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节小论

2009-11-30 04:33
企业导报 2009年9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

施 磊

【摘要】 介绍了国际收支调节的一些理论。同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采取了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方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二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根据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做出实证分析,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动调节;政策调节;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我国自1994年以来持续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过多,这在金融危机以后给我国造成的不良的影响,所以本文就国际收支调节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国际收支调节可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

自动调节是指通过各种经济因素内在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从而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范围渐渐缩小。主要有以下几种自动调节机制:

(1)大卫﹒休谟的“物价——金币流动机制”说明了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的铸币多少取决于该国所有的黄金数量,一旦出现国际贸易失衡。资本流出或流入,即会出现货币的升值或贬值,从而带动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变动。

(2)在浮动汇率下,具体流程为(一国际收支赤字为例):国际收支赤字→汇率下跌→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恢复均衡状态。

(3)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汇率变动是否能带动国际收支变动以及变动程度还要考虑到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4)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国际收支的自我调节主要反映在国际收支变动对人民收入水平及货币供给产生影响,从而这两个因素又反过来又会影响国际收支,使其趋向平衡。即,国际收支赤字→外币支出增加→外币储备减少→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赤字问题得到改善。

(5)结构论:国际收支失衡并不一定完全是由国内货币市场失衡引起的。货币论乃至以前的吸收论,都从需求角度来提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而忽视了经济增氏供给方面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就货币论未讲,它主张的实际上是通过压缩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来减少实际需求。

(6)吸收论:主张的是通过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结构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周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即可以是长期性的过度需求引起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引起的,而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往往是由经济结构问题引起的。

其实,在现实中,三种过程同时进行,互相影响。所以,但是,利用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在很多情况下,见效较慢,且本文在说到三种自我调节机制是,也都表明这三种自我调节机制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用的。一般来说,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失效的原因是:季节性或偶然因素的失衡,周期性失衡,结构性失衡,货币性失衡,外汇投机和资本抽逃等引起的失衡。

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政策引导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政府的管治手段一般有外汇缓冲政策,需求管理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肖传亮就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出经济政策和汇率管制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徐雪萌,蓝发钦基于汇率和利率的联动机制对我国国际收支帐户中的资本帐户做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继续推动资本账户自由化,加快利率和汇率机制市场化的进程,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

二、数据说明和程序分析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选取了1990年到2008年的数据。

将国际收支定义为净出口金额。首先我们将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外资直接投资x1,国民收入x2,汇率水平x3,货币供给量x4,财政收入x5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下

(一)回归结果分析:

(1)图1输出了KMO检验结果,KMO系数为0.622,不试太理想.图2输出了相关矩阵,由矩阵可看出原始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因而分子检验分析是合适的。

(2)图3中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显示了个因子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情况,spss默认保留特征根大于1,这里我们根据本题情况,设立为0.9。可见本题保留了2个因子,这两个因子集中了原始5个变量信息的91.4%,可见效果是比较好的。

(3)图4 Component Matrix 输出了标准化原始变量用两个分子的线性表达式。

(4)图5是用方差最大旋转法旋转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旋转后公因子解释原始数据的能力没有提高。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做出实证分析。选取1990年到2008年的净出口im为因变量,分别与1990年到2008的财政支出。

回归结果如下:

Logim=0.845x4-1.847

Logim=0.982x5-1.632

结果可以看出,货币支出对净出口有促进作用,系数为0.845。这就证明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净出口有促进作用,反之亦然。财政政策同样对进出口有促进作用,系数为0.982。这说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净出口有促进作用。

(二)经济结果分析

由于总需求变动可以改变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启动国际收支的收人和货币调节机制,所以财政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金融机构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调节一国的经济状况。本文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两者同向变化,且相关系数较大,说明政府货币政策影响效果显著。政府一般通过改变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低再贴现率促使国际收支平衡。具体的机制如下:

国际收支逆差→利率水平上升→吸引资本流入或抑制资本流出→本项目出现顺差

同时,还有如下调节机制:利率水平上升→压抑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出口和减少进口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或政府支出来调节经济量的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我们通过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净出口之间也有较强的正向关系,由此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具体流程如下,以国际收支顺差为例: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提高国民收入→进口相应增加。

同时,需求带动的收入增长通常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后者具有刺激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价上升的过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后者会刺激资本流入。一般说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超过它对资本项目收支的影响,因此它有助于一国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三、经济实证和政策建议

国际收支不平衡,反映了一国宏观经济尤其是对外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管理。对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内经济不平衡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对外经济的不平衡,它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还会存在。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流动性过剩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最后结果,反映到外汇储备的结果大量增长。

所以,首先要从经济结构上进行改革, 结构性的调整才能使国际收支取得根本上的平衡。具体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政策: 1.实行稳健的财务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 2.改进经济增长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协调经济发展中的投资出口储蓄之间的协调关系。改变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到内需型的驱动经济方式。 3.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直接投资渠道,增加直接投资的比例。 4.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

如果从外汇管理的角度,主要通过改革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改革措施包括:更加便利个人、企业用汇方便,贸易投资方面的用汇需求将给予更大的满足;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逐步增加汇率的灵活性;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对于违法违规资金的流入要进行检查,防止这些资金对经济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柴海涛认为贸易顺差过大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压力越来越大,摩擦越来越大。此外,国内经济也会出现问题,流动性过剩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将加大。所以,一是我们要要增加进口,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以及功能技术的进口。二是要积极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从国际经验来看,贸易顺差可以通过资本项目的逆差,使得国际收支达到总体上的平衡。

我们个人的意见是,可以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管制,用资本的流出来平衡贸易顺差。让人们可以将他们手中的部分人民币换成美元,比如说让他们持有20%的美元、80%的人民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日报.2004:4~7

[2]白冰.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人.2006(21)

[3]李准晔.中国各区域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8)

[4]陈家勤.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2(6)

[5]王建峰等.对我国现行出口政策及其作用的重新认识[J].科技与管理.2004(3)

[6]潘省初.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李凤升 赵俊平 彭民.黑龙江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8(11)

[8]王坤,张书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4)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