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买了汤臣一品?

2009-10-29 05:00宋文明王其明
中国市场 2009年42期
关键词:汤臣豪宅购房者

宋文明 王其明

汤臣一品的“两把火”,都成功引起了最大程度的关注。先是2005年12月,尚处施工期的“汤臣一品”建筑工地发生火灾,尽管火势很快被扑灭,但其“上海第一天价楼盘”的身份,依旧使该事件成为沪上一时最为热门的话题。再是进入2009年6月后,超级高价导致超级滞销的汤臣一品楼盘迅速被“点燃”,到目前已卖出55套。而此前的两年时间里,汤臣一品才卖出区区7套住宅。

货币市场流动过剩带来的躁动,最先体现在了先知先觉的房地产市场。如知名经济学家徐滇庆所言,国外避难资金和国内天量信贷的合力,造就了汤臣一品2009年6月前后销售数据的极大反差。

咸鱼翻身

上海官方网上交易信息显示,2009年6月22日起,汤臣一品热卖豪宅26套。7月,销售23套,8月至今也已销售6套。三个月里,之前一直滞销的汤臣一品卖出了55套豪宅,每套均价约为4000万元人民币。在火爆的市场面前,汤臣一品又迅速推出了一批新的房源。

之前风波不断、曝光率极高的汤臣一品,曾创造了两个楼市奇迹,一是价格之高奇迹,另外则是营销之差劲的奇迹。2005年推出的汤臣一品,售价12万元/平方米,一举奠定当时全国最贵楼盘地位。此后几年,上海所有房子售价都起码涨了50%~100%,更多的开发商则是在开发、销售的循环中,赚了一笔又一笔钱,但是汤臣一品则岿然不动,4年间:共销售7套,平均每年销售不到2套,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2009年6月。无数的开发商都说:“感谢汤臣一品,在它的掩护下,我们可以放心的涨价而没人关心,反正怎么涨总是比汤臣一品便宜!”

买家资料显示,2009年6月份购买汤臣一品C栋的16位业主中,国内及本地买家占到大多数。其中,有4名购房者来自上海本地,其中一位购买了2套建筑面积为432平方米的房源,总价超过6200多万元。另外3名分别来自虹口、普陀、徐汇三区。令人意外的则是,向来被视为落后地区的贵州,也买了两套,分别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贵阳市云岩区。浙江台州路桥、江苏海安、辽宁鞍山市铁东区。境外购房者,则只有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各购买了一套房。

更值得注意的则是这些购房者的年龄。浙江购房者年仅17岁,上海普陀籍买家也仅仅20岁,贵州买家也仅为29岁,其中年纪最大的也不过49岁,财富年轻化的趋势明显。

内外结合、资金推动

“我都不想做实业了,想把钱拿到上海来投资房地产,做房地产。”浙江一位从事制造业的知名企业家说:“我这次来上海就是买套房子,投资,再看看有没有拿地机会。”该企业在行业领先,在制造业中并不是最低端的领域。

业内人士称,原来上海豪宅大都是境外人士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是境内人士买。据统计,2009年1~7月,上海单价4万元/平方米以上的高档房共成交了21.9万平方米,与2008年同期的15.1万平方米相比,增幅达到了45%。

近期在上海的一次讲演中,郎咸平提到了“汤臣一品”现象。他表示,实体经济的衰退,导致很多企业家将资金从工厂与实业中抽出来。短期内又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于是大量的资金流入了豪宅和奢侈品市场。

“2009年1至4月,每个月的外汇结存是1200亿元人民币。到了5月份,突然跳到了2450亿元,翻了一番还要多。其结果不言而喻。”徐滇庆认为,境外避难资金的进入,也是推高上海楼市的一个重要因素。且境外流入资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沿海大城市的高档房屋。他表示,房价说到底就是个金融现象。这一次房价掉头向上,原因很清楚,是“内外结合,资金推动”。金融市场上突然涌进来这么多资金,房价必涨无疑。这也是滞销多年的汤臣一品,此次能够“咸鱼翻身”的根本原因。

“实体经济热钱确有进入楼市的苗头。”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达了他的担忧,认为这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恢复,对未来房地产市场也是不利的。(摘自:《中国经营报》2009年8月22日 编辑:王露)

猜你喜欢
汤臣豪宅购房者
汤臣倍健轻资产盈利模式研究
楼市“她需求”上涨
洗头
《滴答屋》让可口可乐家族的豪宅变成鬼屋
二手房漏水拒付尾款,法院判购房者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