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御掌门人胡焱荣:谱写翡翠传奇

2009-12-01 10:25大米
中华手工 2009年12期
关键词:原石翡翠珠宝

大米

胡焱荣:翡翠本是奢侈品,但翡翠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是爱玉之人,就有权欣赏它。

《根柢风流》

《海阔天空》

大亨的怪癖

2007年秋季的某天,对富御珠宝台北店的所有员工而言都是悲喜交合的一天。这天一位日本商界大亨开着私人飞机直奔台北,找到富御珠宝艺术展示中心,要以2亿新台币(约5000万人民币)购买其中一件艺术品。所有员工都激动地接待了这位日本豪客,就在他们激动地向掌门人胡焱荣报告此事时,胡焱荣却冷淡地回答:不卖。

在胡焱荣眼里,翡翠不止奢侈品那么简单,更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有些艺术品耗尽他的心力智慧,是用以传世的珍品,不以金钱为衡量标准。他心中想的是如何通过翡翠传承儒家文化和中国气质,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翡翠商人。所以面对高昂的售价,在员工们嘀咕着说他不卖的“怪癖”时,他仍气定神闲地保持着自己的一贯作派。

1965年,胡焱荣出生于缅甸最大翡翠矿区帕敢的华侨家庭,从曾祖父一辈起,这个家族就从事着翡翠开采与原石买卖。经过上百年积累,整个家族拥有18座翡翠矿坑以及几十万颗翡翠原石。上世纪80年代,胡焱荣继承家族产业,往来于缅甸和泰国之间,从事翡翠、红蓝宝石的原石买卖,同时学习宝石切割技术和珠宝设计。为了更好地体会玉器翡翠的精髓底蕴,胡焱荣前往台湾,一面学习中文,一面对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玉器翡翠依次观摩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让胡焱荣深受震撼:一半白一半绿的翡翠雕琢出白菜鲜活欲滴的形色,足以乱真,叶片上停留的一只螽斯和蝗虫,毛须清晰,栩栩如生。胡焱荣从小见过的珠宝翡翠并不少,但带给他如此震撼的作品,《翠玉白菜》却是第一件。

每个时代都应有它传世的作品,中国不能只有一个《翠玉白菜》。为了创造出比肩《翠玉白菜》的艺术精品,胡焱荣挑选出最具价值的翡翠原石进行雕琢。传统的翡翠雕刻思路是尽量保存翡翠原石大小,依石而雕,胡焱荣却推翻这一思路,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不惜最大限度地去掉多余石料。如今作为富御珠宝镇店之宝的《根柢风流》就曾是一块9公斤重的三彩翡翠原石,雕刻细腻,突破了翡翠重、硬、脆的元素,经过3年的雕琢和数十次的反复修改,最后才完成这件重不到一公斤的稀世珍品。

许多作品都在这种思考与磨合中创作而出。生长于峭壁绝境的蕙兰,兰根穿透垂于险壁的麻绳,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这件《海阔天空》是胡焱荣黄山之行的感悟,“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中国的心境,也是老坑种与墨翠共生翡翠的代表之作。

翡翠情缘

就在胡焱荣醉心翡翠艺术创作时,太太刘伟贞走进他的视野。第一次约会时,刘伟贞带来很多绿翡翠让胡焱荣鉴定,胡焱荣只看一眼就知道这全是B、C货,但他并未向刘伟贞公布自己的鉴定结果,“我要是讲了,只怕以后她不肯出来和我约会了。”

就是这段翡翠奇缘造就了两人幸福的婚姻,也缔造了翡翠名品富御珠宝。出身商界世家的刘伟贞执掌经营事宜,醉心翡翠艺术的胡焱荣则担当艺术总监。

这个7岁时就被爷爷教授如何辨别翡翠玉石的世家子弟,因爱石成痴,在台湾家中堆满了翡翠原石。家是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中式庭院,院里有山有水,院中“河道”里也堆满石头。普通人以为是普通石头,其实全是价值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翡翠原石,随意堆放,只是满足胡焱荣时刻都要品鉴、创造翡翠作品的生活习性。

