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史料的新披露

2009-11-10 04:08韩焕忠
五台山研究 2009年4期

韩焕忠

摘要:《贤首宗付法师资记》一书披露了华严宗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新史料,对宋元以降的华严宗史研究大有裨益。如对高原、宝通、云栖、雪浪四大法系的传承脉络进行了详细的条列,以文字、图片和音像并用的方式记录了当代华严宗的传法盛况,透露出贤首宗“无尽藏灯大会”传法有“枝叶光茂”、“含晖发焰”、“分枝布影”三种不同的内部消息。而且对海云法师所倡导的新古典华严学也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概括,因此也是研究当代佛教的直接资料。

关键词:《师资记》;四大法系;三种方式;新古典华严学

中图分类号:B9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176(2009)04-0012-04

2008年9月,台湾大华严寺创始人海云继梦法师从台北福慧寺钦因老和尚手中接过传法宝卷和衣钵,成为贤首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高原(兼慈恩宗)法系第十八世祖师。事后出版了《贤首宗付法师资记》(简称《师资记》)一书,印施众生,共结来缘。我有幸获赠一本,展读之余,发觉其间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新史料,可能对宋元以降的华严宗史研究大有裨益,且此书在台湾出版,区域所限,大陆学者见之不易,笔者不敢自秘,因此不揣谫陋,撮略其要,以与学界同仁分享,兼以就正方家。

1、四大派系

佛学界对华严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贤首法藏、清凉澄观、圭峰宗密三代祖师上,对于宗密之后的传承少有涉及。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简单,即会昌灭佛之后五代战乱、世宗法难接踵而来,包括华严宗在内的中国佛教经历了长期的衰微,入宋之后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由于儒家思想的复兴,中国佛教已经失去了执思想界牛耳的地位,没有了创宗立派时期那种梵响频唱、清新壮丽的激情与锐气,转而落草民间,大力在世俗生活层面上开展。随着佛教界整体文化素质的逐步衰落,有创造性的佛学著作越来越少,佛教界的发展状况在知识界的视野中渐行渐远,以至于后来学者们对华严宗内部的法脉传承所知甚少,只能采取一种大而化之的方式,从中国佛教的宏观历史叙事中进行总体上的把握。但僧界的传承也并非无所依据,只是作为私家档案,其谱系散落萧寺,如赤金在矿,众人无从睹其光泽,且随时有失坠沙砾的危险。职此之故,《师资记》对华严宗高原、宝通、云栖、雪浪四大法系传承脉络的披露,就具有了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

《师资记》既以高原法系为宗,故附表首列“贤首宗高原法系诸祖世系表”。该系传承为:帝心尊者杜顺老和尚(华严初祖)、云华尊者智俨老和尚(华严二祖)、贤首菩萨法藏大师(贤首宗第一世,亦华严三祖)、华严菩萨清凉澄观大师(贤首宗第二世,亦华严四祖)、圭峰宗密大师(贤首宗第三世,亦华严五祖),以下以次为妙圆传奥、开明普朗、圆显法现、长水子璇、晋水净源、神鉴希冲、道鸣妙观、玉峰师会、性空悟心、竹坡普悟、方山圆介、珍林慧琼,至南山真萃(1260-?)为贤首宗第十六世。南山萃下为独芳兰公、德严净行、能仁一清、玉峰永琮、石庵德、南中定兴、虎丘清公、汾阳清远,至高原明昱(1614-?)为贤首宗第二十五世,自此兼慈恩宗法系。高原下为御生明善、乐修慧善、心珠海贵(同门有半字大义)、若水超善(同门有广修通元)、怀一庆余。第三十一世为复初,达远为三十七世,中间五世失考。达远下为悟玢宝山、灵岩鹫峰、思元慧三、敬缘钦因、海云继梦。海云继梦从杜顺算起为华严宗第四十四世,从法藏算起为贤首宗第四十二世,从高原明昱算起为贤首兼慈恩宗第十八世,因其为台湾大华严寺的创始人,故又为大华严寺系第一世。

