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句关于“罗彩霞案”的题外话

2009-11-30 04:33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应试舞弊

湖南邵东考生罗彩霞在当年的高考录取中“落榜”了,而假罗彩霞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大学殿堂并顺利完成学业,拿到了学士学位。今年初夏,这起离奇的高考舞弊案终于得到了严肃的处理,舞弊者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我不想对这起“揭晓”得太晚的舞弊事件再去说三道四,只想就一个问题道出我的困惑。这就是:那位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的局长千金,凭她低于本科线二百多分的极其“贫瘠”的基础,又是如何修完对她来说难以胜任的繁难的本科学业进而体面地毕业的?难道当今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真的已经高到了所有学生“只要进得去就能出得来”的程度?

说实话,厕身于教育界多年的我很清楚我们的教育现状,中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大家更是心知肚明。顶替罗彩霞入学的那位局长千金鬼鬼祟祟地进、体体面面地出只能说明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漏洞,那就是:大学教育在教、学、考这三方面太宽松了,宽松到了跟上公交车一样任何人只要挤进去就能平安到达目的地的地步。“严进宽出”(本科教育是这样,而成人教育则几乎到了“宽进宽出”的地步)乃是中国高校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更是影响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致命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一旦考取大学便意味着成为“天之骄子”——将获得“干部”身份和一份体面的工作,从此脱离农工,衣食无忧。今天,大学“包分配”的待遇不复存在,“天之骄子”也回到了地面,但由于今天中学里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比较突出,几乎把学生磨蜕了一层皮,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不少人便认为大功告成,至少也应慰劳一下自己,稍作休息。倘若遇上的是个各方面都比较宽松的大学,他们也就更能懂得珍惜那黄金般的休闲机会,逃课、网游、恋爱甚至做起了生意。一些学校似乎很懂得“配合”学生,开学晚放假早,试题浅“社会活动”多,一些大学老师甚至考前有意无意地向学生泄露考试内容,阅卷时更是“高抬贵手”甚至搞起“钱分交易”,能放则放,以求得看上去很美的通过率……请问,这样的学校只要进得去还怕出不来吗?

曾经有人将中美教育进行对比后发现: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宽松的中小学教育,宽进严出的大学教育。中小学该玩的时候学生尽兴地玩,大学该学的时候则玩命地学。结果是中小学生在边学边玩中强健了体魄,培养了心智,活跃了思维;一到大学,便进入“一级学习状态”,向着学术的高峰、人生的制高点攀登。而我们的教育特色是,孩子们在中小学阶段“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将获取大学录取通知书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将高等学府当作享受人生的休闲场所。因此,西方人出成果在大学,而我们不少学生中学时代战果煊赫,奥赛金银铜奖雄冠全球,可到了大学却偃旗息鼓,默默无闻,名噪一时的高考状元亦泯没人海。这既要追究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更应当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去寻找原因。

让高校采取“宽进严出”的管理机制,这对大学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一定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但它对于优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缓解中学升学压力、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考中的舞弊行为。想想,还是值得一试!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应试舞弊
严宽有度促合力
中国企业反舞弊画像
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企业高层相关性研究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错别字先生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应试良方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
“以县为主”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利益相关分析
高考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