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职教师资个性化发展初探

2009-11-30 08:18何语华
职业·中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职教

何语华

一、“双师型”教师是职教师资建设的基本目标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二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在认定条件上,一般要求具备“双证”,即既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或讲师以上职称证书,又具有教师资格以外的、与所从事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或职称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或有相关生产科研成果或专业实践成果,并取得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也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2、“双师型”教师是职教专业师资建设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只有既懂理论知识,又熟悉实践操作的教师,才能胜任专业教师的岗位。就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有差距。来自高校的毕业生理论基础较深厚,但操作能力有欠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能力尚待提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的体现。

二、基于“双师型”职教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性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普遍要求,是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基本目标,但并不是师资建设的全部意义。现代职业教育对师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比“双师型”更宽泛、更多元,现代职业教育呼唤基于“双师型”的多元化师资结构,倡导教师个性化发展。

1、个性化发展是职教教师基于自身智能类型的科学发展选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在人们身上,各种智能的水平及其组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对教师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启示,而且对于师资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职教教师同样是不同智能类型劳动者的组合。职教教师的个体条件是千差万别的,或长于课堂教学,或长于实训指导,或长于教学研究,或长于科技开发,或长于学科建设,或长于市场拓展,或长于“三创”教育,或兼而有之。职教教师只有从自身的智能类型和气质性格出发,遵循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双师型”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智能特长,在契合自身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形成专业发展优势和个性,才能获得更深远、更持久的发展。我们提倡基于“双师型”的职教教师个性化发展,本质上是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选择,促进人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2、个性化发展是促进职教教师缄默知识外显的重要途径

缄默知识理论是英国科学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他把知识分为外显知识和缄默知识:外显知识是指那些可以用书面文字或图形、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缄默知识是指那些没有经过语言总结或不可言说的知识,缄默知识是大量存在的,“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借用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关于个体素质的“冰山理论”为喻,外显知识就如同浮出水面的“冰山尖端”,而缄默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它们虽然比外显知识难以发现,却支配着整个的认识活动,是人们获得所有显性知识的“向导”。

缄默知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双师型”强调的是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普遍知识和技能,注重的是外在、显性、可评价的知识和技能,追求的是确定性和可把握性,并不能全面、合理地导向与评价教师的素养和水平。职教教师在专业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显性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不断生成隐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我们提倡职教教师基于“双师型”的个性化发展,就是要引导教师发掘、反思、提升和整合自身的缄默知识,将潜藏在头脑中具有个性化、独创性和积极意义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外显出来,重新整合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实现质的跨越。

3、职教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教师个性化发展是职教师资建设的要求。职教教师是一个多元的角色,他们要具备多种职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通教学、善操作、会研究、懂生产、能管理,有市场开拓意识,有科技推广能力,能指导“三创”教育。全能型的教师是一种理想,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多面手。我们应该提倡职教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在某个或某些领域内成长为行家里手,整体造就职业院校百花齐放式的人才发展态势。

(2)职教教师个性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需要。建设一支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已成为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双师型”是职教教师个体素质普遍提升的渠道,“个性化发展”是提升职教教师创新意识、孕育创造精神、培养品牌教师的温床。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品牌建设离不开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特色课堂,而这些品牌特色的打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牌教师个性化的理念、能力与创造性。

(3)职教教师个性化发展为师生双方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一方面,从教师群体结构来看,各种智能强项人员的合理组合是一种理想模式,他们各有所长、风格各异、智能互补、彼此融合;另一方面,教师各具优势和个性,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各个智力领域的潜能,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

三、基于“双师型”职教师资个性化发展的策略

1、职教教师:自我认知、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

(1)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上,只有对自己的智能结构、情感态度形成准确的判断,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形成正确的评价,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期望,既扬长避短又取长补短,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优势领域的发展。因此,必须对自身情况进行客观、冷静的解剖,深入分析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过去和现在的专业状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并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决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应当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一是要加强学习,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框出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内容,列出学习菜单,而后有目的地学习;二是要进行专业实践,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研究、交流、调查、实验等发展和凸显专业个性。

(3)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近年来,教学反思被视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反观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还有助于发现、分析、批判和整合自身的缄默知识,促进个性化内隐素养的外显,成为自己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重视通过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等加强教学反思。

2、职业院校:文化引领、搭建平台和发展管理

(1)通过文化建设引领教师个性化发展。一是通过文化建设培养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专业精神,引领教师持续追求专业的个性发展与成熟,二是秉持多元化的文化思维,营造开放、民主、宽容、融合的学术氛围,培育教师自由发展、创新发展的文化土壤;三是营造以“企业环境下的学校和学校环境下的企业”为核心的专业文化,为职教教师创新灵感的产生和个性思维的形成提供理念支撑和智慧源泉。

(2)为职教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一是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菜单,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程度教师的学习需求;二是以培养职教师资核心能力为目标,鼓励教师广泛参与调研考察、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技术服务等专业实践活动,并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进一步拓展;三是通过教学研讨、公开教学、业务比赛(包括指导学生参赛)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展示自身专业个性及成果的舞台。

(3)加强职教教师个性化发展管理。一是以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为核心,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管理制度、各类荣誉评选制度、教科研成果和竞赛奖励制度、技能和创新大赛管理制度等;二是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办法,实行岗位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工作达到目标和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办法,突出对专业教师职业关键能力指标的评价,提高体现专业发展个性并产生良好效果的指标的评价权重;三是创新激励手段,除采用传统的加薪、晋升、评优等手段外,还可采用经费支持、优先培训、优先休假及提供各种展示机会等手段进行激励。要关注教师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激励和肯定,让教师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更加主动地发展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职教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