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2009-11-10 07:33
现代企业 2009年9期
关键词:干部作风正气作风

雷 凯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是骨干力量,也是关键所在,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领导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实践基础和动力。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提高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认真领会,深刻把握。

作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奋发图强的时代塑造奋发向上的作风,把研究解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要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而展开。科学发展的许多问题依赖领导作风问题的解决而解决,领导作风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科学发展遇到的问题。例如,我国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体制创新任务艰巨,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障碍和矛盾,如果领导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沉湎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中,只能是障碍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只有切实转变作风,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才能破除障碍、化解矛盾。因此,要把解决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与解决作风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做到解决科学发展的难题从转变作风中找办法,解决作风建设的难题从推进科学发展中找思路。

加强党员作风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员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员干部良好作风的坚强保障。党员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的大政方针能否贯彻执行,关系能否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关系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更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如果党员干部作风不正、不实、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违背规律、好大喜功、脱离实际,就难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科学发展,就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其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就是通过每个党员干部工作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方式来表现的。

加强党员作风建设,有助于弘扬正气

在我国,历来讲究“上行下效”,总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党员干部自己作风好,正气就足,批评也好,教育也好,处分也好,都能够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己不正,焉能正人?”正气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抛开大多数人的意愿自己另搞一套,破坏团结,损害集体利益,这决不是讲正气。把方方面面的人团结起来干事业、谋发展,是我党一直在大力倡导的。一个国家没有正气,就可能亡国;一个民族没有正气,就可能灭族;一个家庭没有正气,就会损害家庭;所以,正气就是力量,正气出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正气出效益、出成绩,也出干部;没有正气必然内耗,内耗必然衰败,党员干部能否始终保持正气,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在长期执政情况下必须面对的,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大局。

加强党员作风建设,必须约束行为、谨防放纵欲望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人的欲望具有两面性,正常的欲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放纵的欲望则可能毁灭人,毁灭社会。贪欲是一切腐败之源,追求私欲的满足是腐败行为的原动力。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绝不是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其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小节不拘酿成大恶的生活法则,做到勤政廉政。党员干部勤政廉政依赖于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每一名党员要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问题,在多元的价值观中定位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把住思想总开关,观念激荡,更需常洗心灵污垢;物欲诱惑,更应常敲警示之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衡量自我、约束自我,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在位干什么、退后留什么”的问题,给自己的心灵留一块净土、绿地。

加强党员作风建设,要注重学习,提升境界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为此,我们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做学习型党员干部。这些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比较强,工作业绩很突出,职工群众的认可度也很高,但是相比之下,学习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面对目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通过学习坚定理想,开拓视野,提升境界,通过学习不断解放思想,谋划发展,推动工作。

加强党员作风建设,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求真务实作为一种精神,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员干部就是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摸实情,辨是非,不管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调查研究,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摸清规律,只有在对环境、条件正确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现实工作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对工作虽然作了部署,提了要求,但有时推不动、抓不实。究其原因,往往是有的干部思想懒惰,不愿动脑筋、下真功夫,抓工作不具体、不细致。因此,要大力倡导踏实工作、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考虑问题、研究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又好又快。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干工作要有一种孜孜以求、全然忘我的境界;有一种干就干好、精益求精的追求;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追求。

加强党员作风建设,必须完善和落实制度

依靠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既是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也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既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从源头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根本举措。任何单位部门没有规章制度固然不行,但有了规章制度却不执行,往往比没有更糟糕;没有监督固然不行,但发现问题却搞下不为例,监督就起不到遏制作用。“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保证制度执行的关键。不少企业之所以在顺境中萎靡不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制度不执行,发现问题不严肃处理,使制度变成一纸空文,监督失去威慑力。实际中特别是要强化群众监督,把党员干部的作风、行为置于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的注视下。目前全党、全社会大力推行的党务、政务公开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行风热线、万人评议等活动都是接受群众监督的好形式,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通过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止不良风气继续侵蚀和蔓延。因此,要搞好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抓敢管,始终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规必循、违规必究,使制度真正成为制约党员干部和全体员工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好作风凝聚人心,好作风产生力量,好作风推动发展。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伟大的事业要靠伟大的精神来创造,要靠良好的作风来推动。始终重视用科学发展来提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并以此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我们党就能够永葆青春活力,永远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陕西兴化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干部作风正气作风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加强煤矿企业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清风正气
论“四清”运动中党的干部作风建设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