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merica”终将离婚

2009-10-29 05:00尼亚尔·福格森
中国市场 2009年42期
关键词:省钱花钱婚姻

尼亚尔·福格森

中国和美国像是一个患上省钱强迫症的人和一个习惯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之间的婚姻。这样的搭档在某段时期是可行的,但吝啬鬼最终会对挥霍鬼感到失望。

一个新兴的大国何时成为一个威胁?这往往不是瞬间发生的事情。一个世纪前,英德对立仍是相对新鲜的事物;1899年的时候,这两大帝国似乎还有盟友关系。同样,美国经过了一段时间才把日本视为太平洋地区的真正对手;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日关系才真正变坏。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到,对战略威胁的认识总是缓慢发展的,并最终走上战争之路。

在2007年初,中国和美国之间交缠在一起,宛如一个经济体:我称之为Chimerica (此处利用了China和America的拼写相似点)。中国人存钱,美国人花钱。中国人出口,美国人进口。中国人放贷,美国人借贷。

由于中国的战略建立于出口主导型增长之上,因此他们不想看到自己的货币对美元升值。因此他们不断干预货币市场,结果呢,他们如今拥有2.1万亿美元的国际储备。当中约70%为美元计价的证券,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国国债。所造成的无意识效果是,以非常低的利率支撑美国赤字。如果没有这种长期的低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难以成就2002年至2007年间的泡沫。

有段时间,Chimerica似乎是天作之合:两个经济体增长得如此之快,在1998年至2007年期间,它们占全球增长的大约40%。

现在的大问题是,这段婚姻会不会触礁?美国负债累累的消费者再也不能继续借钱了,美国的储蓄率在上扬,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大减——2009年5月较上年同期跌18%。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打算停止购买美元。在出口行业的众多就业岗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们不敢让自己的货币升值,但这意味着他们会质疑“Chimerica战略”。

这有点像是一个患上省钱强迫症的人和一个习惯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之间的婚姻。这样的搭档在某段时期是可行的,但吝啬鬼最终会对挥霍鬼感到失望。中国官员每一次对美国财政或者货币政策表达关切时,我就会想到省钱的人和花钱的人之间的家庭小口角:“亲爱的,你经常刷爆信用卡。”

中国人显然感到,他们已经持有足够多的美国债券。他们非常担心奥巴马政府非常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及美联储的印钱政策会导致以下两种情况发生:美债价格下跌,以及(或者)美元购买力下跌。无论哪种情况,中国人都会受损失。

如果中国要和美国离婚,它有什么替代选项呢?我们称之为帝国选项。中国人可以放弃这段不幸福的婚姻,独自过活,凭着自己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高盛预测2027年中国的GDP可以与美国持平)获得全球实力。在某些方面,他们已经开始这样的动作。他们的海军战略显然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形成挑战意味。他们在非洲矿产及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很积极。如今,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官方说法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外汇储备运用与企业‘走出去结合起来。”这听上去就像是一场中国收购外国资产的运动——拿不可靠的美元换取铜矿。

重要的是,中国人要同时增强国内消费,让国内消费者取代美国人。毕竟中国经济跟制造业相关,如果没人去商场购物,中国产品就积压了。因此“后Chimerica时代”的中国不仅需要一个帝国,而且需要一个消费型社会。这将促进中国国内市场以及与亚洲邻国的贸易,并将刺激亚洲经济圈的发展。

这场离婚案的全球影响力是巨大的。可以想象一场新的冷战,两个经济上大小相当的超级大国的冷战。或者,你可以想象一下20世纪初英德对立的重现,美国扮演英国的角色,中国扮演德国的角色。这是一个更好的类比,因为它抓住了一个事实:高度的经济融合并不一定能够制止战略竞争的发展,冲突终将发生。

当然,完全的战争距离我们还非常遥远。地缘政治的板块不会移动得那样快。但危险迹象已经出现了。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在官方和半官方的声明中,暗示他们有兴趣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或者黄金取代美元。中国储备中的欧元和日元份额的渐增肯定也是其中一张牌。

在未来五到十年,中国人有可能考虑取消资本控制,让他们的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那时,Chimerica的婚姻将结束。(摘自:美国《新闻周刊》2009年8月31日 编译:何乐)

猜你喜欢
省钱花钱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省钱妙招——讨价还价
小小花钱看科举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成效:省钱省时提效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省钱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
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