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美的人不老

2009-11-19 09:16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8期
关键词:张兆姊妹沈从文

舒 非

我常对朋友说:“平生最教我‘惊艳的是两位老太太,一位是沈从文夫人张兆和,另一位是杨振宁的前妻杜致礼。”

算起来,见到张兆和女士大概是十多二十年的事了,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在黄永玉画展的开幕酒会上。展览是在中环的大会堂,酒会很热闹,我转了一圈之后,就想看看画。后面展场里人不多,但有一位老太太特别吸引我的目光。她穿白色棉布中式衣服,黑布鞋。一头银发,很整齐地梳向脑后。

后来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特质如此有吸引力,以致我的目光离不开她。首先是香港看不到这样的老太太,我们常常见到好看的老太太,雍容华贵的老太太,但很难见到像这样有书卷气的老太太,气质是那样好,感觉内涵丰富,韵味散发出来,并且,年轻时美丽的影子依稀可辨。其次,她看画看得非常专注,神态像座雕像。个子小小的,有点瘦弱,我走近,她转过头来,微微一笑,笑容有点腼腆,目光却谦和友善。

当下我根本不知老太太是谁,后来是看到沈从文书上的照片才恍然大悟。那天还有个小插曲,证明“惊艳”的不只我一个。诗人戴天走过来打招呼,他也好奇:“那白衫老太太是谁?”

像这样气质不凡的老太太,一定是有独特家世的。近读金安平《合肥四姊妹》,更证实这一看法。

这四姊妹是:元和、允和、兆和、充和。论个人成就,四姊妹中可能张充和最高。她是名书法家(沈尹默入室弟子),而且学问比起另外三姊妹更为深厚渊博。这是语言学家周有光的评语,周有光是少数几位曾跟爱因斯坦聊过天的中国人之一,今年九十九高龄,是二妹允和的丈夫。其实这四姊妹,学养都是一流的,并且都能唱昆曲。大姊嫁给当年上海昆曲红小生顾传玢。现在唯一在世的小妹张充和是诗人卞之琳苦恋的“女神”,但她后来嫁给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沈从文的朋友。

四姊妹年轻的时候,兆和特别引人注目。书中说姊妹们都不懂为何兆和那么多人追求(接到的情书太多,竟将它们一一编号),她们认为大姊元和更美,甚至张兆和也认为自己不漂亮。但这是不对的,兆和的独特气质我想在当年已经叫很多男士迷恋,所以被称之为“黑凤”“黑牡丹”。追求最厉害的自然是沈从文——这是现代文学史上一段最浪漫的故事。

张兆和在中国公学念大二,她让她的老师沈从文“惊艳”而一见钟情。沈从文因此发动情书攻势,张兆和不但不领情,还告到校长胡适那里去。胡适“包庇”沈从文是肯定的,正是有胡适这位伯乐,才能破格让小学都没念完的千里马沈从文教大学。

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但是书中有些细节却新鲜有趣。话说18岁的张兆和跑到校长胡适家里,发现“高朋满座”,很多是认识的人。胡适请她过两小时再来,届时可以单独谈谈。当晚张兆和在日记上这样写着:

他夸沈是天才,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什么,及至我把态度表明了,他才知道我不爱他……他又为沈吹了一气,说是社会上有了这样的天才,人人应该帮助他,使他有发展的机会!

很滑稽的是张兆和要去告状,而校长胡适竟苦口婆心力劝张兆和接受沈从文的爱,说:“(沈从文)崇拜密斯张倒是真崇拜到了极点。”张兆和答得很精彩:“我说这样的人太多了,如果一一去应付,简直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见面之后胡适写了封信给沈从文,说,张兆和太年轻不懂事,不适合你。但是张兆和为什么最后改变初衷嫁给了沈从文呢?很可惜书里未能详细交代。

但这样一位个性很强、思想很新的民国女子,当我80年代见到的时候(应该七十好几了),却是非常含蓄温文,看不到任何锋芒。我想是婚姻生活改变了一切。

虽然沈从文获胡适破格聘请,但毕竟没有学历,很多人不服气,尤其是后来沈从文又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更受排挤。有个叫刘文典的古典文学教授就说过:“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个大洋月薪,我该拿40个大洋,朱自清只值4个大洋,沈从文,4个大洋都多了。”

沈从文是艺术家,艺术家不会过日子是正常的,沈从文经济不好,但还是收藏成癖,专门购买小罐小碗、瓶子和漆盒,养着一位很任性的幺妹“小九妹”。

抗战爆发,沈从文去了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夫妻两地分居,张兆和自己带着两个儿子。经济困难,她从不向富有的娘家要一个钱。《合肥四姊妹》说:“兆和是姊妹中最简朴的,她摒弃奢华逸乐,因为她相信简朴是好的,凡事靠自己就是体贴他人——减轻他人的负担。”

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1949年之后的沈从文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受排挤或经济拮据的问题,而是政治上的迫害。他得过忧郁症,喝煤油、切腕、割喉自杀过,走投无路。北大的教职被撤,调到北京历史博物馆为文物贴标签。但有谁能想到,这却造就沈从文完成了历代中国服饰研究,成了首屈一指的专家。

书中披露了在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曾是沈从文的学生、小他8岁的张兆和一直是他的精神支柱,甚至某些方面还是他的老师。好比说张认为沈不适宜写评论文章,她给他写信:

你放弃了你可以美丽动人小说的精力,把来支离破碎,写这种一撅一撅不痛不痒讽世讥人的短文,未免太可惜。本来可以成功无缝天衣的材料,把来撕得一丝丝一缕缕,看了叫人心疼。我说得太直了,希望你不要见怪。

不仅如此,其实张兆和还帮沈从文纠正语法上的错误和错字。这并不奇怪,沈从文小学都没毕业,张兆和出身名门,所受的教育深厚而完整——书中说她英文也是好的。

叶圣陶说:“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张家四姊妹为什么可以有良好的教育?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男子都还有那么多的文盲,女子识字的更是凤毛麟角。那是由于她们的曾祖父。曾祖父张树声追随李鸿章打太平军,立了战功,曾任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最后官至直隶总督。他的遗训是子孙不留家财,只供教育。姊妹们还有一位很开通的父亲,这位终生不求功名只爱读书的父亲,为他的女儿们创造了一个读书的最佳环境——兴办乐益女中,叶圣陶就曾在该校任校长。

像我这样的读者看来,这张家四姊妹要比宋家三姊妹更具吸引力。宋家姊妹当然显赫,直接影响中国近代史。但她们是政治的、西化的、金钱和权力的。而张家四姊妹呢?我想是中国的、传统的,文学艺术的、富有诗意的。我认为她们更女性化,也更有韵味,所以更美丽——不是华丽。华丽高高在上,美丽贴近人生。

猜你喜欢
张兆姊妹沈从文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认命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被沈从文追求的女生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