为了鉴定自己雕琢翡翠的艺术成就,胡焱荣带着3件作品拜访掌舵台北故宫18年的馆长秦孝仪。已80高龄的秦院长拿着放大镜凝神细看,交谈的话题在翡翠创作与历史间游走。即便看尽天下宝物,秦院长对胡焱荣的作品也赞誉有加,“翡翠艺术,件头不见得要大,而是要精、雅。”

这次见面让胡焱荣与秦孝仪成为忘年之交,秦院长言谈间流露的君子其温如玉的儒雅和智慧打动了胡焱荣。这次交谈,让胡焱荣感受到中国文化温润如玉的气韵和中国翡翠文化的博大精深。

翡翠自古就是达官贵人玩赏的器物,它稀少昂贵,但不能因为它的价格高昂就让喜欢它的人无法欣赏它,“我看到许多富豪大亨,他们死后什么也没留下。”胡焱荣不想成为这样的大亨,他希望翡翠艺术能让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世界留下永恒的印记,能让普通大众也能欣赏翡翠的美。

在秦院长的鼓励下,建立一个翡翠博物馆的愿望越演越烈。这个博物馆不在大而在精,可以传承翡翠文化艺术,供所有喜欢玉石的朋友分享,而不仅仅让翡翠成为富豪明星的玩物。

打开一扇翡翠的门

2009年8月,凝聚着胡焱荣一生梦想的翡翠艺术博物馆在台北开幕。馆内陈放着胡焱荣1990年雕刻至今的50多件珍品,它们以雅致的陈列营造出人与展品间对话的可能,为参观者创造出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艺术体验。

艺术馆按照功能分为简介厅、展示厅以及博物馆商店,馆内的“12生肖动物拍照区”是参观者可以伸手触摸的翡翠精品。那些对大众而言可能一生都无法拥有甚至触摸的翡翠珍品,在这里不仅可以摸,还能与之合影。温润的翡翠连同晶莹的色泽、冰凉的触温,每样都能让参观者细细品味。

就连翡翠博物馆的门,也是一件大型翡翠作品。36个由翡翠雕琢而成的莲蓬,象征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如同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大门的门钉,庄严肃穆。但这36颗翡翠莲子又非一式一样,每一个莲子在细节上皆有不同,有的莲子繁华落尽,有的却初露山水。为了让翡翠更像宫廷大门上的门钉,胡焱荣又佐以特殊技法,把翡翠材质转化为金属锈蚀的色泽和质感。

老朋友们打趣胡焱荣:一扇门就如此下血本,不怕贼惦记吗?

胡焱荣倒不惧怕地回答:既然想做这个博物馆,就要把翡翠的任何可能展示给大家!

从台北到北京,富御珠宝以翡翠之名培养了大批玉石爱好者。那些全年都没有折扣的翡翠饰品,曾让刘伟贞担心重重,胡焱荣却坚持以精品定价,没有折扣,是对翡翠的尊重。

10年间,胡焱荣把店开在台北、北京、澳门,原本以为热爱翡翠的都是深受中华文化感染的华人,但台湾地区将近1/3的翡翠都被外国顾客买走的事实却告诉他,翡翠的美是不分国籍和年龄的。那些佩戴在林志玲脖颈上的翡翠项链,握在金马奖获奖者手中的翡翠骑士勋章和荣誉别针,是以时尚奢华的形貌显露出的翡翠的另一种美。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是富御珠宝提倡的理念,也是胡焱荣秉承的翡翠哲学。“不仅建翡翠博物馆供人们欣赏,我的每个柜台也都是我们的博物馆。”胡焱荣说,“不仅是卖翡翠,我们还肩负有传承与推广翡翠文化的使命感,满意不代表花钱,只要能在我这儿感受到翡翠文化,亦是我们实现的价值。”

这些美丽的石头从地底被挖掘出,经过雕琢打磨渐变为征服我们的美丽奇石。如同一位翡翠普及者,胡焱荣以大亨之名谱写了奢华与亲民的翡翠传奇。

猜你喜欢
原石翡翠珠宝
唐 楷书神智造像题记原石
唐 楷书高叔夏造像题记原石
宋 楷书王沿题记原石
清 程邃 竹篱茅舍原石
翡翠湖
丢珠宝的人
一只翡翠手镯
我的珠宝之途(之十三)
游翡翠湾
珠宝被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