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博会”到“农博会”

2009-12-02 10:20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43期
关键词:煤焦酥梨文化节

杨 勇

10月26日,首届中国(山西)特色农博会在太原市精彩谢幕。据组委会统计,此次参展企业共计1429家,涉及23个省市自治区和14个国家和地区。展区总面积1.8万平方米,参展商品数量超过1万件,突出展示山西的玉米、小杂粮、干鲜果、夏秋菜、畜牧业等“特色”产品。

记者了解到,这次山西农博会是将以往每年一次的“煤炭交易博览会”改为每两年召开一次,而将减掉的“煤博会”改为“农博会”,同样每两年召开一次。如此一减一加,彰显出山西省委、省政府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心。可以预见,农业作为振兴山西的十大产业之一,将在未来山西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特色农博 文化为牌

虽然从全国范围看,山西并不是农业大省,但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山西农业在杂粮、干果及畜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但有“小杂粮王国”之称,而且在水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产量上也居全国前列。另一方面,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渗透到各种农产品之中。本届农博会上,长冶沁州黄小米文化节、晋城丝绸文化节、清徐醋文化节、运城苹果文化节等活动,处处可见历史文化与特色农产品的巧妙结合。小小的农产品中,时时映衬出山西的大河汹涌、山岳峻峨、黄土丰厚、民风淳朴,总能给参观者带来别样的惊喜。

以“五台山”为例,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五台山,如今不仅是山西旅游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成为山西农产品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记者在农博会现场看到,头顶“五台山”招牌的农产品,不仅有金莲花、核桃、蕨菜、茶叶等土特产品,也有胡麻油、沙棘油等深加工产品,粗略一数,品种多达30余种。

科技为本 市场为媒

记者在农博会上发现,新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山西特色农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品质更加优良,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大。以吕梁红枣为例,通过引进并推广赞皇大枣、冬枣、雪枣、金昌一号等十多个优良品种,吕梁红枣种植面积达到187万亩,建成了沿黄河长320公里、宽20公里的红枣产业林带,年产量达2.1亿公斤,产值5亿元以上。仅临县一个县红枣产量就达1亿公斤,位居全国县市第一。而祁县通过制定并推广《绿色酥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对酥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做了严格规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为提高祁县酥梨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了,自然引来了八方客商。据统计,本届特色农博会七天时间,参会人数在22万人以上,签订贸易成交项目2063个,贸易金额242.2亿元,现场批零销售7489.3万元。而招商引资项目共有225个,签约总额174.8亿元,涵盖粮食、畜禽、乳品、果品、蔬菜、薯类、油脂、中药材等八大产业。

黑色资本 绿色产业

近年来,山西通过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全力推进“大煤炭经济”,让不少煤老板放下了煤化工;而山西四季分明的气候、地处黄金农业生产带的优势引起越来越多煤老板的兴趣,纷纷转产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博会上,山西慧仁核桃食品有限公司的袁总经理就是一位从黑色经济转型到绿色产业的煤老板。在从事核桃深加工项目前,他做了十几年的煤焦生意,2006年,他看准中阳县核桃种植多、品质好的优势,利用做煤焦生意积累的资金,又贷款1亿多元,搞起了核桃深加工项目,目前公司年加工核桃原料2万吨,年产核桃饮品3万吨、核桃仁休闲食品3000吨、核桃油500吨,拉动当地农民增收近亿元。

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共有610个煤焦企业创办和转产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总额已达68亿元。

猜你喜欢
煤焦酥梨文化节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煤焦库供焦皮带应急控制改造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蒲城酥梨
加氢热解煤焦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气化特性
煤焦孔隙结构的表征及分析方法的构建
安徽·砀山贮藏酥梨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