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钢集团群体性事件等

2009-11-03 06:02
人力资源管理 2009年9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工作

事件

吉林通钢集团群体性事件

2009年七月下旬,位于吉林省通化市的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部分职工因企业重组问题聚集上访。在聚集中,部分人员将矛盾集中在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军身上,对其进行围堵,并将其打伤。救援人员几经努力,最终将陈国军抢救出来。但在7月24日晚陈国军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当天夜间,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介入通化钢铁重组事宜后,群众抗议方始结束。

据悉,建龙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2005年9月参与重组通化钢铁控股母公司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启动之初,吉林省国资委保留了对通化集团的相对控股地位,建龙集团以现金加资产的方式进入,拥有“新通钢”36.19%的股份,并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化机制。

此次改制曾长期被吉林省视为国企改革的成功案例,在当地素有“阳光改制”之称。

2008年宏观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后,钢铁行业一度出现全行业亏损,通钢改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呈现出来,改制成败也争议再起,劳资摩擦时有发生。至今年初,建龙集团提出股权调整的要求,要求控股,否则建龙集团将退出通钢集团。

事件速评:

(1)一起企业改制竟酿成如此恶性事件,既折射了国企改制进程中的改革艰辛,也典型反映了社会保障缺乏正在阻碍着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什么数千工人在国企改制中会如此群情激愤呢?原因有许多,但根子上可能还是对于重组后在民营企业的工作的保障缺乏信心。

(2)人们为什么要怀念“国有”?就是因为,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始终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民营企业的功利性特征,往往以侵害、牺牲职工利益谋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两种所有制企业的根本区别。

高校毕业生“被就业”事件

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战,硝烟正浓。官方表示,距离今年初教育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9月1日实现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0%的目标任务,只有咫尺之遥。

然而,一则网帖让高就业率变了味道。

西北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赵冬冬以“酱里合酱”的网名,在国内某知名论坛上发帖,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就与西安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而他连这家公司听都没听说过。一夜之间,“被就业”成了网络热词,也揭开了“被就业”掩盖下的尴尬就业率。

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赵冬冬并不孤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河北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校毕业生都纷纷表示,他们在离校前也签了一份虚假的就业协议。随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因扣发20名未签订就业协议学生的毕业证事件也被媒体曝光。

7月24日,人保部相关负责人在2009年上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至7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这一通报无疑让无数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民众宽慰了不少。而“被就业”在网络蹿红以及在媒体的调查证实之下,民众愕然:这组数据能挤出多少水份?

另一方面,一家来自民间的教育数据统计机构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应届本科生的签约率仅为40%,高职高专学生签约率为33%。

事件速评:

(1)“被就业”给我们提了个醒:“被就业”是一场不负责任高校上演的独角丑剧,社会不应被一些高校所公布的高就业率数据所蒙蔽,更应该趁早把它们赶下舞台。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应届生就业难的问题在社会上下的齐心协力下尽管稍有缓解,但形势依然严峻,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松懈。而高校面对就业难问题更不能用“被就业”这种手段来急着撂挑子,持续跟踪自己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就业情况才是毕业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虚高的就业率,“优秀”的“政绩单”,除了“被就业”的学生本人之外,似乎再没有谁会在其中受到损害。然而,如果以虚高的就业率为指引,政府指导就业工作只会越走越偏,各级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所做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就业率造假,会严重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长此以往,公众对其信任感会越来越低,最终丧失。

“对老板负责”是个美丽的陷阱

“对老板负责”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往往让“糊涂”老板掉进去,以为这是好的员工,但真正出现了问题“糊涂”老板往往因“不忍”、“忠心耿耿”等因素背离此类承诺。同时,我认为这当中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完全不符合管理的现实。

老板是上级,作为下级的,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经济实力方面通常都不如老板,所以,每当出现了问题,你能够替上级负责吗?所以,对老板负责只是一句空话,并没有真正地去承担这个责任。

另外,管理上有一个8020原则,意思是说当员工犯了错,主管要承担80%的责任,而员工只承担20%。那么,下级如何来实现对上级负责呢?“聪明”的下属在需要“对上级负责”时则拿8020原则来“嘲笑”上级,岂不尴尬。显然这是矛盾的,并不能让其成立。

要知道负责源于某件事情,与其对老板负责不如对事情负责。因为员工靠把事情做好并为公司创造价值,从而获得公司的报酬,所以,最终要负责的是你的工作,是你所拿的薪水。若对老板负责停留在口上,但没有做好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还有人在出现部门间的问题时,只考虑老板的个人利益,而失去全局观。

作为管理者,它的工作是让团队成员更好地发挥才干,高效高质地完成部门的目标,与其对老板负责不如对团队或对下属负责。管理者需要把下属工作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考虑并做好安排,尽可能让下属更加方便工作,这些工作包括:资源调配、事前计划、员工培训、检查督导等,这是对下属负责的做法。而不是像某些管理者自己没有替下属考虑周全,像计划、目标、人中员安排与培训等,结果出现了问题却归罪自己的属下,并美其名曰:对老板负责。一个善于对下或对事情负责的人才能真正创造好的价值。

对老板负责不如对事情负责,作为管理者要抱着对员工负责的心态安排协调好工作,给属下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尽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作为老板或高管千万要小心“对老板或上级负责”这个陷阱,与其让其对上负责不如对下负责,只有对下负责到底,才能产生好的团队,才能真正实现对上负责。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工作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不工作,爽飞了?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选工作
数据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