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旧中寻出新滋味

2009-11-30 08:17杨景春
档案管理 2009年5期
关键词:档案局资源信息

杨景春

开发档案,利用档案,使古老的档案焕发生机,让档案走出神秘莫测的殿堂,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对开发利用这个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档案开发利用的对象主要是馆藏档案,没有存货不行。但现在的情况是,即使有存货,距离真正的社会化开发与产业化运作仍然相去甚远。守着一座座金山银库却要到处喊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说:现在“档案资源多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封闭的资源,档案工作出现了一种高积累、低附加值产出的现象。这在基层档案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无米之炊难,有米之炊也不容易,有个别档案部门犹如刚刚出道、技术拙劣的厨师,面对一大堆形形色色的原材料,不知道先上热菜还是凉菜,不知道是先做油焖虾仁还是清炖豆角。

创新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创新能力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档案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档案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档案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而提高认识是创新能力开发的前提。

1让档案信息成为地方发展的推进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建设档案事业的法律依据,也是我们做好档案工作的法律保障。《档案法》1988年1月1日施行以后,我国的档案事业就纳入依法管理、依法检查指导的轨道。吴宝康在1996年说:“我是以利用为纲的思想理论的坚持者,甚至可以说我是个‘利用为纲论者。”“利用是目的,利用是主要环节,是中心,是重点。是关键,收集、整理、保管等是基础。”作为利用为纲的论者,他提倡档案必须利用,通过利用发挥其作用,实现档案自身的社会价值。2005年4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广东省、市档案局一起在广州举办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分唐、元、明、清、民国五部分,收纳了来自全国20多个档案馆的202件档案珍品。其中大部分为各档案馆的“镇馆”之宝并收录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是世界记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档案珍品为广州人了解自己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使广州市民在观展过程中,从真实的记载中寻找到浓厚的亲切感,更油然而生自豪感,带领市民熟悉历史、熟悉广州。更增强了对广州的热爱。

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这片神奇的土地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怎样掘开“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宝藏?资料显示,西部12省区资源丰富,其中仅钛藏量就占世界的80%以上,钒藏量占全国的90%以上;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与风能资源,还拥有生物资源、光热和地热资源,以及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攀枝花学院何永斌说:“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西部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实现西部新跨越的推进器。档案工作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党政机关决策和各项工作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实现观念作风的根本转变与自身的跨越。”并认为西部有充足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竞争实力较为强大,“如攀枝花市仅2001年利用档案产生经济效益就达3238.2万元”。

想让档案信息成为地方发展的推进器,必须认识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争取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途径,除了自主开发以外,还可以采取联合开发,像前面说的广东档案局就属于联合开发,还有商业性开发与公益性开发等。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开发和利用城市档案,为本地旅游注入了生机。建水位于云南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唐朝,建水因“建于水边之城”而得名,有一口口保留完整、绳印深深的古井,现在人们依然用最古老的方法从古井或古池中汲生活用水。古井记载着建水的历史,印证了建水七个世纪的辉煌与文明。多少关于并的故事从远古讲到当今,依然津津有味。波澜迭生。云南建水古井数目众多。造型各异,方井、圆井,八角井(已填埋),单眼井、双眼井,三眼井、四眼井,奇形怪状,五花八门。井栏全部用巨大的青石围砌而成,天衣无缝,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青石井栏上的绳索磨痕深达数寸,有的井栏早已被磨穿,折射出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开发利用古井档案,是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可以极大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从古旧中寻出新滋味,增强人们对名城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于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档案期刊真是做足了文章。特别是近几年,开发馆藏档案资源为休闲旅游服务的事例越来越多。山西平遥县档案局认为,这样做可以为旅游找到一个新亮点,他们具体做法是:丰富馆藏,强化馆藏开发。举办多种形式的档案展览、讲座。寻求档案利用工作新途径,为咨询者提供便捷的利用服务,营造旅游休闲的环境。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江苏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淮扬菜的发源地。在2004年淮安市第三届美食节上,秘不示人的档案,成了一大亮点,淮安市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开发的清官秘档,凭借美食节这一舞台,出演了一幕精美、壮丽的戏剧。皇帝的谕旨、御制诗、朱批奏折,以及清代《南北运河图》等,特别是乾隆帝第四次南巡时两份膳单,进一步丰富了淮扬菜的历史内涵,成为印证淮扬菜最权威的史料,在美食节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另外,上海市档案馆与影视媒体联手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制作了电视系列专题片《追忆——档案里的故事》,云南傣族和白族文献遗产研究与开发利用都值得一说。

