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导师王朝闻

2009-12-07 03:38
中华奇石 2009年1期
关键词:王老石友赏石

张 原

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王老驾鹤西游已三载,在祭奠王老已去三载之际,受赏石同道之邀,要我回忆王老在鉴石中的理论成就。

这项任务十分艰巨,评说美学泰斗,是很难下笔的。因为王老的美学著作既广又深,哲理鲜明,逻辑微妙,道法至高,需有深邃的文化素质修养才能胜任晚辈学识浅薄,虽受王老长期教诲,也未能学到位。因为与王老感情深厚,有既是领导又是恩师的双重关系,为此只有竭尽全力来完成这篇怀念之文。

王老虽已别我们三载,然其慈祥可亲的面孔,仍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如同有着满腹经纶的美学导师,正在课堂上宣讲,幽默的话语,将你导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境界王老的幽默不是一笑而过,是有高雅文化底蕴的,令人回味长久。

在此先将我和王老参与赏石的方方面面,叙述给同道,以引玉求得共识。而今,当我在不同环境中穿越叠叠群峰、峡谷长沟、潺潺溪流、大漠荒原等处觅石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联想起王老对赏石的鉴评。每当我认识不到,说不出此石至高点在哪里,有什么深邃艺术价值而困惑时,王老总是从不同的艺术领域和角度,用多方位的艺术视野,敏捷地鉴评出此石的亮点,使我体会到其博学卓识。

我陪王老参加赏石活动和觅石数次,曾南到桂林。桂林山水王老早有调研,曾有大作阐述桂林山水特有的艺术魅力,大自然这块宝地,赋予画家灵感,启迪画家创作思维,源于渲染这片净土的“个性”,培育了不少以桂林山水为主题的创作人才,其中许多成就斐然而驰名中外。又曾北到新疆,驻足吐鲁番,哈密等地,尤为使王老激情焕发。放眼于博大的地域,辽阔的天地交融,联想古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的诗句,感到虚幻般的天地之美、变幻无穷,时而异彩,时而云烟飘浮万里,时而霞光万道,可谓似隐之梦。这种奇观异景不禁使我们陶醉。就是在这块呈现宏观世界之地,塑造了微观的戈壁石,浩瀚大漠奇石的魅力,奏响一曲陶冶情操的颂歌。

我们到天池观光觅石时,游览自然风光,炊烟伴着浓郁的马奶酒香,迎接远方来客雄鹰在碧空翱翔,天空、池水、古松融为一章,如诗如画、如入仙境为了觅石,不能久留胜地,我们顺着天池之水下的三工河,与山水相伴,沿河两岸穿梭觅石。同行中有新疆地质队队长刘兆友陪同,王老感到这是一次求知的良机,正好从自然科学中了解赏石形成的基本因素难得遇上一位有实践经验的益友,他便以虚心学习的诚意,向刘兆友请教新疆这片沃土的地理、地质知识,增加赏石、鉴石理论深度,使理论之中赋有科学依据,完善提升赏石在两大门科学中的价值含量。王老虚怀若谷,只要有一点可学的内容,即藉此来汲取他人之长,如改编苏东坡的诗句,“不可食无菜,不可居无石,无菜使人肥,无石使人俗”,既幽默又有石之内涵。

论王老的资历,已满腹经纶,无需再向别人讨教了。但他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名言鞭策自己,使我领悟了他远见开阔的视野如此高尚的敬业精神,使我敬佩,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也深刻说明了王老对赏石理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仅钟爱,而且将其升华,并以老当益壮之气魄,无止境地像石头一样坚强,默默奉献于社会,千方百计地阐述赏石之美。

《石道因缘》的面世,是王老将艰辛劳动和使命感的结晶呈现给广大读者。我的理解是:王老不仅是单一地以社会学理论鉴石,更是以身作则,躬亲力行,以全方位的理论阐述赏石的多元价值王老讲:赏石的鉴赏以多元文化为本,需要石外功,美学是主导;可观石之亮点,却是以深厚文化为修道,慧眼更明。从这点使我理解,他认为赏石事业的发展与生存,理论是基础,从而使赏石家更富有冲击力。形成“形体敏感”而成熟,并把这种敏感视成毕生所遵循的准则,亦所谓的“人石悟合”。否则,它将永远沉睡在荒野,难登大雅之堂,受观众青睐。

