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黑龙江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题语文

2009-11-26 07:59谭焜堃
初中生学习·高 2009年7期
关键词:梅香乞丐梅花

谭焜堃

4选出对名著评述有误的一项()

A《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国王代表了理想的君主,公正无私,治国有方,主张和平;小人国国王凶狠残暴,有难以满足的扩张之心。作家塑造小人国国王这一形象是为批判整个欧洲的文明制度。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D《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法国人,本书讲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坎坷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达·芬奇是德国人,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人,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人。

5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存在语序错误,请调整语序,使之前后衔接顺畅。(只许调整语序,不得增减字数。)

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拥有什么,遇到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忘记赶路,忘记启程。如同险峻的高山挡不住汹涌的波涛,汹涌的波涛的挡不住你前行的孤舟;就像广阔的晴空挡不住突来的风暴,突来的风暴也挡不住你远行的背影。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了你坚强的躯体,但决挡不住你的万丈豪情;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了你铿锵的步伐,但决挡不住你渴望的信念。只要你启程,就会体会到跋涉的快乐。

6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一些生产部门的垄断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15个字)。

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家A:光引导消费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快反垄断法律法规的制定。

专家B:前一段时间,我在美国住了一年,对他们的反垄断法有了更多了解,反垄断法对维护美国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

7仿照下面的例句,以“哭”为内容,写两段话,要与例句形式相似,必须用比喻方法,特别欢迎有独见、有创新的语句。

例句: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园里开放;你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

仿写: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古诗原文填空。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3)渭城朝雨渑轻尘,________________。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6)《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上晴天夜晚水面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有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和“眼前”独有的怅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下列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人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狱:

伏: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梅香》,回答下列问题。

梅香

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啊!”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的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点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了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欣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花相似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梅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细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个性的芳香。

(11)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12)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文字叙述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文章第(11)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并不富有,也许常被人漠视,但我们也有“自己心灵的梅香”。读了本文,请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互动。让生活更精彩》,回答下列问题。

互动,让生活更精彩

“媒体要与大众互动”,“互动电视有钱赚”——一个时髦的词语频繁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它就是媒体新宠——“互动”。

至今,许多词典还没有收入“互动”这一词条。它诞生于台湾地区,译自英语的interact,根据《现代英语用法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10月)的解释,inter是词的前缀,表示“相互问”的意思,act是“活动、行动”的意思。20世纪80年代,国家编译局的“标准化编译”中,曾将interact译成“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台湾则译成“互动”,虽是直译,却似乎更为浑成贴切,生动形象。

起初,“互动”这个词是作为社会学术用语被大陆吸纳进来的。在社会学里,“互动”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具体地说,互动包括感官的互动、情绪的互动和理智的互动。几年后,“互动”就迅速地由专门术语转化为汉语的常用词了。

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展,“互动”的含义越来越丰富。其中“共同参与”、“即时交流”成为“互动”的基本内涵,人们多年来追求的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的梦想,通过“互动”进一步得以实现。科技的进步为“互动”扫除了障碍,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互动”的生活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或及时反馈意见。“互动”还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人性化、个性化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可以“互动”起来。爱看电视的人可以选择“互动”电视机,通过“互动”频道收看“互动”节目,因为“人们翘首期盼的海信互动电视日前在全国各大商场同时上市”了(参看《羊城晚报》2002年1月9日)。中央电视台互动电视节目(CCTVSI)于2001年11月11日——全国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当天正式开始试播,今后互动类的电视节目会越来越多。人们还可以通过“互动”PC音乐欣赏“互动”音乐,玩“互动”电脑游戏,上各式“互动”网。孩子可拥有最先进的“互动”玩具(“互动式宠物机器狗登陆冰城”参看《长江日报》2002年1月28日)。买房子或者想装修房子的人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楼盘流行互动式开发,让购房人参与房屋设计”(《北京晨报》2001年12月24日)。“互动”的生活将成为一种时尚。

学校教育模式也将受到影响,“美国式互动教育方式将现四川”(《天府早报》2001年8月31日),“互动”将成为教育的一个新理念,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备受重视。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也将更多地引进“互动”的概念。《羊城晚报》新开辟了一个“管理互动”栏目,读者和专家可以共同商讨一些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互动”营销改变了传统营销方式,买卖双方的关系更为直接,交流反馈系统也更便捷和畅通。

除了“共同参与”这一使用最为广泛的含义外,“互动”还可以表达一些其他的意思:

