吴督学飞章以闻,并及其父三锡之孝,与祖母令、母边之节,奉旨降六十金,建三廿节孝坊。诗造笔为业,集工人辨技能,器使之,言奖色劝,人乐为用,工直赊欠蹄年而不怨。诗每环指告人曰:‘此皆君子也,不因餐蔬怠,不为钱后嗔。群工益喜。以善笔名天下,

猜你喜欢
毛笔
一种毛笔笔头制造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多用途双头毛笔
毛笔的分类
父亲的毛笔
旧毛笔的妙用
自动“干净”毛笔
毛笔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