时逢机遇,受宁夏奇石馆馆长陈西先生之邀,我们得赴宁夏,受到宁夏有关领导热情接待,妥善安排观光和觅石日程,可称非常到位。当时宁夏地区赏石资源多以黄河石为主,戈壁石还处萌芽时期,为此觅石必须到黄河两岸。我们一行六七人,从银川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行车两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黄河岸边青铜峡地段从公路下到乡间小路,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非常难行忆起几年前和几年后对比的两次行,他仍不服老痴迷于石头的王老,在一九九五年到湖北宜昌参观珍奇石展时曾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时他即景涂鸦,“拼命三郎拼命舞,拜石、吃石、藏石、抢石不顾情”,于玩笑中寄寓着真情,令大家开怀大笑这次又以壮年拼命的勇气,不顾高龄体弱,下车就急速跑到河边,开始全方位地观察。偶然间发现一件在深点水里的石头,就叫我绾裤光脚下去,快拿上岸看看是否有观赏价值就这样穿梭在河边或半岛上,如扫雷一样,不愿漏掉如意的石头,然后集中几件用河水冲洗,发现奇迹,得到慰藉。

离开岸边,必到沙石场,那里是石友们常去采石获宝的地方。我们先在堆积如小山的周边觅石,到了中午席地共进午餐,边吃边谈石头、在这种环境下王老非常兴奋,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讲:画面石艺术表现力极为丰富,是其它石种不能替代的,蕴含感人之美。其中又多为抽象之美。文化素质不高的石友很难看出抽象石的亮点。这也是理解意境美难解课题的关键所在具象的赏石比较好认识,但具象仍不能忽视其所蕴含的意境火花,修道浮浅则只看其表忽视其里。

上品石或极品画面石,犹如一幅完美的画作,如宁夏奇石馆收藏的几幅山水画,似前朝古画,可与媲美人物画中北京石友收藏的“米芾拜石”、“孔子的游说”和“大器晚成A、B面肖像”,山水画的“平沙落雁”,花鸟画“八大墨迹石榴”,都是典型的代表甘肃石友收藏的“陇上行”,其生机勃勃之质,也是罕见的。

再从绘画技法去体会领悟,表现力也极为丰富。天赐构图与设色非常到位,不可思议天赐之笔墨,可启迪画家们去体味如何运用自然界所呈现出的泼墨、重彩、白描等神奇的各类笔法只要认真地联想与观察,定会获得前无古人、赋有艺术价值的素材,可称为画家创作第二生活源泉。天赐的“个性”与“道法自然”的艺术规律,定会园充实创作之“天趣”而闪光,成为别具一格的风范,成为另辟蹊径的创作之路,藉石之灵气共谱创作新天地金玉良言使我辈茅塞顿开。

王老因没有收获如意之石,只好选了两件母亲河之石,留作纪念,心情也非常快慰,感到不虚此行。

东赴海滨城市大连,那里的金石滩又是一处旅游明珠,礁石所形成的雕塑般人物和百兽丰富多彩,屹立在海边看!贝多芬正在海边向大海颂歌,歌声随着浪花起浮,是难得的大自然交响乐。王老情注大海,联想大海为人类进步所付出的一切,感慨万千。出于爱护生态保持原貌而登高而呼,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在这些大自然艺术造型中,人为地搞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如在石上题字等等。严肃地以犯罪类比警告我们,不要破坏原貌,如有所需,应另立

碑处之。

足登泰山,感悟泰山至尊,在参观石展时,他说:泰山石的构成,形成了独具一帜的风范,它博大、雄浑、凝重,具永恒之魂魄魅力,这些均呈体验感悟意境美之处,王老讲:李可染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我看是否运用在赏石之中为同理。如何认识评说泰山石,不能脱离泰山文化,这也是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可谓质之中藏。

再述王老的博学才智,在赏石界只知他对赏石的钟爱,共称他“石翁”,而不够深入了解其在文学艺术创作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有的石友也只略知一二王老毕生奋斗在文学战线,撰写了多部有价值的艺术门类著作,可谓名著,已被同道共识为杰作涉猎极广,有美术、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民间美术等等门类。著书立说这个领域中的成就,是当代其他艺术大家难以比肩的他钟爱赏石,倾心关注赏石文化的发展,曾为泰国赏石专家周镇荣题字“石道无涯、石美不竭”为集体所题的“寻石、友石与赏石之精神活动,足以培育高尚之审美情操。”山中奇石对人一视同仁,奇与不奇唯人认识,期待知己。并有众多石友请他题字就不列举了,可说——满足。他以精辟纯青的语言,脱俗的文风谱写出很多幅可称赏石界的“喻世明言、醒世垣言”,孰能忘之?王老所具备多元文化、渊博的底蕴是我辈难以追寻、独一无二的,应深思而学,运用于赏石。

