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因峰会向美低头

2009-11-09 10:35
环球时报 2009-11-09
关键词:摩擦奥巴马贸易

美国总统奥巴马15日将访问中国,美国政府却于近日针对中国的油井管征收重税,把中美贸易摩擦推到罕见的新顶点。奥巴马政府大概要在访华前极力讨好国内的选民,但他考虑了中国人民的感受吗?中国人的利益看来只能由中国自己来捍卫了。中国商务部7日毫不客气地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向美国部分汽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种做法一反中国以往在重要元首来访前为营造气氛而极力回避冲突的做法。美国刚宣布奥巴马缩短访日的行程,日本为此很紧张,亚洲以往一直把美国总统来访看成最大的事,但最新的环球网调查显示,大多数投票者对奥巴马此行不抱太大希望,认为奥巴马“不会给中国带来实际的好处”。“我们虽然祝愿奥巴马访问成功,但也希望在他首次访问前立好规矩,没有必要用过低的姿态来迎合他。”中国的美国问题专家袁鹏8日告诉《环球时报》。

面对贸易摩擦,中国不再退缩

美国政府再拿美中贸易开刀的鲁莽之举惊动了世界。“德国之声”7日的报道标题就是“奥巴马访华,贸易冲突先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报道强调美国出手之重。报道称,美国政府5日晚间正式宣布对中国制油井管课征最高达99%的初步反倾销关税,涉及金额高达26.3亿美元,这是美国对中国发起的最大贸易反制案,先前的纪录是奥巴马政府对18.5亿美元的中国制轮胎课征35%关税。

6日,美国进一步给贸易摩擦火上浇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表示,美国商务部可以推进针对从中国和印尼进口的铜版纸的反倾销调查,还可以推进针对进口自中国的部分磷酸盐的调查。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已经别无选择。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商务部某智囊顾问认为:“若发生贸易摩擦后总退退缩缩的话,那只会导致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更加有恃无恐,从而会挑起更多对华贸易纠纷。”

6日,中国迅速作出回应,商务部发言人姚坚批评美国“滥用保护主义”,并说美国今年已对中国产品发起13起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历史上都极为罕见”。中国商务部随后还宣布,6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以上的进口轿车和越野车展开双反调查。

中国的反击力度让世界惊讶。“美国之音”称中国的回应“激烈”;《华尔街日报》7日的报道标题是“在持续升级的冲突中,北京炮轰美国的关税壁垒”,并称一系列的贸易争端已经上升到中美关系的最前端;彭博新闻社则分析中国的反击会打痛谁,并猜测说,通用汽车公司在破产重组之后,美国政府是最大的股东,而通用汽车今年9月份在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年比增加了一倍多,暗示通用可能是调查对象。

复旦大学的沈丁立教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过去在美国元首来访前总是强调营造气氛,这次却不一样,对美国的反倾销进行了毫不客气的反击,表明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实力更强的姿态——敢于和美国搞平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袁鹏研究员也认为,对于奥巴马即将来访,中国一方面为欢迎做了准备,一方面并不刻意去做什么。这恰恰是中美现实的反映。过去,美国总是主动一方,现在中美朝着平等的方向发展。而且,中美之间的现实决定我们没有必要担心两国关系出现倒退,毕竟两国关系已经成熟,这类贸易摩擦不会冲击两国大局。

袁鹏认为,对于贸易摩擦,可以把它看成两国提前过招,把丑话说在了前面,给对方交个底。

中国民众对奥巴马访华期望不高

奥巴马去年访问欧洲时,还不是美国总统,却能刮起一阵旋风,公众对奥巴马的着迷程度“有点像迈克尔·杰克逊等大牌明星来访”,欧洲一些媒体甚至将奥巴马称为“当代肯尼迪”。但他首次访问亚洲的行程却未必那么耀眼。

《华尔街日报》7日在报道中写道:“当奥巴马抵达上海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时,他会受到热烈的欢迎,但是这种问候将不像他在世界其他地方接受到的那样热烈。”该报道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世界其他地方,奥巴马通常被视为一个“改革人物”,但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却缺乏这样的“改革”。另外,中国对贸易争吵尤其敏感,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出口,这有可能抵消奥巴马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环球网8日进行的调查也表明,中国民众对奥巴马此次访华并没有给予特别高的期望。

●本报驻美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李勇 陶短房 ●本报特约记者 陈一 ●本报记者 王跃西

美国挑起最大贸易摩擦 中国反击力度世界惊讶

猜你喜欢
摩擦奥巴马贸易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摩擦是个好帮手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Smart Shirts Generate Electricity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