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沉没

2009-11-28 02:30谢博识
中外文摘 2009年21期
关键词:陆家嘴公寓号线

谢博识

“最宽处可以伸进一只拳头,除了墙壁上这些裂缝,楼体看起来也歪了。”钱先生至今仍记得当年公寓里那些可怕的裂缝。他所居住的凯华公寓是一座7层的商住两用楼,在上海市徐汇区凯旋路的一条老弄堂里,建于1998年。2003年7月14日,凯华公寓内的56户居民对房屋墙壁出现裂缝的投诉终于引起了关注,距“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才过去不到3天。因为“4号线”施工所造成的地面“漏斗型”沉降事故造成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先是紧挨着施工点的楼房在半小时之内开始倾斜,随后,中山南路847号的一幢8层楼房的裙房坍塌;最终居然导致董家渡的一段30米长的防汛墙沉陷,开裂,直至倒塌。

而凯华公寓的居民们则怀疑正在地下20米处施工的地铁2号线是其楼体开裂的元凶。他们早在3个月前就已开始了投诉,而直到“4号线事故”发生之后才受到关注。今天,站在顶层的窗边,钱先生指着窗外的高楼大厦叹息道:“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压迫。”他口中的“压迫”并不是指视觉上的,更多的是指上海此时4000多座高层建筑对土地的压迫。

一边升一边降

即使不是地质专家,钱先生也知道,这些事件都是上海整个城市的持续沉降所导致的,凯华公寓2003年墙体的裂缝不过是上海整个城市沉陷的冰山一角,“从1921年开始,每年上海都在‘下降。”面对地面沉降这个“元凶”,钱先生只得无奈地接受,这也是他至今还住在凯华公寓7层的原因。

钱先生这席话恰巧出现在2002年上海地质学家集体编写的《上海城市地质——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书中,上海地质学会秘书长刘守祺参与了此书的编写,有些调查数据让刘守祺也感到吃惊。从1921年上海首次发现地面沉降现象到1965年的44年间,上海下沉的平均数是1.69米,最厉害的地方达到2.63米,“这基本就是一层楼的高度”。

“上海是个一边升,一边沉的城市。”刘守祺承认,上海目前面临的最大地质灾害就是地面沉降。“我们脚下的土,基本是松软的第四纪沉积物,第3层、第4层和第8层的大部分土都像稀泥一样,含水。而7次海陆变迁之后,长江夹带着的砂泥堆积,在上海市区、浦东、南汇地区才形成陆地。”

现在,这片土地正经受地上和地下的两面夹击。地上,平均每天就有一栋楼“站”起来;而地下也不消停,已经有了总长250公里,共8条轨道的地下交通线路,还有15条正在规划和设计中。收不住脚步的城市建设,使得沉降提速。2000年以前,上海沉降的速度是6毫米,现在已达10毫米,而从1921年至今累计沉陷已经超过2米。“上海平均标高才4米,人民公园附近甚至才2米多,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如果再继续沉陷2米,东方明珠立刻就会陷入汪洋。”

在上海市民面前,城市沉陷引发的一系列事故快要成为家常便饭:2001年,奉贤区水文站检测得出郊区沉降开始加速,奉贤区每年正以16毫米的速度下沉,快要赶上城区的沉陷速度;2003年地铁4号线地面出现漏斗状塌陷;2004年,价值12亿美元的上海磁悬高速铁路轨道下沉;2009年,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一栋13层在建建筑整体倒塌。

超采地下水是主因

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家住凯华公寓7层的钱先生上班的地方。家门口的三条地铁线都可以到,这三条地铁中2号线和4号线都曾出现渗水、沉降,但每天乘坐地铁上班的钱先生不以为然,对于上海地质犹如“一块豆腐”的传闻,钱先生显然觉得太夸张。

占地28平方千米的陆家嘴毕竟不是豆腐块,即使被上海地标、超高层建筑、大型展馆挤得水泄不通也不会立即分崩离析。但是包括陆家嘴在内的上海市区已经感受到了负荷的底线。“吃重的是70米以下的含水层,上海的大型建筑如‘东方明珠和南浦大桥都是用这里做桩基吃力层,一旦打浅了就会倾斜甚至坍塌。”在刘守祺的口中,上海具备了两个典型:典型的软土地区,典型的高速发展城市。

两个“典型”造就了上海沉降的迷思,究竟是地质脆弱让建筑物倒塌,还是建筑物的激增让土地不堪重负,如果是地质原因,那么与生俱来的软土层,是否让上海在面对沉降的时候只能坐以待毙?城市塌陷,海水入侵,再算上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会不会让上海“下海”。

“沿海、沿江的城市都难以避免沉降。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人为因素在影响沉降。”刘守祺认为上海沉陷的七成原因是超采地下水。上海市平均每年以8000万立方米速度消失的地下水,去向何方?钱先生所在的凯华公寓本应饮用黄浦江的水,但是污染使得这条母亲河难以承担主要供水,“上世纪60年代,黄浦江涨潮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江边洗手,现在江边筑起了防汛墙”,钱先生回忆说。当地下水成为觊觎对象的时候,也是上海饮用地下水正式告罄的日子。钱先生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就被告知不可以直接喝水龙头里出来的水。从地下水的安全标准无法达标,到储量剧减接近临界线,只用了不到10年。显然,除了黄浦江,地下水过分承担了上海市民的饮用水。软土地质、高层建筑、超采地下水,三管齐下。上海沉陷的重灾区——陆家嘴,就像是遭遇集中火力攻击的软肋。超高层建筑在软土地区拔地而起,这是“先天不足”。由于施工和日常供水所需,地下水开采集中于中心城区、集中于第二承压层、集中于每年的夏季黄金施工期,在地区、层次、时间上的过度集中,这是“后天畸形”,如此情形令上海的沉陷处于“情理之中”。

还会不会下沉

如果都像凯华公寓那般循规蹈矩还好办,超高层建筑、不规则建筑群的疯狂搭建着实让上海这片土地措手不及。“对单个高层建筑而言,一般发生的都是均匀沉降,所以不大会对建筑物本身发生太大影响。但是,众多位置、规格不一的高层建筑形成合力,对整个上海市就会造成某种程度、某种区域内的不均匀沉降。”陆家嘴正充满了上海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严学新所说的这种建筑物,这直接导致了陆家嘴是上海市沉降最严重的地区。

陆家嘴正以每10年0.15米、一个台阶的速度下沉,在这里工作的钱先生显然感觉不到,但他知道,0.15米是上海市采用回灌技术以来,陆家嘴减缓沉陷后的速度,在这之前,陆家嘴沉降最严重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仅一年就下沉0.11米的情况。通常,盖房时,对待地下水的态度是“只抽不灌”,抽出的地下水通过下水管、污水管进入城市管网,直至1966年,上海市开始采取地下水人工回灌的方法阻止沉降。

中国出现地面沉降的城市达50多座,大部分地处沿海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内陆城市只有7座,占少数。这些城市都和上海一样,都有着先天地质软肋。也因为人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沉陷加剧。西安的大雁塔,因为地面沉陷,已经改变了座位方向,苏州因为地面沉陷,需要不断筑堤抗洪。对上海这个典型来说,回灌是治标不治本措施,要想停止沉降,必须连带整个长江三角洲的统一治理。

猜你喜欢
陆家嘴公寓号线
搿部车子到陆家嘴伐?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陆家嘴金融城的那些“全国第一”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大连轻轨3号线发生脱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