什么是档案?定义大同小异。湖南古城凤凰之行却使人们懂得档案是呈现和证明“存在”的历史事物。沈从文的《边城》及其湘西系列作品,雄辩地证明着一个美丽苗乡的存在和几个睿智民族融和的事实;南长城与黄丝桥古城众多的古遗风物。不容置辩地证明了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少数民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档案的功能是什么?凤凰之行可以使人们懂得:档案最核心的功能是其精深广博的内蕴激活世人的思维,诱导世人对客观现实以改造、创新与发展,例如,聪明的凤凰人仿照老沈《边城》与湘西系列作品等诸多文化档案的描述,改造了新旧凤凰城,创造性地打造了刺激而又悠闲的沱江漂流。还有众多的基于原作、超越原作、最终回归原作的旅游项目。

2寂寞中的坚守

档案人的舞台是狭小而清冷的,不可能成为主体,更缺少鲜花和掌声。也不会有多少喝彩。特别是基层档案部门,条件很差,房子低矮,如伴黄卷青灯。终日面对的是一座岑寂的山,是一条少有人走孤独的小路,是像蛇一样缠绕的寂寞,没有甘心吃苦不辱使命的精神很难长期坚守。枯燥之感来自档案室闭塞单调的空间与环境,来自缺乏感情色彩的柜架、案卷、目录、编研资料,以及琐碎乏味、气氛严肃、节奏松弛的工作过程。《四川档案》2007年第4期以《寂寞档案彩色人生》为题报道了达县档案局局长姜成相的事迹。姜成相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只是默默地奉献于他醉心的档案工作,为达县档案事业呕

心沥血,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档案天地》2002年第5期介绍了河北泊头市档案局局长刘荣忠,当年市“十佳公务员”刘荣忠榜上有名。默默无闻的档案人获此荣誉,这在泊头还是第一次,文章题目是《寂寞兰台也出星》(周保东)。这些人不求闻达,像深山里的勘探队员,在岁月的坑道里挖掘宝藏,又像摆渡的船工,满足人们驶向彼岸的渴望。

其实寂寞有何妨。当今世界,熙熙攘攘,人世繁华。可在繁华的遮掩下,无数的手伸向了权、色、名、利,不知上演了多少丑剧,这就是所谓的充实?有人认为:“寂寞并不可怕,寂寞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心灵时刻处在良知照耀之下。在你失落与挫败之时也能找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在你身心得意与辉煌之时也能辨清权、色、名、利的诱惑。兰台人日日与档案打交道,与文字耳鬢厮磨,与文化共存共荣;是寂寞孕育了知识,孕育了文明与进步。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寂寞,充分利用我们守着的档案资料,真正做到‘近水楼台先得月,故而就不感到寂寞了。”档案工作永远是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工作,不可能走向台前成为主体,而且远离权力中心,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分类、装订。不管是甘于寂寞还是不甘寂寞。档案人的目标都是开发档案和利用档案,不要让档案走进永恒的寂寞。北京顺义区档案局徐福元就是这样的人,在任主要领导的那几年里,老徐极具“干什么吆喝什么”说干就干的作风,“人总得干点儿事儿”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他跟大伙儿先后办了“顺义区档案事业成就展”和“档案利用成果展”俩展览,制作了《史页生辉》与《依法治档利国利民》两部电视片。村级建档指标按市局要求超额完成,就连区里的电视台、广播电台也时不时地传出“本台记者从区档案馆了解到”、“据区档案史料记载”的消息,让档案干部们听着那么亲切、那么舒坦。

做事应该有痴迷精神,否则很难成功,徐福元刚到档案局馆时候,衣兜儿里老揣着《档案法》和《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小册子,不管走到哪儿,抽空就拿出来翻翻,有时碰到熟人、同事,说不准还得给人家念念。古人说:吃得菜根。百事可为。像这样脚踏实地、和清贫为伴、寂寞里写出别样人生的档案人还有许许多多,山西运城的牛润虎、北京大兴的赵继谊、四川绵阳的刘卫东、河南项城的田丰、上海市的宋祖泉、浙江丽水的叶荣兴等,几乎每一种档案期刊都不止一次介绍过这样的类型。中国史学界有一个传奇人物,一个“异类”。年过不惑之时,经商获得极大成功。1996年至2002年间,他个人出资140万元,从俄罗斯和美国搜集俄国解密档案1.5万余件,并组织翻译、整理、出版,社科院一位苏联史专家认为,有了这批档案。不仅苏联史要重新认识、重新书写,对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都要重新思考、重新评价。他就是身兼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个研究所的兼职研究员的沈志华。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糖果实验”,那些忍住诱惑的孩子。成年后在事业上更易成功。沈志华身兼多职,却一直是没有学历、没有职称、没有单位的“三无人员”。