①互相作用或影响。如:“政策市场互动,中资外资对垒。”(《解放日报》2001年12月26日)

②互相交流沟通。如:“人才网站两岸人才互动。”(《北京晚报》2001年5月28日)

③互相流通。如:“现资金良性互动,根本解决股市危机。”(《羊城晚报》2002年1月26日)

新词新语反映新的生活方式。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其中活跃的一分子,共同参与,互相沟通,“互动”的生活将无比精彩。

1“互动”一词的基本含义和其他意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互动”一词流行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互动”一词在哪些领域为我们接受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线的部分,谈到了教育的“互动”,我们最熟悉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特别是新课程实中,

师生的“互动”成为共同的追求。请你举一则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例子,并谈谈通过“互动”带来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给心房下一场冒》,回答下列问题。

给心房下一场雪

刘心武

人生途程,难免遭遇干旱,有炎夏的干旱,也有冷冬的干旱,相比而言,冬旱更令人气闷,会导致心房里淤塞猬刺般的焦虑,这时候,你该自觉地,给自己的心房下一场雪。

是的,人们都在说,现在进入了一个竞争的年代,每个人都该不畏竞争,勇于投入竞争,争取在竞争里成为赢家,跻身于所谓“成功人士”的行列——这些话并没有说错,但说得并不全面,并不准确。全面而准确的说法是:应该在强调竞争、奖励赢家的同时,强调要建立起保障并非因为违反了竞争规则而成为弱者、输家的那些社会成员,让其也能获得为人的尊严,并享有社会财富基本配额的权利的制度。这是在竞争的旱季里,整个社会应该落下的透雨、飘飞的瑞雪。

但我们自己,不能只是消极地等待社会的雨雪,我们自己,要在心房里给自己下一场雪。那飘飞的雪花,以自知之明凝成,也就是,不要对自己苛求,不必在竞争中给自己定下那么高难的名次指标,须深深地懂得,冠军、亚军、季军固然可喜可贺,能跻身前8名也相当荣耀,而能在前100名里,亦足可自豪;就是仅仅及格,只要自己尽了心努了力,也无妨为自己干上一杯!

那心房里的雪花,如自然界的雪花一样,营造出一个洁白的世界,它帮你去掉嫉妒,摒弃狭隘,对他人的成功,只要那确是其努力的成果、才智的发挥,即使不必为之鼓掌欢呼,也大可一旁为其高兴。深知这世界不可能人人第一,个个拔尖,不可能一律成功,不可能统统获得等量的财富与名声,差别是永远存在的,层次是难以抹平的。我们所应感到义愤填膺、坚决反对的,是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开跑,是竞争规则的不合理,是竞争过程里的不公平裁决。是暗箱操作、违规乱来,而并不是冲过终点线有先有后,以及社会对先到者的奖励。这样的心房雪花,能使我们化解掉因落后而生出的焦虑,使我们经过一段拼搏后,能接受呈现于前的、不那么令我们满意的现实处境。

人生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个体生命不能脱离群体而生存,而群体共存的较佳规则,是公平竞争,这是我们应该认同并投身其中的,人类的文明积累,也因此而日渐丰厚;但我们生存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我们还应自觉地享受群体竞争之外的人生乐趣,那是超载名次地位,那是超越名次地位,超越学历职称,超越金钱财富,超越所谓成功与失败的界定,超越他人的评价,并且也超越自我评估的。那至为宝贵的,属于自己的人生乐趣之一,也便是给自己的心房来一场白蝶飞舞般的瑞雪,那些雪花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的回味,可以是童年往事的追忆,可以是生命历程中许多琐屑却璀璨的闪光点,可以是唯有你自知自明,或者竟暧昧莫名的某些隐秘情愫……

不要喟叹人生途程中遭逢冬旱,快,快在自己心房里下一场滋润生命的瑞雪吧!

1文章第一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处“我们还应自觉地享受群体竞争之外的人生乐趣”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人生途程中”的“冬旱”?文中几次提及的“雪花”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作者的哪些观点体现了鲜活的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给心房下一场雪”就是“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1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秋实》。根据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得成熟?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请以“我的感谢”为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西方有一个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状态,也是一种内在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公认,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猜你喜欢
梅香乞丐梅花
“松韵·梅香对壶”的创作理念
乞丐面
乞丐虎
梅花
现代乞丐
梅香奶奶的毛毯
梅香
梅花引
非同寻常的乞丐
说好一起看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