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典故多

2009-12-04 02:52
青苹果·教育研究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谢道韫咏雪程颐

徐 斌

谢女咏雪《世说新语》载,谢安与子侄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降,谢安欣然唱曰:“白雪纷飞何所似?”他的侄子谢朗和道:“空中洒盐差可拟。”谢朗的妹妹谢道韫接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人据此称谢道韫为“咏雪才”,也常用来称赞才女。

粤犬吠雪广东天气炎热,难得下雪,那里的狗见雪就怪叫。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数日,至无雪乃已。”比喻少见多怪。

蝉不知雪蝉就是知了,一般活不到冬天,因此从来没有见过雪。汉代桓宽《盐铁论》中说:“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后人用以比喻见识不广。

六月飞雪汉代王充《论衡·感虚》中说:“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叹,无为陨霜。”唐代张说《狱箴》中有“匹夫结愤,六月飞霜”,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在其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中为证明窦娥之冤,改编为“六月飞雪”。后常用此指代冤案。

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中说:“杨时,字中立,隐于龟山,世称龟山先生,年近四十。一天去见程颐(宋朝著名学者),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休息,杨时恭敬地在门外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门外雪又下了有一尺深了。”后指尊师重道。

孙康映雪明代廖仲贤《尚友录》:“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后借指刻苦攻读,勤奋苦学。

吞毡卧雪原指汉朝苏武被匈奴囚禁,睡在雪地里,虽吃毛毡充饥,却始终坚强不屈。《汉书·苏武传》载:“单于愈益降之,乃幽(苏)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后用以比喻民族气节。

袁安卧雪《后汉书·袁安传》注引《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出扫雪,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袁安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请求、麻烦)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也。”后借称高洁志士。

猜你喜欢
谢道韫咏雪程颐
汗不敢出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程门立雪:北宋学者程颐的家风故事
才女谢道韫
《咏雪》说课稿
以《咏雪》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程门立雪
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
三字经
《咏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