3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开发

网络环境下档案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新思维、新理念,这是我们遇到的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其中如何收集档案资料资源,处理档案资料的所属(著作)权等问题,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面临的现实问题。前几个月,《云南档案》发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蕙名一篇论文,信息量大,作者高屋建瓴,对我国网络信息档案资源总体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

论文首先介绍档案网站。1,各级档案局(馆)网站。介绍自己的机构,资料在线开放等,全国已有400多个。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有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省市档案局网站。2,档案学网站。目前,我国比较好的档案学网站主要有:《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主办的“档案学通讯”网络版;《档案管理》杂志社主办的“档案界”网站;《中国档案》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档案网”;《中国档案报》主办的“中国档案资讯网”: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文件与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园地”等。3,其他类型的档案网站。如地方性档案网站、高校档案网站、专业档案网站等。其次介绍档案博客。作者认为国内比较好的档案博客,有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彦昌老师2005年5月1日创建的“中国档案学研究”,是我国最早也是目前最好的档案专业博客:有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研究生张会超2005年11月12日创建的“兰台天地”;有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任汉中教授2006年3月29日创建的“任大叔的博客”,2008年9月6日发表了最后一篇帖文《请到新家做客》,该博客停止更新;还有辽宁大学丁海斌教授的“丁氏花园”。除了以上四个比较著名的档案专业博客外,一些个人博客中也有许多档案方面的文章,不乏真知灼见。最后介绍档案网络论坛。目前,我国比较好的档案网络论坛主要有《档案学通讯》网络版论坛,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创办,代表高校特色;《档案界》论坛,为河南省档案局《档案管理》杂志社创办,代表着档案局馆的业务特色;《南京档案论坛》(南京市档案局),具有档案实务特色。

有人分析:“在全球网络化和档案馆数字化大潮涌动下,我国档案馆出现了两个动向:数字档案馆‘热和信息资源共享‘潮。加大力度充分开发利用各类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使社会更加深刻地了解档案,利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当务之急。”还有人说:“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思路应该是:利用市场机制,整合全国各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使之成为资源连通、信息共享、产权明晰、服务有偿、利益共享的产业链。”面对一条又一条让人头晕目眩的信息高速公路,何时登程,怎样起步,这的确是不容回避的。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如何运用网络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和利用,成为信息资源开发者和信息资源利用者共同关心的问题。都想过河,又都不清楚水的深浅,这个时候,摸着石头过大概就是最正确的方式了。

不管怎么说,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网络可以使我们方便快捷地获得更多信息,网络可以使我们的馆藏走出深宅大院,走向民间,获得更多的人青睐,因为“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信息提供及获取方式将得以改变,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储。通过通信网络相互链接;信息传递与交流消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地理位置的差异,知识与信息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全社会的共享”。既是千里眼,又有顺风耳,诚如陆机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文赋》)你看这玩意儿好不好。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是建立档案数据库,组成网络档案检索系统,建立相应的档案信息网站等。以“上海档案信息网”为例,一级栏目有珍档荟萃、档案博览、申城变迁、沪上机构、上海人物、上海掌故等,并且都下设了各种有关历史与现实知识的二级栏目。如“珍档荟萃”下设契约票证、名人手迹、商标广告、公文布告等二级栏目:“上海人物”下设革命英烈、军政人物、文体名流、外国侨民等二级栏目:“上海掌故”下设名胜古迹、寺院教堂、大众传媒、文娱体育、风味特产、沪语探微等二级栏目。根据《档案法》的规定,对馆藏形成满30年的档案要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现代交通工具飞速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使“地球村”得以形成。有人感觉,那些尘封多年的档案,从进馆之日起,似乎就再也没有被人翻动过。但我要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说不定什么时候,陈年古旧灰头土脸与你朝夕相伴的档案就会焕发出惊人的异彩。”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中文系来稿日期:2009-06-20)

猜你喜欢
档案局资源信息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0个)
2015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发行先进单位名单
关于表彰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关于表彰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