王老不断阐述观赏石为天然雕塑,为什么总是强调这一点?正因为他是一杰出的雕塑家,眼界注视在此观感上他的代表作有《毛泽东选集》四卷的封面浮雕像、革命烈士刘胡兰像等,已驰名中外。

怎样深入了解王老的鉴石思维,应立项专题学习。王老讲:一件高品位赏石,就如同一件高品位雕塑作品,说明慧眼应以此为前提,告之我们不能缺乏雕塑创作的理论,应用这种法度鉴石、设石一从这点讲是为我们鉴石开辟了先河,为此我感到赏石界缺乏更多雕塑家参与,成为不足之处。上述只是一个侧面,回忆王老的全貌,还须资深的美学家以论之。

本拙文采用一种简易方式,选取几位资深美学家之文,目的是更具有权威性,阐述更透彻,更有说服力从他们的著作中,首先明确指出王朝闻老先生的美学著作超越了西方美学家,是有根有据以理服人的阐述。我也拜读了不少石友在赏石报刊的文章,引用了西方美学家的论点,我主观认为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舍近求远,现将几位专家以不同角度和审美观推崇王老的文章,叙之如下。

张晓凌、吴为二位在《论王朝闻对主体审美心志的研究》一文中,描写了王朝闻的美学思想始终充满人生智慧的体验,从不在某种概念的界定上进行毫无意义的论证,或在某种由语义歧解造成的观念差异上进行无休止的争论。从对审美客体的研究到对主体审美心态的评析,从审美关系的理论建构到每个具体艺术部类的鉴赏,无不充满着一种生命的魅力,一种人生体验后的巨大感慨因此,他的美学思想才那么坚实,富于勃勃的生命韵律,并像生命自身那样难以捉控。我们只能在一种时间的流程中,一种思想的连续跳动中感受到他的理论意境,感受到超于理性概念之上的审美享受,体验到他对主体审美心态富有情感的科学分析。这种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的交融驱使他的整个理论思维去关注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去研究主体的审美心态。

刘纲纪先生从另一个角度评述,他说:“王朝闻的美学就是中国古代这个源远流长、(例简略)阵容强大的艺术家的美学在当代的延续与发展,他是现代的,并且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不完全是中式的,不同于西方的艺术家的美学,自古以来艺术魅力问题就引起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的注意,但以这个问题为美学研究的中心或焦点,据我有限的了解,除王朝闻之外,似再无第二人。”

邓福星先生讲:“美学史上有许多体系和派别,中国当代美学界也自然形成了若干体系、派别王老是在一条独特的探索美的山路上攀登着,他的美学体系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陈醉先生以高度概括及精辟之言,认为“王老的创作论是指导和影响几代人的。”

沈祖安先生则更直白爽语,为他著作的标题是《明白的王朝闻》,撰写了长篇之作有八十几位美学家在《艺术与人生》中洋洋大观的评说,在这篇短文中无法列举尽述,实感遗憾望同道有时间读读他们对王老成就的评述,我想定会升华鉴石的美学水平。

国内重量级大师怎样评论王老的?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著名学者、东方语言文学系奠基人季羡林先生讲:“对其为人和为学,我是衷心敬佩的。朝闻老大器晚成,至到耄童之年,才形成了石头情结一旦形成,遂一发而不能遏止。他爱石也到了“癫”的程度他是以一个雕塑家、美学家的眼光与感情来欣赏石头的,凡人们在石头上看不到的美,他也能看到他惊呼:‘大自然太神奇了。这比晋人高呼:“‘奈何!奈何!的情景,进了一大步。”

毛泽东曾对文学艺术界的人士讲:“你们看过王朝闻的文章吧?他还有点马列主义呐!”能得到这么高的语评,恐怕在艺术界找不到第二人这篇拙文谨呈给同道,目的是更深入认识了解王老的为人为学,其为艺术奋斗一生,在不同门类美学创作中获得卓越成就,应为赏石文化奠基之导师,这样多彩的亮点应普照赏石界王老的天资和人生价值观使其成为我们德艺双馨的前辈,不懈努力弘扬石文化的泰斗,他的艺术业绩已被同道共认那么我们石道界,不要被不明真相持短剑者所驱动,要责无旁贷地倡导宣扬他的赏石美学,攻读他的美学理论,充实我们的审美趋向,把握好继承与创新,尽职尽责地去升华赏石理论。

我认为,不管以什么称号来赞誉,王老都是独一无二的鉴石、论石的导师,是必要的、不能失去的一面旗帜斯人去矣,艺仍能放热发光。

因学识所限,拙文定有不足,望同道斧正。

猜你喜欢
王老石友赏石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赏石拍卖新观察