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热”在中国火得太快

2009-11-13 11:03
环球时报 2009-11-13
关键词:运气金融市场百姓

“理财这一概念历史上就有,人们对财富和富裕生活的追求是始终存在的”,中国金融学者赵锡军这样分析理财存在的原因。但在中国,理财专家段绍译认为,“真正的理财观念是最近十年才逐渐兴起的”。

1990年底,随着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基金、外汇、期货等品种不断出现,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健全。投资理财的概念也被更多的人认同,并付诸行动。目前,在广东、深圳、上海等沿海地区,人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行为更为普遍,但在西部城市就相对少一些。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财专家段绍译称,认为理财很重要的中国人超过了50%,尚有30%以上的人处于混沌状态,认为理财不重要的人已经很少了。

“中国理财市场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从投资学的角度讲,老百姓的专业知识不够,投资行为不够理性,理财能力不足,喜欢一哄而上;从提供产品的角度来讲,很多机构都有各自的理财产品,比如股票、基金、外汇、黄金、期货、古董收藏等等,但各做各的,有时恶性竞争,有的企业存在风险披露不足、欺骗投资者的行为;从市场管理角度看,中国金融市场还存在多头管理等不规范的地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框架。比如,证监会下属的证券公司卖股票,银监会下面的银行也卖股票,保监会下的保险公司也投资股票。赵锡军认为,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理财产品还不丰富,有的产品不太符合需求。

段绍译认为,理财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钱生钱,另一方面,学会花钱也是一种理财。对于百姓熟知的股票、基金、保险、房地产等常规理财手段,段绍译一概持否定态度:“炒股、买基金都是赌博,不是理财;买寿险就是上当受骗;买房子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挣一点,运气不好就完全是替房地产老板打工。”这种说法看上去有些偏激,却给了那些至今“不理财”的人“借口”。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记者:“绝大多数人越理财越穷。”他说,多数人都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去仔细研究自己理的到底是什么财,都只想凭运气赚钱,不相信自己会赔钱,就像在投机。

赵锡军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规范目前的金融市场。一是加强教育,让百姓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二是从企业角度讲,应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发行更多更好的产品,并更加诚信;三是应尽快建立统一的监管框架,让百姓能放心理财。▲

本报记者 向 莉

猜你喜欢
运气金融市场百姓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鼠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牛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虎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