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水价是为水权出让买单

2009-11-19 09:16贾海峰
金融博览 2009年9期
关键词:承受能力水费水价

贾海峰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水价不超过居民收入2%即认为合理,目前,我国水价开支占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在1%以下,仍有上涨空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水价上涨的幅度还远不能满足供水企业提出来的要求。地方政府溢价卖出水权,就注定了大量水务集团只能从水价上涨中获益。

记者:你认为在现行体制下,水价上涨谁受益最大?

徐宗威:水价上涨已经压制了很多年,多数地方的水价上涨要求是供水企业提出来的。通过股市反应也可以看出来,涨水价的消息让水务行业的股票大面积上涨。

记者:你认为这轮水价上涨原因是什么?

徐宗威从水价上涨的城市名单中可以看出,一些在前几年高溢价转让水务资产的城市,成了本轮水价上涨的急先锋。因为按照水务企业与政府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收回成本,并获得尽量大的盈利。如某市在两年前将标价5亿元的供水企业卖了17亿元,当时还觉得不错,但今年水价就得涨三四毛钱了。

记者:除了高溢价出让因素外,水价上涨还有其他原因吗?

徐宗威,表面上推动水价上涨的直接因素有两个:一是水处理标准提高了;二是连续多年不涨水价,今年CPI较低,是调水价的机会。

深层次上说,造成水价上涨的原因是供水企业的涨价需求。而目前这种被动式涨水价,又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记者:这个怪圈是如何产生的?

徐宗威:坚持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将自来水公司当成一个盈利行业卖掉了。现在很多水务公司上市了,出于股东利益需求,涨水价就成了实现水务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旦水务公司成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就会在很多方面将成本转嫁到水价上。例如管网折旧,原本可以用80~100年的管网,作为资产注入水务公司后,会按照10~20年进行折旧。除此之外,水务公司还将财务成本,管网漏损等因素都转嫁到水价上,这样算出来的水价不亏才怪。

两三年前蜂拥进行的高溢价转让水务资产行为,如今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一些城市如今水价上涨压力特别大,因为地方政府当时与购买企业签了协议,水价与当地居民收入等条件挂钩,不涨价,人家就会去告政府。

记者:今后水务行业改革应如何定位?

徐宗威我们改革水务企业,是为了引进更有效率的民营企业,而不是为了卖掉国有资产,变现后去搞别的。

因此,水务等公用事业改革的思路都应该改变,改变过去那种一卖了之的思路。应该在坚持以公益性为前提的情况下,在运营等环节引入民营资本,用特许经营的法规来监督它,最终达到效率和公平的最优。

相关链接各国水价定价模式

钟晶晶

●美国:东部水资源较为丰富,实行累退制水价制度,大水量用户水价低,小水量用户水价高。对于居民生活用水,一般采用全成本定价模式,对于农业灌溉用水则采用“服务成本+用户承受能力”定价模式。而在美国西部地区,如加利福尼亚州,由于水资源十分紧缺,服务成本定价模式和完全市场定价模式较常见。

●英国:水价(包括居民生活、工业和农业灌溉用水)制定是在充分考虑用户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完全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入一产出模式进行运作,以确保回收成本,并有适度盈余,而国家只是对水价制定设定一个价格上限,进行宏观调控。英国采用全成本定价模式,其水费由水资源费和供水系统的服务费用构成,后者包括供水水费、排污费、地面排水费和环境服务费。

●法国:水价必须保证成本回收,一般都有盈余。其构成包括水资源费和污染费等项税款,实行水费和税费相结合的双费制度。尽管居民生活用水水费采用“边际成本+承受能力”定价模式,而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水费采用“服务成本+承受能力”定价模式,但因以水税的方式收取了水资源费和污染费,实际上也是采用了“全成本+用户承受能力”定价模式。

●印度水价分为非农业水价和农业水价。非农业用水中的商业和工业用水采用服务成本定价模式,非农业水价中的家庭用水和农业灌溉水价采用用户承受能力定价模式。农业灌溉水价的制定和征收由各邦政府负责,灌溉水费与灌溉工程的运行和维护费用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猜你喜欢
承受能力水费水价
惊人的水费
特高压直流送端1.3倍过电压下调相机暂态过程与承受能力提升措施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阶段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方法探讨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水价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