与高原法系相比,“贤首宗宝通法系诸祖世系表”在第六世圆显法现与长水子璇之间加灵光洪敏为第七世,长水以下遂降一世,故南山真萃在该系为第十七世。真萃以下为春谷遇法师、别峰大同、汴梁古峰、栖岩慧进、达庵广通、鲁山普泰、一江真澧、月川镇澄、颛愚观衡、宝通不夜照灯(1604--1682)、隆安玉符印颗、永祥有章元焕、拈花达天通理,至广贤怀仁通毓为第三十一世。“华严宗云栖法系诸祖世系表”以杜顺为初祖,无“贤首宗”之名,长水之前亦无灵光洪敏,故至鲁山野庵普泰为第二十四世,普泰下为遍融大方真圆、云栖莲池袜宏(1532-1612)、土桥绍觉广承、莲居新伊大真、宝轮德水明源,至慈云伯亭续法为第三十世。此一系因莲池袜宏、伯亭续法著作等身、声名显赫,故广为人知,学术界也多据之以叙华严宗史。“华严宗雪浪法系诸祖世系表”亦不具“贤首宗”之名,直以华严命宗,自杜顺至普泰共二十四世与云栖法系相同,普泰下为无极悟勤守愚、雪浪洪恩三怀(1545-1608)、铁山一雨通润、中峰汰如明河、法海含光熠渠,至东皋髻中清珠为第三十世。此一系雪浪洪恩亦为名僧。

四表所系皆当时高僧,为华严宗史研究提供了一个脉络传承的依据。华严宗传至元代南山真萃门下,分为独芳兰公与春谷遇法师两系,独芳兰公即高原系第十七世祖;春谷遇法师传至明代中后期鲁山普泰门下,又分为一江真澧、大方真圆、悟勤守愚三系,衍为宝通、云栖、雪浪三系。笔者推断,云栖、雪浪振兴华严于明末,其华严嫡传之身份为僧俗两界共知;宝通、高原再兴华严于清初,然二家别有传承,并非云栖雪浪之后,故推尊所承,遂以贤首宗命家,如世俗之别子为宗耳。唐中后期宗派佛教的传法已由“一代一人”逐渐转向“祖师当理与法,弟子分头弘化”,因此宗下分为不同的派系是势所必然的,《师资记》所录四系可能限于编者所见,当不是华严宗派系的全部,但冰山一角,已足以使我们想见其内容的丰富多彩。

2、传法方式

古德常说:“见与师齐,减师半德;智过其师,方堪传授。”为法得人,续佛慧命,找到合适的可造僧才传付衣钵,使佛教发展延续下去,就成为历代祖师的心腹大事。而那些接受祖师付嘱的高僧大德们,也莫不以“不做最后断佛种人”自相勖勉。中国佛教就是这样繁衍不绝,时至今日,作为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依旧在世界文明的大花园中绽放异彩。但此常常因为是宗门之事,外界知之甚少,且中国佛教宗派繁多,传法方式也各不相同。《师资记》以文字、图片和音像并用的方式记录了当代华严宗的传法盛况,透露出贤首宗内部以“无尽藏灯大会”方式传法,并有“枝叶光茂”、“含晖发焰”、“分枝布影”三种不同的内部消息。

简单地讲,“无尽藏灯大会”就是贤首宗的传法大典。由于事关僧团领袖地位的确立及佛法慧命的延续,故而郑重其事,有迎请传法本师、上香、上疏、传衣、传钵、传法卷、修供养等极其隆重的法事仪式。从钦因长老与海云法师的关系来看,此前二人并无交往。海云法师在俗时即与华严义理颇为相应,到处弘扬,从华严名家梦参老和尚出家后,自创台湾大华严寺,化迹遍布美、加、澳、陆、东南亚、新西兰等地。钦因传法给他,乃为法得人,是老一辈高僧对华严新秀的肯定和鼓励。这表明“无尽藏灯

大会”并不是因师资关系而确定法的传法,乃是因法的传承而确定师资关系。且悠久的法统传承与隆重的传法仪式也很容易激发接法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如海云法师在得法后就顿生“认祖归宗之感”,并且无比激动地说:“从传法仪轨上看,此乃一宗门大事相,重在灯火、香火的传承上。若从祖心相契印的历程上看,此乃传佛陀法身慧命的历史性使命,此传法因缘不只是个人的解脱问题,尚秉有弘扬佛陀教法及发扬本宗宗风乃至培育本宗人才等使命。”他由此立下了“要令宗风鼎盛,法乳流遍三千界”的宏深誓愿。

“无尽藏灯”的传法对象可以是比丘,也可以是比丘尼。传衣钵法卷与僧,如不是继承本寺或本山住持之位,则谓之“枝叶光茂”,许其另立道场作为本山分支之新祖庭以传承此法,另建分支派系自行发扬光大,因而具有启建“无尽藏灯”的资质。此有似于古代大家庭的诸子析产分支立宗,既可以维持义理师承上的统一性,又能够因时因地灵活发展,历史上华严宗的派系分化可能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传香(炉)灯法卷与比丘尼,谓之“含晖发焰”。接法者可以自行建立道场,但不能传法于人,若有大德高僧欲承接此法,则必须为觅本山祖庭或分支祖庭之“无尽藏灯”,实有此缘又确为龙象者,亦可邀集本门其他宗主,以旁证者的身份建立“无尽藏灯会”,权行传法。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法脉传承的中断,也是僧伽内部男女有别在传法权力上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尼僧素质的提高,尼寺可以传法当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不分比丘、比丘尼,只要是认同华严宗的义理及修行,都可以传给法卷、法衣和法炉,此为“分枝布影”。海云法师认为,“此会为影,为预存义,非正系法子。”言下之意,此会接法的人不具有另立道场、另建祖庭的资格,但可作为所在道场的骨干,协助宗主教化众生。

