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鎔基考察安徽农村

2009-10-30 07:46
湘潮 2009年9期
关键词:工资教师

周 迅

2001年7月18日午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在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以及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等陪同下来到安徽省颖上县五十里铺乡粉坊村。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当时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当初,全国有4个省自告奋勇要进行试点,但是到了最后,3个省打了“退堂鼓”,始终坚持的只有安徽省。阜阳下辖的太和县及滁州下辖的定远县,作为试验点率先进行了改革。

按照安徽省上报的材料,太和县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乡统筹、村提留等收费项目被砍掉,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了。“太和经验”迅速在阜阳地区推广开来。在这种背景下,颍上县3年前也实行了税费改革。

朱基想实地了解农民的负担,到底是不是真的减轻了,又在多大的程度上减轻了?他最关心的是,农民减负后,减少了收入的乡镇机构能否正常运转?乡村教师的工资能否正常发放?因为乡政府的开支70%到80%是用在教育上。他担心,乡政府的收入减少了,可能会拖欠教师的工资。教师们为了要吃饭,可能会提高学生们的学杂费。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实际上还是等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与百姓促膝谈心

“朱总理来了!”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粉坊村的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拥来。

朱基下了车,面带笑容,很随意地朝村民们打招呼。

“欢迎朱总理到我家做客!”67岁的顾其生说。朱基微笑着,像朋友见面一样拉着顾其生的手,走进了他家。

按照当地风俗,顾其生让朱基坐了上座。

朱基让顾其生坐在身旁,和他拉家常。

朱基问他减税后收入情况,顾其生一一回答:“我家共有5个人,7亩多地。税费改革后,每亩地只交税68元,比以前少交了50多元。我家一年就比以前要少交350多元。这等于赚了一亩地。”

“赚了一亩地?是怎么赚的呀?”朱基问。

“因为一亩地的收入,是三四百元。少交了350元,也就等于赚了一亩地。”顾其生回答说。

朱基问:“那这么看,你家的负担确实是减轻了?”

顾其生点头。

从顾其生家里出来,朱基来到村子里一片树阴下。当时,村民们正在树下乘凉。于是,朱基和大家围坐成一圈。

朱基问教师叶长玉:“你一个学期收每个学生多少钱的学费?”

叶长玉回答说:“60元。”

旁边的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气氛怪异。

朱基和陈至立似乎看出什么。

陈至立拉过面前的一个姓胡的二年级小学生,问:“你一学期交多少钱学费?”

这个姓胡的学生看了看叶长玉,默不作声。

陈至立拉着这个姓胡的学生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怕!”

过了好一会,这个姓胡的学生才回答说:“120元。”

这时,叶长玉耷拉下头来,脸一下子红了。

朱基摇了摇头,接着问叶长玉:“你的工资,有没有被拖欠呢?”

叶长玉急忙从怀里掏出一沓钱来,说:“不欠不欠,总理您看,我昨天还领了两个月的工资呢!”

朱基眉头一皱。

旁边一些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叶长玉说:“工资本来是有欠的,因为总理要来,县里在前一天才想办法发了两个月工资。”当着这么多领导的面,她不敢不说实话。

要基层干部说实话

当天下午5点多,五十里铺乡政府会议室里,五十里铺乡周边共4个乡的乡镇党委书记、村干部正襟危坐。

朱 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说:“讲什么都不会犯错误,也不会罚款。”

五十里铺乡党委书记孙军首先向朱基介绍了全乡的概貌、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

朱基足足用了20多分钟时间,才听完孙军“从300年前说起”的“四段论”汇报。

朱基问:“费改税之前,你乡的年均收入是401万元,费改税后是289万元(实际是210万元)。你说硬缺口有65万元,你这个账是怎么算的?又是怎么解决的?教师的工资发没发?”

孙军算不清这笔糊涂账,说:“现在从上面借钱发工资,再困难我们也要保教师的。”

朱基说:“借钱,增加你的债务;你还不了了,就开口叫我减免?”

孙军说:“我们要深化改革。”

朱基摇摇头,说:“这个道理别讲了,没钱不能吃饭啦!”

孙军额头上冒出了汗珠,说:“当务之急,是精兵简政、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想办法增加财政收入,培养财源……”

朱基摇头一笑,诙谐地说:“口号正确,做起来难。”

朱基一句话说得满屋子都笑了。

看得出来,朱基对孙军的回答不满意。

“这个钱(指硬缺口)或者是欠的,或者照你说是借的,但是,我最担心的还是义务教育保了没有?教师的工资、学校的运作保了没有?”朱基转过头来,问圣堂乡党委书记。

圣堂乡党委书记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汇报材料,一字一句地念起来。

朱基打断说:“这些就不说了,你就直接点,你的情况是不是和刚才这个乡一样?”

