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亚洲反弹

2009-10-29 05:00
中国市场 2009年42期
关键词:年增长率制定者汇率

对亚洲经济反弹能力的低估,永远都是得不偿失的。

最早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紧接着在2001年网络泡沫的破裂,使得局外人都估计亚洲经济会在低谷盘旋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四小虎”)。今年早些时候,大家也都以为在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恢复生息之前,亚洲这种出口依赖型的经济不可能会复苏。然而事实证明,越来越脱钩于西方消费习惯的亚洲经济,增速惊人。

四个新兴的亚洲经济体在二季度报告的GDP数据以平均超过10%的年增长率上行,它们是:中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新加坡。即使是更富有萧条气氛的日本,其增长率虽然不能同这四个国家相媲美,但似乎也比西方同伴们恢复的迅速。

为什么亚洲会实现如此惊人的反弹?

西方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说亚洲经济的惊人表现只是一场骗局,他们声称中国的经济回弹甚至是另外一个骗局。但是另外一些不太可能被做手脚的指标和数据证实了中国经济的确是在强势反弹。截至到今年7月,工业产出增长了11%;去年猛跌的发电量再次增长;而且汽车销售量比一年前增加了70%。

可以肯定是,不可能整个亚洲都陷入统计欺诈中。韩国的GDP在二季度以10%的年增长率增长。台湾的增长可能更快:其工业产出以惊人的89%的年增长率急速上行。相比于大多数的邻国来说,印度受全球萧条的打击较小,因为他的出口较少,但是印度的工业品产出也在增加,按季节因素调整后,二季度的增长率是14%。

富时节流穷时开源

亚洲经济的强势反弹是有原因的。首先,在一些国家,制造业占本国经济很大的一部分,而汽车和电子这样的产业周期很长;经济萧条期间产出急剧收缩而经济上升阶段产出又会出现井喷现象。其次,全球贸易融资的冻结加速了亚洲地区在2008年年底的出口下滑,而这项融资现在已经重启。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亚洲地区的财政刺激相比于西方来说规模较大生效较快,所以国内消费已经恢复。除印度以外,亚洲国家在进入经济衰退期时政府财政情况都好于发达国家,这使得他们可以花更多的钱来刺激经济。私人债务不多使得家庭和公司更愿意消费政府救济品;亚洲银行的处境也要比其西方的同行们强,并且他们有能力放更多的贷款。亚洲在过去10年里的谨慎并没有使其逃过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但是却使得该地区的财政和货币工具更有效。

无疑,西方的民粹主义者又会把其自身经济的萎靡不振归罪于“不按套路出牌”的亚洲。不要在意这些言论。新兴的亚洲经济体在过去20年里平均的经济增长率接近8%,是发达国家的三倍,这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北京、曼谷和班加罗尔:警惕夜郎自大

用大量的政府支出来助推经济是很容易办到的。但是亚洲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着两个艰难的问题。当务之急的两难选择就是如何在不扩张信贷,不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的基础上维持经济复苏,国内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泡沫化。但是政策制定者不愿意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上升的太快,这意味他们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由美联储掌控的,因此,这些生机勃勃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是极度宽松的。政策制定者长期的挑战是,一旦政府财政刺激的影响褪去,除非施行经济改革来加强私人消费,否则经济增长会放缓。

解决防止泡沫和加强国内消费这两个问题的一部分解决方法是允许汇率上涨。如果亚洲央行停止以压低汇率为目的的储备囤积的话,这会抑制国内的流动性。更强健的货币同样能将增长从出口转向国内需求并且增加家庭的真实消费能力——同时可以堵住西方保护主义者的嘴。

骄傲自大是大忌。随着今年亚洲新兴经济同发达国家的增长差距达到创纪录的9%,中国领导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对其货币过度宽松的警示(同时华盛顿方面不再提人民币低估的问题)。但是,如果亚洲经济的复苏使得其政治家们总结出的结论是没必要改变其汇率政策,或是采纳结构性改革来助推消费的话,这会是大错特错。亚洲虎在1997—1998年金融危机中令人意外的快速复苏使其沾沾自喜,并且推迟了必要的改革,这使得他们在2001年和现如今的全球经济回落中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必须确保新的增长之后伴随而来的不是另外一轮的衰退。(摘自:英国《经济学家》2009年8月15日 编译:何乐)

猜你喜欢
年增长率制定者汇率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试析初中课堂管理策略
二手交易平台你用过吗
中国卫生政策制定者更偏好效率指标
印度禽流感危机或结束禽肉产量继续增长
中国循证公共卫生决策之路需要研究者和决策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