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要览

2009-11-30 08:17
大经贸 2009年10期
关键词:华尔街亚洲危机

一种微妙的平衡

根据IMF统计,G20成员国集体的财政赤字已从2007年的1.1%增长至2009年的8.1%。G20国家的经济得益于减税,但是支出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反映成效。至今年7月中旬,加拿大已经投入了其经济刺激计划中81%的资金,法国投入60%,美国投入41%。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投入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必须年年递增,否则经济将会受财政拖累。增速减陧。以美国为例,如果立法者规定2001年减税到期,美国将在2011年面临占GDP2.5%的财政拖累。

来自IMF的消息称。这场金融危机将重创公共财政。危机发生前,发达国家G20A员国平均政府负债总额占GDP的79%,而经济倒退、财政救援将使这一数字在2014年达到120%。

为了安抚这些忧虑,政府必须平衡两个风险。他们可能很快收紧财政政策,撤回一些仍然需要的刺激政策。但是如果他们始终随意投资,他们将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公债压力,这些负担可能会挤出私人投资资金。

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加快

【美】《纽约时报》

就在8个月前,成千上万的 工人还在因全球经济下滑而关闭的工厂外面游事。现在,其中很多工厂已经重新开业,又开始雇人了。中国下岗工人重返工作岗位的情景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很多中国人都觉得,整个国家的经济回到了正轨上来。

这种信心源自中国在三个方面作出的努力:经济刺激计划,宽松的银行贷款政策,政府对出口的广泛支持。中国在经济规划方面的力度超过美国,能够以快得多的速度支付经济刺激计划中的款项,使之变成新的铁路和公路。但是经济学家说,对于中国经济复苏更重要的是正在产生巨大效益两项工作:更加宽松的贷款政策和出口支持。

亚洲的演化

[美]《时代》

在20世纪90年代末那场金融危机之后的10年里,发展中的亚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正如在投资领域常说的那样,过去的成就无法保证未来的业绩。当前的全球衰退暗示亚洲应寻找新的增长模式。从这次变革中崛起的“下一个亚洲”需要从关注增长数量转为关注增长质量。尽管经济增长的质量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但其特征无疑涵盖更好的平衡、稳定、协调、可持续性和融合。这正是亚洲经济一次重要转型的实质,这次转型将使亚洲经济比现在更促进消费、更轻型、更绿色。“下一个亚洲”需要更多地以这些尺度来衡量成就。

华尔街的新镀金时代

[美]《新闻周刊》

如今,金融海啸爆发刚刚一年,我们似乎又回到19世纪末的镀金时代,也就是银行家最后一次近乎统治美国的时代。几家华尔街大公司在摩根公司带领下又开始赚大钱。与此同时,无数普通美国人因为几家华尔街大公司造成的危机而面临失业或丧失房产赎取权。让危机中的失败者极度气愤的是,现在对小债务人有一套法律,对大债务人则是另一套法律。

政客们声称要更严格地调控大银行,迅速冻结那些“太大而不能破产”的机构。政府尤其需要阐明。联邦保护措施只适用于银行储蓄,而银行的债券持有者不会再像在这次危机中那样得到保护。

猜你喜欢
华尔街亚洲危机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全球金融:华尔街面临的真正革命 精读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美国之行——参观自由女神与华尔街
“危机”中的自信
华尔街:人性的迷失——读《华尔街的继承者》《华尔街之狼》有感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论货币民主(下):兼谈“占领华尔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