圣堂乡党委书记见来不得半点虚的,便说了实话:“税费改革后,2000年乡财政赤字高达142万元,拖欠教师一个季度的工资。按照上面的要求,全乡小学生人均一学期交学费120元,中学生交160元,比正常的收费高了很多。现在,乡上还要给历年欠下的沉重债务付利息……”

朱基再问另外两个乡,情况也差不多。

朱基在听了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张平介绍阜阳乡镇财政缺口的原因以及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后,问众人:“现在的情况是,你们的人员太多了,负担不起,能不能减下来?”

众乡村干部好像演群口词,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能减!”

孙军苦着脸向朱基介绍五十里铺的情况:“全乡一共有干部、教师400多人。税费改革后,干部编制一下子从130多人减去了93人,但是,按照政策,这些减去的人员在3年内还要在乡上拿工资。对乡上来说,编制减了,负担并没有减轻。”

张洋村村支书朱志恒说:“现在农业税的80%要交上去,干部的工资全部要在剩下的20%内解决,可是,这20%全部用来救济五保户、特困户、钉子户都不够,干部的工资能不泡汤?”

朱基点点头,说:“五保户的问题很复杂,最好大体有个标准。五保户还是交给村里,由乡里给村里一定的补助。你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再考虑吧,要及时调整。”

朱基与乡村干部的座谈持续了很长时间。

“农村基层教育的条件真是苦哇”

“农村基层教育的条件真是苦哇!”摸着凹凸不平的课桌面,再看看高低大小不一的凳子,朱基长叹一声。

朱基这声叹息,至今仍清晰地在十八里铺宋洋小学前校长王伟耳边回响。

7月19日,朱基来到十八里铺宋洋小学考察。

朱基先在各个教室看了看,又到图书室里呆了20多分钟。他看到里面的图书少得可怜,也没有桌子、板凳,不多的空间里堆满了杂物。

从图书室书籍的多少、种类、价格、设施,朱基已经推断出学校的经济状况、学生家里的经济负担状况等情况。

参观完毕,朱基和大家一起座谈。

江口镇党委书记李敬业第一个发言:“敬爱的、尊敬的……”

朱基一听,赶紧笑着说:“前面的可以去掉。敬爱的、尊敬的在那儿呢!”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指黑板上方的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人的画像。

人们“哄”地笑出了声,气氛活跃起来。

朱基说:“咱们开门见山,谈的就是教育。”

李敬业便向朱基交底:“我们镇每年资金缺口200多万元,没法投入教育。”

朱基望着王伟:“校长,请你说说他们怎么欠你工资的?”

王伟说:“1998年和1999年各欠两个月工资,2000年欠了4个月工资。”

“过去8个月的现在补发了吗?”

“没有。”

“津贴发了吗?”

“津贴是没有的。”

朱基脸色凝重起来。

接下来,朱基和夏桥小学校长张勇算了一笔学校收费的细账。以小学五年级为例,每学期每个学生学杂费、书本费等几项合理收费合计不足120元,学校却向每个学生收了160元。

朱基问:“你160元是怎么算出来的?”

张勇回答:“镇里还要提留。”

朱基睁大了眼睛,生气地说:“镇里还要提留哇?”

李敬业向朱基解释,镇里将学校收来的钱全部收上去,然后,再按一定比例返还部分办公费,这是近两年实行的“零户统管”。

朱基更加气愤,说:“收了以后再返还?那不是俗话说的脱了裤子放屁吗?”

朱基对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说:“因为看到了乡镇财政的困难,所以中央财政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现在看起来似乎仍然有很大的缺口。”

朱基说:“不行,我们得另想办法。千万别在农民身上打主意了。”

会谈结束后,朱基提出想要一套学校的教材,以便回去研究。

为了这一套教材,朱基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足足等了10多分钟。此后,在国务院的推动下,全国实行对中小学教材“减肥”,把纸张、价格大幅度下调。

考察完临走上车时,朱基和当地几个干部群众握手后,说:“谢谢大家对我们说了真话,使我们了解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实际情况。”

上了车,朱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声音比较低沉而又十分坚定地说:“很对不起大家,让你们受委屈了。我们回去一定想办法。”

大家一听,朱基动了真情。不管是乡村干部,还是社员群众,一个个十分感动,用力鼓掌,含着泪水,目送朱基一行离去。

2001年7月22日,新华社播发消息说,朱基指出,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各级政府必须确保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由县级财政部门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在编教师的工资,对财力不足、发放教师工资确有困难的县,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增加转移支付的办法加以解决。同时,朱基发布禁令,不准通过提高向学生收取杂费标准等来增加教师收入。

猜你喜欢
工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神数据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FLY ME TO THE SKY
教师发展
生意太差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