宗教的派系分化与教团内部的权力分配,都是宗教研究中的大事。《师资记》所说“无尽藏灯大会”三种传法,虽然是当代华严宗一个派系所行的方式,但由于历史传统的稳定性及中国佛教的共同性,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成为我们理解佛教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参照系。

3、新古典华严学

海云继梦法师高揭“充实和提升生命品质”的宗旨,将《华严经》演绎为“生命绽放的大花园”,在空虚、失衡、混乱、忧郁、冷漠、无奈、恐惧、苦闷等现代病症非常流行的情况下,祭起“新古典华严”的大纛,希望以此导正人性、净化社会、教育人心、提升品质,尤为关注青少年、健康、事业、家庭、老年等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师资记》对其思想学说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概括。

海云法师是华严五祖在今天的继承和弘扬者。在五祖略传之后,他满怀景仰地说:“五祖著述为贤首一家教观根本。帝心、云华著华严观法。贤首、清凉著《华严》疏钞。后世宗者,宗此观法;传者,传此观法疏钞耳。认清此意,则邪不能乱正,法不能灭矣!至于《华严》经文,乃三千世界共尊,非我贤首一家之私学也。经文之不传,是果位菩萨罗汉之责;教观之不明,为吾辈自利利人之事。异此则邪而已矣,何可缓其所急而急其所缓哉!”在海云法师看来,《华严经》是佛教界共同尊崇的佛教经典,是修行到了终极果位的佛与大菩萨们所亲证的真理的直接显现,杜顺、智俨之修观,法藏、澄观之疏钞,则为众生领略《华严经》所展示的重重无尽、主伴具足的真理境界敷设了方便、搭建了台阶;他将率领众生,以真实的修证,循此教法而至彼究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代祖师要祖述华严五祖、振兴华严义理的思想追求和坚强决心。海云法师将“华严”(原意为“杂花庄严”的缩略)解释为“花园”,认为《华严经》就是使一座无限多样的生命之花获得充分绽放的大花园。他要求人们突破“躯壳小我”的限制,“善用其心”,将自我与广大众生联系起来,永远保持生命的自由状态,将生命的充实和提升安置在无限广大、永无止境的法界之中。这种思想既有《华严经》与华严诸祖的理据,也有海云法师从当代生活体会中对古典华严的创新和发展。

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中国佛教诸宗派已经形成各自的弘法传统,佛教信众各依自己的因缘和好尚,在诵经、参禅、念佛、持咒等诸多法门中有所取舍,一门深入,希望以此能直达究竟。为了能遍应群机,海云法师广开法门,纳入禅、净、律、密,为他开创的新古典华严学建立了一张“疏而不漏”的“恢恢法网”。海云法师将禅修视为实践华严哲学、进行生命改造、“体验生命花园意境和存在奥秘”的伟大工程。华严净土修法的核心是“我入法界,法界人我”,自净其心而得生净土,回到“生命的故乡”,具有极强的圆融特性和唯心净土意味。佛教的戒律是净土与红尘的分界线,依戒而住就是安住于净土之中。他希望以华严戒法,即“普贤行者五大戒法”,包括“五戒”、“发菩提心戒”、“三昧耶戒”、“梵网菩萨戒”、“普贤戒”,勾勒出人生庄严亮丽、止于至善的修行蓝图,让生命绽放出光彩和芬芳。他认为华严密法就是解读生命奥秘的方法:佛曼陀罗表生命的本质,法曼陀罗表生命的轨迹,三昧耶曼陀罗表生命的动力,羯磨曼陀罗表生命的行动,其修法核心就是以毗卢遮那佛为本尊,以普贤菩萨为上师,通过身、口、意三密合一与上述四曼交融,达到“我入法界”、“法界入我”的状态。

近年来中国佛教的发展呈现出一些崭新的气象,形成了许多新的理念,有“生活禅”、“现代禅”、“佛光禅”、“慈济会”、“电子禅”等,影响都非常大。海云法师倡导的“新古典华严学”虽属后起,但也崭露头角,在僧俗两界开始受到关注。因此,《师资记》除了对华严宗派系分化研究提供史料佐证和思路启发外,也是了解海云法师其人其学的一部概论性著作。

参考文献:

[1]大华严寺无尽藏灯付法会:贤首宗付法师资记[M],台北:大华严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